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党恩私谢”心理的沼泽

2014-05-04黄军昌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交通局白玉党性修养

黄军昌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黑龙江省鹤岗市交通局原局长白玉库出资30万元,雇凶杀害了时任局长李星光。据白玉库交代,被害人李星光曾是自己的老部下,李星光被提拔为交通局副局长是自己一手操作的。李星光主政交通局后,“不但不感恩,还处处跟我作对。”因而积怨日深,最终发展到雇凶杀人。

透过这起雇凶杀人案,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白玉库的思维轨迹:李星光是我一手提拔的,应该知“恩”图报,但他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所以……面对白玉库的变态思维和扭曲灵魂,笔者深为“官场生态”的变异而感到忧虑。

人们对建国初期的“官场原生态”或许还记忆犹新。在那个“感恩”的年代,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是那样的纯朴而真挚、深沉而执着。从稚嫩的儿童到皓首的老翁都知道“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一个干部政治上进步了,脱口而出的是“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作为承担培养任务的领导干部也总是及时提醒告诫:“不要忘记党组织的教育之恩。”正因为如此,在那个时代里,思党情、报党恩,听党的话、跟党走,成了亿万民众的心声;“为国争光,让党组织放心”,也成了每个革命同志的心灵承诺和工作准则。

曾几何时,“党恩私谢”的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党的政治生活。在少数地方、少数单位,党组织的作用个人化、党组织的功绩私有化、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现象严重。一些握有实权的领导者公权私用、公事私办,全然忘却了“人民公仆”的身份,把完成任务当“功劳”,把履行职责当“恩惠”,向党组织邀功,向受益者“请赏”。此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尤盛。一些党性异化的干部,淡忘了为党育才选人是党组织赋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极力放大个人的作用,把党组织培养选拔的干部作为自己的“私人成果”,或评功摆好,谋求感恩回报;或笼络人心,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圈”,实施驾驭控制。正是在这种“党恩私谢”心理的作用下,一些单位的班子建设,结帮抱团,主要领导成为“帮会”的“龙头老大”。而那些被提拔的干部,怀揣“感恩心理”,成为领导干部的“嫡系”和“心腹”。凡事唯“一把手”的马首是瞻,而把党组织的关爱之情束之高阁。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有的被提拔干部走出了“感恩期”,“翅膀硬了”,因不满被人长期挟持和控制而稍有“越轨”,那些自认为有“恩”于他人的领导者便心态失落、心理失衡,油然而生一种“恩将仇报”的怨艾情绪,或言语诋毁,或行为掣肘,或反目成仇,甚至走向极端。鹤岗市的这起血案就是一个例证。

干部的成长进步谁之功?答案非常简单。一个干部的成长进步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同志们的支持帮助,更有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勤勉修为。作为领导干部,受党组织委托,履行关爱扶持责任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如果领导者把扶掖推荐干部当成一种个人恩惠,贪组织之功为己功,只能说明其政治襟怀的狭隘、党性修养的浅薄、思想境界的卑微。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核心是立党为公,任何与党争功的行为都是极端错误的。

面对白玉库的心理变态和李星光的脆弱生命,笔者大声疾呼,那些走入“党恩私谢”心理沼泽的领导者,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陶冶政治情怀,以健康而理性的态度处理好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出以公心选人,出以诚心待人,还“官场”一种清纯的政治生态。

作者:江苏省灌云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

(责编/朱艳秋)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通局白玉党性修养
伦敦交通局要破产?
春笋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白玉花盆
人本思想在交通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日本:地铁安装摄像头防车内骚扰
A White Heron
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