APP下载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2014-05-05张新华

重庆行政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近平改革

张新华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更是为我们指明了中国道路的发展方向,阐明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革发展、治国理政的深刻昭示。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应遵循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起点和新目标

(一)新起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基本的政治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物质基础,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邓小平成功实现了建国以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继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我国社会发生了全面的深刻嬗变;新世纪以来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特别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竭力探索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历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二)新挑战

放眼世界,环顾中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清醒,透过巨大成就的背后,直面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十八大报告坦陈: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发展面临新挑战,改革正未有穷期。

(三)新目标

面对新的起点和新的挑战,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新任总书记习近平随后用“中国梦”一词加以表述,更形象地表达了全民族的共同心愿: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如果说“中国梦”侧重于发展的话,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规划出实现“中国梦”所必须的改革路线图: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由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崇高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

(四)新实践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一年多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冷静调控经济增速,稳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促进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指标一致向好,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改善;坚定地简政放权,促使政府信息公开,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和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创设上海自贸区;制定“八项规定”,铁腕反腐治党,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展开,拟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民生投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同时试水教育公平;秉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积极推进周边外交。新的实践产生新的观点,新的观点进一步推动新的实践向前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013年11月4日,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研讨班第一期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刘云山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十分丰富,要在全面把握基础上加深对基本内涵的理解。要深入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领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论述,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领会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论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领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论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领会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论述,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领会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提高从严管党治党的水平。同时还要认真领会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的重要论述。

与此同时,《学习时报》刊载了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文件从另一角度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观点,即:1.不负重托不辱使命;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4.全面深化改革;5.科学发展;6.依法治国;7.宣传思想工作;8.国防和军队建设;9.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10.党的建设;11.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1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这里就其中若干论述作一深入学习与思考。

(一)“中国梦”

1.时间跨度。“中国梦”是习近平任总书记后提出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时间上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走过了坚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100年,经历了“屈辱-抗争-革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在行进的第二个100年,经历并正在进行着“建设-探索-改革”。一部中共党史,正好跨越和连接这两个100年,即“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这构成了近代以来奋斗历程的两个100年。

“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即奋斗目标涵盖的两个100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现代化。

2.深刻内涵。“中国梦”有着丰富的深刻内涵,即如习近平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表现为民族振兴,最终体现在人民幸福。关于人民幸福,习近平特别强调“三个共同享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从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的角度看,“中国梦”理所当然地是大国梦、财富梦、文化梦、幸福梦。“中国梦”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由此可见,“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是复兴而不是复古,它面向当代,立足创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不是西方一些媒体鼓噪的“威胁”云云,它面向世界,造福人类;“中国梦”既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个体梦又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国家梦想,它鼓励个人奋斗,更追求共同富裕。

“中国梦”以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昂扬的时代风貌——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以自己坚定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中国道路等等特质,在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国家梦想中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3.实现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自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强调: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在中国共产党众多革命精神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和提炼了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并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进一步丰富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是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4.本质特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5.世界价值。“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各国人民的美好的梦想是相通的。“中国梦”造福各国人民。2013年12月26日,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在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就位后的8个多月时间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我国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我国同周边21个国家实现了高层往来。

6.政治保证。秉承党的一贯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把我们党建设好这一重大问题,特别强调全党本领不断增强,大力提倡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

(二)中国道路

1.提出。道路关乎命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高度重视道路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成功与失败中逐步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标志,我们党“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从邓小平经江泽民、胡锦涛,党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任国家主席的履职演说中,以一贯的简明扼要的语言风格,提出了“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等全新表达。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指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学者胡鞍钢在《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一书中,就1840-2020年间中国对现代化的挑战与应对,从国际环境、外部挑战者、主要对外事件、内部挑战者、国内主要政治事件、国内主要经济事件、对外政策、农业政策、工商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人口政策、人力资本政策、文化政策、国家领导人特征等方面,从西方现代化第一次挑战时期(传统社会解体)、西方现代化第二次挑战时期(现代化因素引入)、现代化准备时期(发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主动应战时期(国家与私人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强盛期(新型工业化),对中国近代以来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这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中国道路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感。

2.依据。中国道路的现实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党始终坚持从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出发。习近平指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其中“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的告诫尤其难能可贵,弥足清醒。

