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影响福建高校安全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4-05-05刘用庆谢善建林礼文杨祥彬
刘用庆,谢善建,林礼文,杨祥彬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安全稳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为此,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校园安全稳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调研工作的通知》(闽教办安[2013]3号)文件要求,课题组把“新形势下影响福建高校安全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作为研究方向,对省内部分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公办高职院校以及民办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开展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福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总体形势并分析当前影响福建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而提出新形势下维护福建高校安全稳定的对策建议。
1 福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总体形势
从安全稳定角度来看,当前福建省高校总体形势比较好,主流呈现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我们通过对福建部分高校的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座谈,发现当前福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福建高校广大师生对在党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更加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福建高校广大师生亲身体会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目睹了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扬,作为中国人的他们深感自豪。因此,他们对中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项大政方针更加拥护,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辽宁舰航母下水、歼—31飞机试飞、神十上天、“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等各项成就充分展示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感到骄傲,对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和个人未来满怀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追求,这是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共同思想基础。
1.2 福建高校广大师生对党和国家在应对处理各种危机上的能力更加肯定和认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面临着国际、国内以及自然灾害等各种严峻考验和挑战。在应对处理危机上,积极应对、及时化解,保证了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领土完整。近年来,党和国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国际国内各类重大事件,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因此,福建高校广大师生对党和国家在应对处理各种危机的能力更加肯定和认同,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有能力、有办法妥善处理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维护和捍卫好国家利益和主权领土完整。
1.3 当前福建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特征明显,发展态势良好
从福建高校师生思想政治调查分析情况看,福建高校师生心态平衡、思想平稳、人心思教、人心思学,氛围浓厚。长期以来,福建各高校党委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福建高校师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不断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能够理智客观地看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福建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道德素质普遍较高,道德价值取向也日趋稳定和成熟,注重个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保持一致,能自觉根据社会价值取向规范自己的行为。福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总体良好,普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们学习态度端正,能加强自己的职业规划,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他们普遍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提高信息辨别力和认知力。同时,福建高校师生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竞争意识进一步凸显,他们在关注社会、关心政治的同时,更加务实地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紧密地把追求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这为我们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创造了有利契机和营造了良好氛围。
1.4 福建高校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上扎实有效
从我们走访和调查福建部分高校维稳工作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反复强调“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各项决策和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一是高校领导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稳定意识普遍增强,能够做到把安全稳定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二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制度较完善。各高校依据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实际,都制定、执行了一系列安全稳定工作规章制度。三是各高校重视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为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各高校认真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如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分析、研判和预警机制,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季度报告机制,校园“110”联动机制,警校共建机制,等等。四是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敏感事件,持续维护福建高校安全稳定良好大局。近年来,受国际、国内重大敏感问题的影响,在高校校园内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福建各高校按照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强化维稳、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五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基础得到夯实。各高校不断创新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稳定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同时各高校大力抓好校园安全稳定体系、校园维稳队伍、校园安全条件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等维稳工程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福建高校连续开展“平安先行学校”、“安全主体责任级别评定”、“安全标准化建设”等专项活动。福建各高校安全稳定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2 当前影响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和问题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新热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教育领域内的各类突发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因此,福建省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2.1 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产生和传播的前沿阵地,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影响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福建省教育领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在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合作之际,加紧对福建省高校的渗透力度,手段也不断翻新。他们通过境外非政府组织及名目众多的基金会等,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打着慈善捐助、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名义,加紧对高校进行渗透活动,并极力向高校师生推销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此冲击师生既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其思想上的迷失和彷徨,通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干扰,以达到引起校园不稳定的目的,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2.2 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及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对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
