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14-05-05姚映远
姚映远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既是建设统一规范灵活人力资源市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人力社保工作的重要任务。由此,推动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更好发展的有关对策问题,就成了一项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内涵
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指面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配置利用等社会需求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的部门集合。人力资源服务业涵盖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其主要业务形态有:人员招聘、劳务派遣、人员测评、人事代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事培训、中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行业直接贡献经济增加值;二是行业在推动人才开发、就业促进等社会事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战略实施,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三是行业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广泛和强大的人力智力要素保障。
二、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直辖以后,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明显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基本形成了综合多元的产业格局。具体而言:一是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底,全市登记在册的机构总数达到358家,包括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机构70家,国有经营机构45家、民营经营机构237家、港澳台及中外合资机构6家;从业人员数量达4402人,取得执业资格的1597人;实现总收入约279亿元(含代收代付)。其中,受益于信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旺盛的人力资源需求,民营机构数量扩张尤为引人瞩目。二是服务功能日益健全。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劳务派遣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事培训等业务发展较快,成为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业务类型,人员测评、中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类型业务逐步成长,一些复合型、跨业态的创新性业务类型也不断涌现。此外,到2012年底,全市拥有固定招聘场所252个、网站228个,服务覆盖更加广泛。三是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在社会效益上,全行业2012年服务单位27.1万家次、服务个人441.5万人次;在经济效益上,全行业2011年纳税约7310万元(不含代收代付)。四是市场环境趋于有序。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行业协会的成立发展也促进了机构自律。
(二)存在问题。一是总体实力较小。机构比重只占全国1.82万家的1.57%;收入比重只占全国5765亿元的3.89%,特别是扣除代收代付部分后的收入比重更小,而且,全市合资机构数量及其收入基本上也长期处于零增长。二是功能结构失衡。招聘、派遣等低附加值的业务占据绝对份额,中高端服务发展严重不足。三是辐射能力较弱。机构主要集中于主城,少量分布在较远区县,业务触角延伸到市外境外的极为罕见。四是行业规范缺失。针对标准建设、诚信建设等基础工作的系统性推进不足,机构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政府在对产业的政策倾斜、行政监管、配套支持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三、促进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推动人才开发和就业促进的工作要求,紧扣完善服务体系和促进市场建设的总体方向,深入推进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实施能力培育、品牌推进、项目创新、园区示范等重点工程,着力加大财税支持、投资融资、配套服务等政策扶持,不断健全综合保障,努力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其次,要做到“四项结合”:坚持服务大局与追求效益相结合,既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又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既要加大政府扶持,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要实现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坚持创新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既要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式激发行业发展活力,又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具体而言,深入推进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一是推进专业化。努力提高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积极推动服务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倡导规范服务、诚信服务,鼓励机构打造和推广品牌。二是推进信息化。完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积极建设人力资源公共信息库、数字人事档案,鼓励机构加强管理和商务应用信息化建设。三是推进产业化。支持机构通过兼并、重组、联盟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鼓励机构在区县、到市外拓展业务,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参股等方式进入行业,引导细分业态对接集聚以形成完整产业链,积极引入市外知名机构。四是推进国际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管理机制和工作平台,适当放宽中外合资机构股权比例要求,组织海外人才交流、赴境外引才等活动,鼓励本地机构承接国际外包业务、跨境经营和联营,提高从业人员国际化水平,引进海外留学和境外专业人才,积极引入国际知名机构。
积极实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一是实施能力培育工程。以定期组织培训、按需组织考察学习等方式,培育具备相当规模、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与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实施品牌推进工程。每年评选一批综合及细分业态的品牌机构,给予奖励,通过宣传提升其社会名誉;支持机构参加国家及市级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评比。三是项目创新工程。结合形势,定期推出政府性人力资源服务项目;鼓励机构申报具有知识、管理、技术创新,或者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自主或联合开发项目,按期审批,给予财政资助。四是园区示范工程。发挥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并通过嫁接特殊政策及机制,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区县及园区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分园,形成与重点行业和产业的融合联动发展。
着力加大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一是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增加财政投入,尽早设立全市的行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落实各项税收减免政策,研究制定与税收挂钩的财政奖励制度。二是完善投资融资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加强金融服务对行业的支持;积极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融资模式,通过资本运作满足机构的资金、管理、技术等需求。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制度;建立人力资源统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及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减免部分人力社保行政规费等。
不断健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综合保障。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改革与整合,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建立统一制度管理、服务标准和信息系统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从市到村社、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服务网络;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免费制度。二是强化行业协调自律。通过行业协会,反映机构诉求、解决机构纠纷;组织优秀机构及优秀从业人员评比;牵头建立行业服务标准、诚信服务体系。促进自律发展。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级行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法治建设,尽快出台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大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行业的社会认知,宣传普及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品牌和诚信机构。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才工作研究会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