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直销保健品黑幕

2014-05-05赵学刚

检察风云 2014年23期
关键词:假药

文/赵学刚

电视直销保健品黑幕

文/赵学刚

“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名医坐堂’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专家名医是……”“电视机前的朋友们请注意,如果你也有:血压高并且长期服用西药降压,同时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心悸、四肢疲乏等症状,但苦于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请您不妨打个电话过来……”“栏目播出时间前50名打进电话的观众,能免费领取‘降压老汤’。您先试为快,赶快打电话……”

舞台上面坐着一位端庄的美女主持、一位看上去很有医道的“中医专家”,台下一群热心鼓掌的观众……最后,还会有一些患者现身说法,说此药的效果如此了得等等。

电视上,“名医坐堂”、“健康大讲堂”、“健康一对一”等广告节目,时常在不经意间映入我们眼帘。然而,就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多充斥着谎言和欺骗,让人不胜其扰,又防不胜防。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已对利用电视直销广告将保健食品冒充中药的两名主犯批准逮捕。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此类犯罪呈现四个特征,应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相关部门的警惕和重视。

三个月,1900万

“暑假前一天,我早晨买菜回家,就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广告,我血压、血糖高都六七年了,那广告上专家讲的,越说越到我心里面,所以我就按照电视上留的电话打了过去……谁知道电视上也会是骗人的呢?”今年57岁、退休已经两年的刘老师花了近1600元,买了两个疗程的“仲景百岁汤”服用,同时停食其他药品,谁知血糖不降反升,从9.2升到11.6,刘老师这才觉得上当了。

其实,被骗的并非刘老师一人,只是因为服用这些含有一定中药成分的假药并不会立即产生直接的危害,所以很多人并没有选择报案。

经查,刘老师购买的“仲景百岁汤”是哈尔滨“金安天禧”公司生产的“药品”,该公司实际经营人为张某某,女,1982年出生,她先后在北京、哈尔滨等地注册了八个公司从事电视直销生意。她通过北京某广告公司,多次将食品、保健品冒充药品的广告投放至湖北卫视、内蒙古卫视、青海卫视等数个省级电视台。2014年4月至7月,她从河南省某药业有限公司订购“仲景回春汤”、“仲景百岁汤”、“除痹驱风汤”等三种产品10万盒计400万元。在电视广告中,这些保健食品具有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病等疾病的药品功效。经查,仅三个月时间,其已销售总金额达1900余万元,严重误导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十万名消费者,甚至耽误一些患者及时就医,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危害。

直销广告20分钟左右,广告节目一般包括“主持人主持、观众提问、专家讲解、患者现身说法”四个环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片中的“专家”重点强调西药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而他们的产品依据“食药同源”的中医原理,标榜自己的产品是无副作用的纯中药。购买假药受骗者多在50岁以上,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糖、风湿骨病,他们一直服用西药,但总不见效,因此求药心切。受害人有的因文化水平受限、对药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缺乏认识,对药品、食品、保健品、中药等难以甄别。同时,犯罪分子又大肆夸大宣传假药的功效,导致患者疏于防范而上当。

“话术”八大流程

“第一步,报家门,让顾客有心理准备;第二步,问诊;第三步,挖掘主诉;第四步,下危机……”“危机下得狠,单子特别稳”、“绘画,梦想图”……这些都是张某的公司对接话员专业“话术”培训的内容。通过专业培训,接话人员对患者是“循循善诱”,最终让患者“心甘情愿”花高价购买她们的“纯中药”。

“八大流程”的发明者就是张某经营的金安天禧公司的业务主管董某。董某是张某的黑龙江老乡,由于她能干、勤奋、肯干,张某对她很信任和欣赏,让其管理员工多达百余人,董某将公司员工编成一区、二区、三区,每个区还分A、B、C、D不同的小队,并在每个区、每个小队任命负责人,并有专门负责考勤、劳动纪律的管理人员,每个员工绩效和薪水直接挂钩。她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全员学习“话术八大流程”,要求必须人人熟记。

流程第一步叫“报家门”,只要有观众打电话进来,接电话人员就会说“我们是某某中药研究院”;然后,听观众说要什么产品,她们就会具体说是哪个研究所的,如观众说想买她们的“回春汤”(其宣传可治疗糖尿病),接电话的就说是糖尿病研究所的。董某还告诉员工,在接电话时,对顾客的态度一定要好,一定要表现出非常强的专业性,还要学会“偷换概念”……

