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4-05-04朱颐和张娥

会计之友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

朱颐和 张娥

【摘 要】 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是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及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基于此选取2012年深市A股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股权制衡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成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减少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控股股东的性质也能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内部控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91-04

一、引言

1992年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并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自此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框架阶段,并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最高阶段。然而安然、世通发生的会计丑闻和雷曼在金融危机时的破产,使人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为何认真执行COSO框架、内部控制健全的公司最终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分析与研究后发现,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是其根本原因。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能否以及怎样影响内部控制,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公司治理的根部,挖掘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从而可以从调整股权结构方面优化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会计丑闻等内部控制失效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会计和审计领域逐渐转移到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

在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上:Hoitsh(2009)通过对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有更多审计委员会成员有会计和财务监管的经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更高,同时发现董事会的质量正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程晓陵、王怀明(2008),张先治、戴文涛(2010),李育红(2011),张鸿、兰琳(2013)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孙明山、周银燕(2012)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合关系,将公司治理视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和前提;杨有红、胡燕(2004)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但是两者委托关系的层次不同。

在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上: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到公司治理后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股权分散所造成的“搭便车”行为,增强内控的有效性;吴益兵、廖义刚和林波(2009)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其中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正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股权集中度负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林钟高、储娇娇(2012)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盈余质量之间的传导作用,实证结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能力与内部控制水平和盈余质量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水平正相关,与盈余质量负相关;曹建新、陈志宇(2011)选取我国200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到,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但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假设

1.股权集中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股权分散的公司,各股东利益也相对分散,单一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能力和意愿十分有限;而在股权集中的公司,公司大股东的利益与整个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大股东将主动承担起监督经营者的责任,从这一方面讲,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就越可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监督经营者,减少代理问题,内部控制就越有效。因此,可以提出:

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2.股权制衡度

股权制衡是指控制权由几个大股东分享,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公司的决策,从而达到大股东相互监督的股权安排模式。在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公司的控制权由多个股东共享,任何股东都无法独自控制整个公司,这样就避免了在股权制衡度低的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谋取私利而掏空企业资产的行为,减少企业违规行为,从而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因此,可以提出:

假设2: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3.控股股东性质

控股股东性质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现象,大股东疏于行使公司控制权,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来说,国有控股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由于治理机制天生缺陷和公司目标定位,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劣势。因此,可以提出:

假设3:控股股东的性质为国有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

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注册登记或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技巧、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对资本市场信息的解读能力方面高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参与到上市公司治理中,可以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可以提出:

假设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5.公司高管持股比例

两权分离理论认为,绝大多数公司是由并未持有公司股权的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的,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已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对管理层激励的方法中持股激励可以减少这种“所有与控制的分离”。由于管理层持股,使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逐渐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联系起来,高管层利用职位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将会减少,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也随之提高。因此,可以提出:

假设5: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张宜霞(2008)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为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其实际变动范围可以是从0到100%。杨有红(2009)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根据COSO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使用法律法规”及我国财政部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目标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本文将内部控制有效性定义为能够实现企业经营效率效果,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及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程度。根据定义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是否实现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用来衡量是否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是否受到了证监会、交易所及司法部门的谴责或处罚用来衡量公司的合法合规性。

2.解释变量

根据假设,本文选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变量名称、预期符号和变量定义见表1。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2年年度数据,共469家。由于金融保险业公司与一般公司差异大,剔除了该类公司,再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负债率高于100%的上市公司,最后选择240家样本公司。样本公司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网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三)模型构建

本文以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三个指标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Y1=a+a1X1+a2X2+a3X3+a4X4+a5X5+ε(模型1)

Y2=a+a1X1+a2X2+a3X3+a4X4+a5X5+ε(模型2)

Y3=a+a1X1+a2X2+a3X3+a4X4+a5X5+ε(模型3)

其中:a为常数项;aj为第j个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2012年深市A股240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数是34.66%,最大值是84.11%,最小值是3.6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处于相对集中股权的状况,但不同公司股权集中度存在很大的差异;(2)股权制衡度最大值是235.64%,最小值是0.84%,平均值是46.95%,说明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度差异很大且普遍较低;(3)控股股东性质平均值为0.64,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多于非国有控股公司;(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平均值是3.47%,中位数为1.565%,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普遍较低,一半的上市公司机构持股比例都在1.565%以下;(5)高管持股比例平均值为0.75%,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普遍很低;(6)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数为7.28%,说明在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普遍不高。

另外,经过相关性分析,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低于0.6,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相关性。

(二)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 3.1的回归分析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公司合法合规的影响,其回归结果见表3。

1.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影响

由表3模型1栏的回归结果可知:(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公司的大股东有能力和动力去监督经营者,减少代理问题,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2)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正相关。说明通过股东间的相互制衡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3)控股股东性质与公司的经营效率负相关。说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显著正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后,能够通过有效监督,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但是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没有通过检验,这是由于当前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较低,在查找数据时,一部分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太小而近似取为0,可能会影响回归结果,最终导致不能通过检验。