总体来看,中国周边地区个别国家政局不稳。极端与恐怖势力猖獗,直接危及中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安全,也为西方敌对势力的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与邻国的领土、海洋权益争端日趋复杂。高校师生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主权、领土问题比较敏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爱国激情就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1]。同时,在对台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从对台前线转变为对台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平台,在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等方面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都走在全国前列。海西建设使得台闽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因此两岸关系一旦出现波动,福建省必定首当其冲,这也必然对福建省高校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利益格局的失衡,往往会产生许多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虽然大学生对热点问题关注度较高,但他们对社会热点的认知大多停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入探究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在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蛊惑和煽动下,很容易引发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2.3 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新问题对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随着民族教育政策的深入开展,近年来福建省高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福建省某高校2009~2013年
表1 少数民族新生数量表 单位:人
随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给高校的教学和后勤服务的体制机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同时,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往往又有其特殊性,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较强、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和民族学生群体性更强等特点,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些工作做好了能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反之,则会给高校安全维稳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4 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对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人际沟通和自我的受了解、受认可的诉求日趋强烈。特别是随着网络、微信和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悄然改变着年轻人信息传播的方式,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是朝着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据20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25.1%;手机网民也在迅速增长,达4.20亿;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手机微博用户规模为2.02亿[2]。据相关统计显示,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者和使用者。可以说新媒体正在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当代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内容,既有对深入校园生活、关系师生权益问题的关注,又包括对社会的不满意见等内容;既有对国内政治社会生活中焦点事件的关注,又有对一段时间内国际上敏感问题的关注。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些信息经反复传播和局部放大,特别是在某些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的操纵下,很容易激起网络“公愤”,造成单向性的“一边倒”舆论趋势,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高校安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2.5 校园周边存在的问题对福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影响
近几年来,福建省加大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当前高校校园周边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这对校园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一是大学城学园路交通安全。市政道路与学园路贯穿大学城部分高校,将高校的生活区和教学区相隔,学园路上人员往来密集、车辆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近年来在学园路上也发生了多起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大学城部分高校校园内存在的“校中民房”、“校中庙”和“校中祠堂”等问题仍一直无法解决,而且个别高校校内山上还有许多当地村民的祖坟没有迁移,每年清明节村民都会到山上扫墓,点香烧蜡,焚烧纸钱,给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三是高校周边无证摊点现象仍然严重。一到夜晚,大学城高校大门外周边摊点出现大量摊贩,其所售食品无卫生保证,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而且摊贩占道经营,造成道路十分拥挤,也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摊点留下的垃圾、油污等没有及时清理,严重影响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卫生。
2.6 各类涉校矛盾纠纷问题对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和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福建各高校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这些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甚至影响到高校稳定。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到高校教职员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引发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形成不稳定因素;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到高校学生的切身利益,后勤社会化管理所带来的商业氛围,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与师生利益时有冲突,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后勤服务设施跟不上,有的学生宿舍存在安全隐患,食堂伙食的质量和价格不能让学生满意,这些都成为近年来造成高校学生不稳定甚至个别高校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同时,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高校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高校对涉校矛盾纠纷一旦处置不及时、不稳妥,就很容易使个别性事件转变为群体性事件,日常性问题上升为政治性问题,局部性问题发展成为全局性问题,后果难以设想,势必影响高校与社会的稳定[3]。
3 新形势下维护福建高校安全稳定的对策
新形势下福建省高校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福建各高校应当把握安全稳定工作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将工作重心从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预防,构建安全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
3.1 加强高校维稳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建设
加强高校维稳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建设对维护高校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福建高校维稳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建设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高校各级领导应当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高校应当明确党政一把手是学校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并成立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等专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领导机构,实行组长负责制,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各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明确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维护安全稳定的责任。其次,高校应当树立科学的维稳观,要形成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同时,学校应当给各学院、各部门下达《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责任书》,将每个环节的工作责任进行细化,将工作责任层层、逐级、逐项落实到人、落实到岗。各级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一岗双责”的原则承担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4],做到年初有要求,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安全稳定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2 加强高校维稳防控工作体系建设
高校维稳防控体系建设对于维护高校与社会的安全稳定,推动平安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强维稳防控体系建设:首先,发挥人防的主导作用。严格执行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构建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治安防控队伍,同时发挥学生治保队伍的作用,组织学生义务巡逻队,加强校园日常防范力度。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重点区域应当配备专职护卫队员、楼管员,严格落实巡逻防控、守栋护院。严格门卫值勤制度,对可疑人员应进行询问盘查,严把校门出入关。其次,加强物防设施建设。物防设施是防护校园的第一道屏障,它的建设程度决定着校园自我防护能力的高低。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治安防范设施、消防设施设备、交通安全标识等各类安全基础设施的科学配置、及时更新,确保物防设备设施安全可靠。通过物防设施建设来提升校园的安全系数。最后,加大技防投资力度。高校应当重视技防设施建设,把技防建设作为校园平安创建的重点。构建一套覆盖校门、公共走廊及学生宿舍出入口等重点要害部位的智能化的技防体系,并实行全天候24小时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
