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轼的的婉约情怀

2014-05-04赵莎莎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宋词苏轼

赵莎莎

摘 要: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坛的领袖,还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更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但是他词的创作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本文将从家庭生活对于苏轼的影响的角度,浅析豪放词人创作出的婉约抒情词篇。

关键词:苏轼;婉约;宋词

1.引言

婉约一词,字如其意,即委婉含蓄。它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可以说是与其一脉相承,但若与之细致作比较,婉约词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婉约词为主流,内容上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历史性地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1]

2.苏轼的家庭生活与婉约词的创作

苏轼的一生中,共有两任妻子,一个知己,三个儿子。他们伴随着苏轼一生的坎坷与艰难、荣耀与辉煌,不离不弃地与他共同经历了数个人生中的跌宕浮沉,见证了数阙尘世中的巨作诗篇。正是这些个深情厚爱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豪放代表苏轼的许多婉约抒情词篇。使得苏轼将传统的男女艳词变革为性情之词,且融入了符合自身际遇的性情怀抱。

2.1 十年记梦忆王弗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与其同乡,性格较为内向。夫妻相伴十年,苏轼对王弗的評价很高,一是“敏而静”,即聪敏却不张扬;二是“有识”,即有自己的见解。[2]“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于读书人极高的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的敬重。

在王弗去世十年后,四十岁的苏轼又在梦中见到了她,遂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悼亡词历经千年,被千古传颂,被世代赞叹,实属难得。它抒发的情感自然真挚、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是悼亡词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上阙写实,写出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以至于“不思量,自难忘”;下阙写虚,记述梦境的同时抒写了自己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以至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意象多重,加深了全词的悲伤基调。

苏轼以词悼亡,打破了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题材类别。

2.2身行万里闰之伴

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她是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堂妹,在堂姐去世后,嫁与苏轼并陪伴他从家乡眉山来到京城开封,尔后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登州、开封、杭州、开封、颖州、扬州和开封,在这十余处颠簸流离,这期间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期,而王闰之性格质朴贤惠、温柔体贴,精心照顾着家庭,对苏轼来说是莫大的慰藉。

王闰之同苏轼共同生活的每个时期几乎都可以在苏轼作品中看见其身影,以第一次通判杭州时为例,苏轼为其写下了《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是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赴润州时,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而写下的词。苏轼思念闰之,却从闰之的角度写其思念自己,这种代言体虽是传统写法,却别有情趣。因为代言体一般所代的对象是歌儿舞女, 而本词所代的对象是深爱自己的妻子,旧瓶中装了新酒,别有新意,并且曲折委婉地抒发了对闰之的深切思念,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王闰之陪伴苏轼共度宦海浮沉几十载,她的去世对于苏轼着实是个重大的打击。苏轼极其悲痛地在祭文《祭亡妻同安君》中号呼:

“我日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

悲痛真实而感人,其美学张力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样震撼人心,显露出苏轼在内心深处对闰之的依恋之情。

2.3患难知音王朝云

除了以上两位夫人,苏轼的家庭情感生活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侍妾王朝云。与其称朝云是侍妾,倒不如说是他的知己更为贴切。

苏轼为这三位与自己最亲近的女人,都写过诗词,比起那两位夫人,苏轼创作的关于朝云的文字则是最多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情有义、忠敬如一的王朝云。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当时的夫人王闰之怜悯王朝云的身世,将她买下作为侍女。在苏轼落魄时期,只有朝云随他南迁惠州,成为他流放生涯中忠实的伴侣。

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时,曾遣散婢仆,但朝云始终不肯离去,后来苏轼深陷牢狱,夫人王闰之过分忧惧,没有精力打理家中事务,这个重担就落到了朝云的身上。苏轼后来被贬谪黄州,终将朝云收为侍妾。

后来苏轼再次被贬谪到惠州时,王闰之已经去世,独有坚强的朝云跟随他左右,并毅然担负起主妇的责任,在生活上细心照料苏轼的饮食起居,精打细算地安排着一家人的生活。

此时的家已与辉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面对生活的拮据与艰难,她泰然处之,无怨无悔,只因为她了解苏轼爱民如子的仁爱之心,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在精神上,她逐渐和苏轼趋于统一。

如果说王弗努力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苏轼深深地关注和帮助;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认同了苏轼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那么,王朝云则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对佛教的兴趣和对苏轼内心的了解与苏轼相投契。

本想和知己共度余生,但天不遂人愿,苏轼到惠州的第三年,朝云染上瘟疫不幸亡故,年仅34岁。在朝云逝去的日子里,苏轼不胜哀伤地写下了著名的《西江月——梅花》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这首词着力描写出了朝云的精神风貌,并体现出了其高尚的情操: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苏轼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与此同时,点明悼亡之旨。

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成为苏轼婉约派词中的

佳作。

后来苏轼还在朝云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

3.豪放之中见婉约

除去从周遭生活中选取题材描写人物、事物、景物,历代文人皆有以诗词文章描画自身志趣的情趣,苏轼也不例外,遂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风云变幻无常,跌宕起伏,其迅猛之势常令世人难以想象。贬谪的生活占据他生命十余年,使苏轼一生漂泊,居无定所,以致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磨难。然而他仍然能够用诙谐的语言总结自己,足见东坡胸襟之坦荡。其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既是自嘲也是他的自我肯定,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意,生活上苦痛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得以升华到极致,对于人生意义的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才锻炼了苏轼,成就了他那种伟大的人格,那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

注释:

[1]黄磊:《韶秀深处是苍凉——浅析苏轼婉约词的情趣意旨》青年文学家. 2014 第47页

[2]康震:《康震评说苏东坡》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5页

参考文献:

[1] 苏轼,《苏轼词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2] 康震,《康震評说苏东坡》[M],中华书局,2008

[3] 黄磊,《韶秀深处是苍凉——浅析苏轼婉约词的情趣意旨》[J],青年文学家,2014

[4] 苏荣滨,《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魅力》[J],科教文汇,2009

猜你喜欢

宋词苏轼
宋词里的中秋月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从善如流
品读宋词
【重点】古代诗歌阅读:宋词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