2.股权结构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程度的影响

由表3模型2栏的回归结果可知:(1)股权制衡度在1%的水平下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程度正相关。说明股权制衡度能够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程度正相关,并在1%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具有监督作用,能够促使上市公司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没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有:(1)股权集中度与预期符号相反。(2)控股股东的性质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程度没有通过检验。说明控股股东的性质不能显著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高管持股比例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没有通过检验,这可能与收集数据和持股比例普遍很低有关系。

3.股权结构对公司遵循法律法规的影响

由表3模型3栏的回归结果可知:(1)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法律法规遵循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检验,相关系数为-0.003973。说明股权集中度仅能够微弱地影响公司法律法规的遵循。(2)股权制衡度对公司遵循法律法规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负相关。说明在股权制衡度高的上市公司,非控股股东更有能力和意愿参与到公司治理中,与控股股东相互制衡,从而减少公司违法违规行为。(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受到证监会、交易所及司法部门谴责或处罚的情况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下通过检验。这充分说明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作用。

没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有:(1)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在本模型中没有通过检验,也许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其性质特殊、地位特殊决定了比较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公司高管层的持股比例与受到相关部门谴责和处罚的情况没有通过检验,原因可能和前述相同。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上市公司适当的股权集中对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减少违法违规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中小股东的监督作用,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2.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因此在股权制衡度相对较低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调整股权结构,提高股权制衡度,同时还要加强非控股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力度,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3.控股股东性质能够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其他两个指标没有显著的关系,即国有性质和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上各有优势。所以建议,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应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非国有控股公司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众所周知,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对于上市公司具有更大、更有效的监督作用,所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微观方面可以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宏观上可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5.高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性没有得到检验,这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很低和数据收集有关。但是英美国家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较高,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治理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所以从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角度来讲,我国上市公司还是应增加高管持股的比例。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建新,陈志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2] 曾祥飞,林钟高,崔亭亭.控制权视角下内部控制的治理功能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5).

[3] 桑秀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5).

[4] 孙明山,周银燕.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关系刍议[J].管理世界,2012(1).

[5] 林钟高,储姣娇.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传导效应[J].税务与经济,2012(6).

[6]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3).

[7]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

[8] Sheifer and Vishny.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9] Bedard JC,Hoitash R,Hoitash U.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Effect of Auditor Involvement in Assessing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9,13(2):103-105.

没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有:(1)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在本模型中没有通过检验,也许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其性质特殊、地位特殊决定了比较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公司高管层的持股比例与受到相关部门谴责和处罚的情况没有通过检验,原因可能和前述相同。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上市公司适当的股权集中对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减少违法违规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中小股东的监督作用,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2.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因此在股权制衡度相对较低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调整股权结构,提高股权制衡度,同时还要加强非控股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力度,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3.控股股东性质能够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其他两个指标没有显著的关系,即国有性质和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上各有优势。所以建议,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应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非国有控股公司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众所周知,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对于上市公司具有更大、更有效的监督作用,所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微观方面可以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宏观上可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5.高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性没有得到检验,这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很低和数据收集有关。但是英美国家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较高,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治理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所以从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角度来讲,我国上市公司还是应增加高管持股的比例。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建新,陈志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2] 曾祥飞,林钟高,崔亭亭.控制权视角下内部控制的治理功能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5).

[3] 桑秀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5).

[4] 孙明山,周银燕.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关系刍议[J].管理世界,2012(1).

[5] 林钟高,储姣娇.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传导效应[J].税务与经济,2012(6).

[6]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3).

[7]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

[8] Sheifer and Vishny.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9] Bedard JC,Hoitash R,Hoitash U.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Effect of Auditor Involvement in Assessing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9,13(2):103-105.

没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有:(1)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在本模型中没有通过检验,也许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其性质特殊、地位特殊决定了比较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公司高管层的持股比例与受到相关部门谴责和处罚的情况没有通过检验,原因可能和前述相同。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上市公司适当的股权集中对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减少违法违规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中小股东的监督作用,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2.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因此在股权制衡度相对较低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调整股权结构,提高股权制衡度,同时还要加强非控股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力度,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3.控股股东性质能够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其他两个指标没有显著的关系,即国有性质和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上各有优势。所以建议,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应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非国有控股公司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行为,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4.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众所周知,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对于上市公司具有更大、更有效的监督作用,所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微观方面可以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宏观上可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5.高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性没有得到检验,这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很低和数据收集有关。但是英美国家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较高,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治理水平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所以从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角度来讲,我国上市公司还是应增加高管持股的比例。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建新,陈志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2] 曾祥飞,林钟高,崔亭亭.控制权视角下内部控制的治理功能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5).

[3] 桑秀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5).

[4] 孙明山,周银燕.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关系刍议[J].管理世界,2012(1).

[5] 林钟高,储姣娇.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传导效应[J].税务与经济,2012(6).

[6]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3).

[7]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

[8] Sheifer and Vishny.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9] Bedard JC,Hoitash R,Hoitash U.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Effect of Auditor Involvement in Assessing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9,13(2):103-105.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
万科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分析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终极股权结构、分析师跟进与股价同步性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