3.3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建设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高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全社会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福建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设置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当将安全教育设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工作,同时构建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确定学分、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考核等,真正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体系的常态化安全教育。第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并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讲求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让安全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同时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提供安全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最终构建一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安全教育体系。第三,营造安全教育氛围。高校应当在新生报到、毕业前夕、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等重点时期,通过校园安全案例DV、安全教育影片展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防盗、防骗、防火、防交通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4 加强高校网络监管工作体系建设
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关系到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局。因此,福建高校应当加强校园网络监管,争取以健康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具体应当做到:一是加大网络舆情监管力度。高校应当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了解校园网络动态,尤其是在敏感时期以及特殊时期应当由专人对QQ群、微博、论坛等进行24小时的跟踪和监控,并组织专家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及动向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措施。高校要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5]。同时,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校园网络监管实行领导责任制,对于监管失职的,学校应严格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第三,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高校应当成立以宣传部、保卫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管中心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网络监管领导小组。同时,配备校园网络管理专职干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学生骨干,形成一支由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监管、网络技术、网络评论员、BBS版主以及网络政保构成的网络监管队伍体系。
3.5 加强高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是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最大限度减少安全成本的有效途径。福建高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高校应当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到每季度组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尤其是要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隐患的设施和场所进行不定期排查,严格查找安全漏洞和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并跟踪检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制度。高校应当明确学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类别安全工作和校内各单位的综合监管职责,学校与各单位签订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书,各单位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同时明确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隐患治理直接责任人和监管责任人。最后,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完善对隐患的排查、报送、监管、治理、反馈等环节的考核,明确规定如果单位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应对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应责任;如果单位积极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可作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6 加强高校维稳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体系建设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必须加强高校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一方面,建立调解工作机构。福建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机构,由该机构全面掌握本校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案件或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做好调解工作。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或职能部门的领导参与专门受理申诉和调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他们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健全调解工作制度。福建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教育转化和矛盾疏导机制。采取集中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排查工作,要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形势分析会,查找问题并研究策略,同时在学校网站或宣传栏上对外通报矛盾纠纷调解情况,增强广大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各部门要及时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争取排查调解工作的主动性,并实行“零报告”制度,真正将矛盾纠纷有效排查在事发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考核督查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纳入维护学校稳定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3.7 加强高校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福建高校应当积极配合当地公安、城管、工商、卫生、交通等单位,不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社会合力。同时,建立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校园周边安全稳定问题,切实维护好校园周边治安秩序。(1)公安机关对发生在校园周边的偷盗、诈骗、抢劫等刑事案件,应当在高校保卫部门的配合下优先立案,设立专人专案负责制,限期侦破,并在校园周边事故多发段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加强巡逻,最大限度地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联合工商部门对校园周边无证经营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小旅馆、出租房加强管理和监督;联合工商、文化部门大力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对违规或无证经营的酒吧、网吧、KTV等娱乐场所进行整改或取缔;同时联络协调卫生、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规范校园周边餐饮饮食摊点的经营行为,确保广大师生食品安全。(3)交通部门应当及时完善高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对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秩序管理,从严查处非法营运、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摊商违章占路、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堵塞交通现象,保证学校周边道路安全、畅通、有序[6]。
3.8 加强高校维稳队伍建设
高校维稳队伍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因此,构建一支适应新形势的维稳队伍是高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保障。福建高校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加强维稳队伍建设:首先,配齐配强维稳队伍。这是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关键。高校要把素质好、热情高、作风硬的年轻同志吸收到维稳队伍中来,壮大维稳队伍力量。其次,提高维稳队伍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高科技手段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已成必然趋势。因此,保卫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要自觉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力求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最后,提高维稳队伍的待遇,一是提高政治待遇,当前高校保卫人员在提拔、竞争上岗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建议高校党委考虑到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在干部提拔方面对保卫人员给予一定支持,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提高经济待遇。与其他部门相比,保卫人员不仅工作压力大、风险大,要经常加班加点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而且未享受到公安系统的补贴,建议高校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保卫人员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做贡献。
[1]万川.对当前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简要分析[J].新视野,2011(6).
[2]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年1月)[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2013-11-15.
[3]李卓垚.转型期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因素[J].企业导报,2011(1).
[4]罗良庚.高校安全稳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基于福建部分高校调查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2(1).
[5]曾艳.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6]陈霁霞,李红革.高校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