涉案犯罪嫌疑人在利用电视购物手段推销假药时,为逃避司法打击,多和申通、邮政速递、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销售假药提供快递服务。同时,他们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诸如乌发散、祛斑霜、生发液等产品。公安机关在查处犯罪涉案金额时,他们往往将公司的账务销毁,公安机关只能从和他们合作的快递公司查取证据,然而,由于他们通过快递公司运送的产品并不能确定全部是涉案假药,这就给涉案金额的查实带来较大难度。

淮阴区检察院在审查此案时,只能根据举报人糖尿病患者李某一次用3120元购买的两个疗程的“苦瓜桑叶片”65盒作为主要证据将其逮捕,其余证据的认定都存在较大的困难,这样,就是认定其为销售假药,由于数额不大,又没有证据证明其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最终的量刑也不可能太重。其实,据张某自己交代,仅她自己的仓库里,就有快递公司借为储存的“115、116、117、118、119”等不同的货物代号,每个代号就代表一个电视购物营销公司,由此可见此类犯罪的严重程度。

获益者还是帮凶

当前,电视直销广告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有多地方电视台受巨额利益驱使,对其中充斥的大量违法内容,视而不见。据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交代,其电视直播广告由广告公司制作,通过和地方卫视广告业务员联系、合作、投放,虽然也经过审查,但一般都会通过。资金基本是十档付款一次,一档7万至13.5万元不等。在四个月间,金安天禧公司和另一嫌疑人王某一共投入广告175档左右,投入广告总费用达1500万元以上。犯罪分子虽然获得一定的利润,但电视台在此过程中获利更为丰厚。因此,涉案人员在交代罪行时,均认为电视台对其投放的直销广告应负有审查不严的责任,并认为应以同案犯对电视台广告审查人员予以查处。

的确,作为省级卫视,广大人民群众对其播出的节目具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性,甚至认为省级卫视是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不应有假。对于患者或其家属来说,既然政府都认可的中药产品,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而愿意高价购买。

淮阴区检察院办理上述案件的陈兰花检察官、张玲检察官就如何避免利用电视直销广告骗取钱财的现象,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尽快提升电视直销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电视媒介的监管,明确电视媒介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电视台应对企业的注册资金、销售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应对企业设立时规定交纳“电视直销企业销售保障金”的规定,规范企业营销行为,为消费者谋取合法权益作最终保障。二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药品、保健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该领域生产、销售假药行为进行报道,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对其危害、识别及防范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辨识能力。建立举报电话热线,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打击制售假药犯罪或以食品、保健品、纯中药为幌子的欺骗行为。三要进一步加大所有涉案人员的打击力度。不仅要打击违法经营者,也要对负责电视直销广告审查人员加强监管,对唯利是图、不负责的联系人及审查人员,依法予以刑事处罚。各有关部门应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对电视直销行业进行全面清查,凡不具备开办电视直销公司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吊销其营业执照。在整顿清查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等措施,尽快使电视直销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链接

电视直销骗术揭秘

一是炒概念:专业术语蒙人。从春夏两季大拍卖,到穿插无数的小拍卖,艺术品收藏升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资金介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天价传奇不断上演,藏品价值空间想像力也被无限放大。

二是巧包装:利用主题赚钱。从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2010年的世博会,到2011年的辛亥革命纪念和建党90周年纪念,宏大事件下衍生出无数主题的纪念章、纪念册、纪念钞、纪念邮票,乃至各种纪念衍生品。

三是避追责:模糊的广告语。情绪亢奋的电视直销藏品广告并非全无节制,只要稍加留意,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广告语中给消费者“下套”、“埋雷”。

三是抓“商机”:能坑就坑 坑完就跑。由于藏品的直销利润同样很高,不少从事电视直销的公司开始将销售对象从传统产品转向货币、邮票等收藏品。

猜你喜欢

假药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聊城“假药”罗生门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微商朋友圈销售假药数月进账上百万
销售假药行为的认定须从三方面入手
“朋友圈”销售假药花样翻新
制售假药入罪就该“零门槛”
我国假药犯罪立法完善之思考
制售假药入罪“零门槛”
《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药罪执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