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4-05-05朱赞东龙小桥李冠昉许梅芳刘永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别嘌呤醇肾脏病高尿酸

朱赞东 龙小桥 李冠昉 刘 威 许梅芳 刘永红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广东 韶关 512000)

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朱赞东 龙小桥 李冠昉 刘 威 许梅芳 刘永红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广东 韶关 512000)

目的 明确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32例,非干预组28例。别嘌呤醇组患者在一般慢性肾脏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12 g/d。非干预组只继续应用一般慢性肾脏病治疗药物,不加用别嘌呤醇治疗。入组时即检测生化指标并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年,1年后复查患者上述指标及颈动脉彩超。结果 1年后两组患者的比较发现,经别嘌呤醇治疗后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同时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结论 积极控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高尿酸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血管损害已被国内外很多研究所证实[2]。慢性肾脏病患者较正常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亦显著增高。因此有必要关注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血管病变。目前临床上对这部分患者人群是否积极使用降尿酸治疗及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从颈动脉粥样硬化角度入手,观察是否使用别嘌呤醇药物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根据KDIGO指南制定的标准[3]。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4]:血尿酸水平男性≥416.15 mmol/L(7 mg/dL),女性≥356.7 mmol/L(6 mg/dL)。将患者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与非干预组。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60例,其中别嘌呤醇组患者32例,非干预组28例。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46.4±12.1)岁。

1.2 治疗方案

别嘌呤醇组患者在一般慢性肾脏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12 g/d。非干预组只继续应用一般慢性肾脏病治疗药物,不加用别嘌呤醇治疗。

1.3 临床资料登记及生化检测

入组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指标。

1.4 颈动脉彩超检查

另外所有入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彩超由本院超声科专人操作,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取颈动脉长轴切面,用探头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测量动脉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 mm,膨大部IMT>1.2 mm或局部有斑块者(IMT≥1.5 mm)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5]。

1.5 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1年,1年后复查患者上述指标及颈动脉彩超,方法同前。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别嘌呤醇组与非干预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尿酸、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IMT、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2 1年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比较

1年后两组患者的比较发现,经别嘌呤醇治疗后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而非干预组较前继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别嘌呤醇组患者血压水平也较前稍有下降,但两组比较无差异。两组血脂平均水平均较前稍有升高,比较亦无差异。别嘌呤醇组患者在C反应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非干预组比较有差异(P<0.05)。在颈动脉彩超结果比较方面:1年后非干预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较前明显增高,而别嘌呤醇干预组仅增加1例,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IMT的比较两组虽无显著差异,但非干预组IMT较1年前明显增加。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是否采用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1年的随访法相,干预组在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的同时,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方面均优于非干预组。

已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血管损伤与尿酸结晶沉积在血管壁造成炎性反应有关[6]。C反应蛋白正是反应体内炎症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这也可以解释本研究结果出现干预后血尿酸水平下降同时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进而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另有研究表明[7]高尿酸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本研究也发现干预后的患者血压水平也较前降低,是否抑制动脉粥硬化的进展与血压的控制有关或与上述作用共同作用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表1 别嘌呤醇组与非干预组1年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本研究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观察指标,是因为其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而颈动脉彩超检查在国内大部分医院均可以开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各地区有所差异,近期各报道大致在23.0%~32.4%[8]。也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对已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由于尿酸排泄的减少会使血尿酸水平进一步增高。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积极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1] 邵小飞,周洪跃,刘新宇,等.珠海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 (7):1172-1174.

[2] Khosla UM,Zharikov S,Finch JL,et a1.Hyperuricemia induces endothe1ial dysfunction[J].Kidney Int,2005,67(5):1739-1742.

[3] Levey AS,Eckardt KU,Tsukamoto Y,et al.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J].Kidney Int,2005, 67(6):2089-2100.

[4] Chen LY,Zhu WH,Chen ZW,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metabolic syndrome[J].J Zhejiang Univ Sci B,2007,8 (8):593-598.

[5] 冼翠华,罗明乾,钟业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解剖学研究,2013,35(6):443-445.

[6] Johnson RJ,Kang D,Feig D,et al.Is there a pathogenetic role for uric acid in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disease? [J]. Hypertension,2003,41(6):1183-1190.

[7] Sanchez-Lozada LG,Nakagawa T,kmg DH,et a1.Honnonal and cytokine effect of uric acid[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6, 15(1):30-33.

[8] 邹贵勉,黄江燕,车文体,等.广西城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 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27(7):561-564.

R543.5

B

1671-8194(2014)19-0115-02

*项目资助: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编号Y13037)

猜你喜欢

别嘌呤醇肾脏病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控制尿酸 安全为重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
慢性尿酸性肾病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