3.地位。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的成功引起了海外对“中国道路”的关注。美国学者沈大伟在《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一书中,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强制、国际等方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苏东巨变的60几种因素,并将中国做了逐一比对,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中国与苏东的不同发展趋势和当今中国“收缩与调适”的原因。这里的“收缩与调适”其实可以大体对应我们所说的“坚持与改革”。这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另一种可资借鉴的参照体系。

(三)改革方略

1.基本认识。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前人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着怎样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严峻挑战。对此,习近平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的最基本的判断: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这五个方面的基本认识构成了新的起点上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

2.基本要求。新时期以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再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从十四大尤其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胡锦涛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问题,即破解改革中的“啃骨头”与“涉险滩”的问题。所以,在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习近平明确指出: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积极稳妥,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些解释中,“一般性举措不写”,突出改革的全面与深化;“重复性举措不写”,突出了改革的创新与攻坚;“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突出了改革的紧迫与重要。通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体现了改革的新谋划、新举措,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3.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的行动路线图。决定60条,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突出之点,就是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顶层设计的特点尤其明显。由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应运而生。中央对该小组的定位是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据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1月13日讲话中介绍: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部署了7个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近8个月时间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等重点改革已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涉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重点改革也在积极推进 。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体现了经过30多年的持续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的认识与把握更具有理论思维、战略部署和超前谋划。

(四)从严治党

1.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从严治党,首先是依党章来治党。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 习近平就任党的总书记伊始,就首先强调: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求通过学习教育,使全党同志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适应党的制度建设的需要,2013年5月27日,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我们党首次拥有正式的党内“立法法”。 至此,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这为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2.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毛泽东堪称学习的大家,邓小平在新时期强调我们党要重新学习,江泽民开始了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先河,胡锦涛形成了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化安排。十八届政治局在集体学习方面也多有新的重要举措,如第七次的政治局成员作重点发言,第九次的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等等。习近平在多次回答境外媒体的采访中也坦言自己的最大爱好就是看书学习,为学习型政党建设做出了表率。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就学习问题做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堪称一篇关于学习的经典文献。讲话指出:好学才能上进。强调: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讲话对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讲话是对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学习论述的全面继承和重大发展。

3.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措施迭出,成效显著。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带下,发挥了表率作用;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口,扶正祛邪,取得明显进展;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坚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强化监督,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评价。

十八大闭幕不久很快出台了“八项规定”,2013年以来中央陆续颁布了各项“禁令”,包括:3月,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5月,中纪委:《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8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9月,中纪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10月,中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11月,中纪委:《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12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严格规范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严禁报刊违规发行的通知》,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纪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等等。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反应了党中央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一抓到底、持之以恒的坚定决心。截至2013年12月31日,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中共党员干部违反“八项规定”案件2万4521起,处理3万零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各地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主要包括楼堂馆所违规、公款大吃大喝、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公款国内旅游、公款出国境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还包括收送节礼、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违反工作纪律、庸懒散等方面的问题。

4.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督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民主生活会特别是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极大地纠正了相当长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庸俗化倾向,中国共产党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的优良作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传承和光大。由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强调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要求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希望在党性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的团结。

(五)历史观

在十八届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指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渗透了深厚的历史感,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1.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2013年中央党校春季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党史、国史紧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之后,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通识”教育之一,凸显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极端重要性。

2.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的学习与教育,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尤其是2013年1月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科学评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两个阶段的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对于厘清和回答一些错误认识和肆意歪曲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针对性。

3.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同样,在关于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上,习近平把坚定的党性立场和求是的科学精神融为一体,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和理性态度。

自毛泽东去世以来,围绕对毛泽东的认识与评价,始终受到来自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这两个方面的干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特别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联系国际国内政治风云,历史决议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体现了特有的历史价值和深远影响。

从历史决议公布后,党的多次代表大会尤其是毛泽东诞辰90、100、110周年,我们党都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一个既饱含深情又充满理性的重要讲话。

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丰功伟绩、光辉一生,第一次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群体给予科学的评说,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针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据此,讲话提出了“六个不能”的认识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的郑重态度。

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综上所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传承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和党的建设,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宣示,也是工作思路的具体安排,是党和国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如果将这些重要观点作一理论梳理的话,可以发现其内在的深刻的逻辑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新起点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激励中华民族发扬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这些讲话精神内容博大精深,指向深刻明晰,语言晓畅隽永,值得我们倍加高度珍视,倍加认真学习,倍加坚决地加以贯彻落实。

作者:重庆行政学院教授、本刊总编辑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习近平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