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治疗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所致代谢紊乱72例
2014-05-04芈志勇史少丽
芈志勇,史少丽
(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能引发明显的体重增加及糖代谢紊乱,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1]。由于药物的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低,且易诱发代谢紊乱综合征,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2]。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患者体重及血糖,并促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从而降低患者游离三酰甘油(TG)及脂肪酸水平[3]。行为干预有针对性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异常行为给予适当的调节、干预或矫正,从而保存或建立良好的正常行为,能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4]。但联合二甲双胍与行为干预治疗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所致的代谢紊乱报道很少,笔者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 4版)》(DSM-IV)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均由我院2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师明确诊断;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3个月以上;治疗前无肥胖,服药后出现明显肥胖,体重指数(BMI)在25 kg/m2以上;服用单一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在近3个月服用的药物剂量变化在25%以内;均为稳定期患者,入组时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在60分以内;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有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的患者;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不愿配合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72 例,其中男 28 例,女 44 例;平均年龄(26.49 ±8.25)岁;平均病程(9.91 ± 4.82)个月;服用氯氮平23 例,奥氮平 17例,利培酮16例,舒必利15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23例,女32例;平均年龄(27.86 ±9.82)岁;平均病程(9.14 ±3.96)个月;服用氯氮平19例,奥氮平14例,利培酮13例,舒必利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54,规格为每片250 mg)治疗,患者入组后第1天开始服用,前1~4 d于晚饭后服用1片,从第5天开始每次服用1片,3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为干预治疗,其具体措施为:心理辅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及肥胖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同时告知患者体育锻炼及饮食疗法在减肥当中的意义,向患者介绍低热量的食谱,并告知患者减轻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信心、恒心及毅力;行为指导,通过对患者体格检查及病史询问等,由医生、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确定患者减轻体重的方案及目标,由家属监督患者的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医生定期检查以确定患者的执行情况及进行指导;运动指导,要求患者每天进行30~40 min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运动的方式可以为各类球类、长跑、走路、游泳、健身操、跳绳等,每周进行5次运动,同时医生将各项运动及日常活动的热量消耗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便患者能够自行掌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入组前及治疗3个月末测量如下指标:一般营养状况,包括 BMI、腰围(WAIST)、血压(SBP /DBP);糖代谢,包括空腹血糖(FPG)、OGTT 后 2 h 血糖(PG2 h);脂代谢,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及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显效: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积分改善不低于75%;有效:观察指标积分改善50%~75%;无效:观察指标积分改善低于50%。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状况比较()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观察组(n=72)对照组(n=55)t值P观察组(n=72)对照组(n=55)t值P BMI(kg/m2)27.38 ± 1.09 27.52 ± 1.13 0.706> 0.05 25.29 ± 1.27 26.94 ± 1.02 7.884< 0.05 WAIST(cm)94.41 ± 7.18 95.07 ± 7.36 0.508> 0.05 87.14 ± 6.39 92.17 ± 7.24 4.973< 0.05 DBP(mmHg)87.09 ± 9.52 86.58 ± 8.46 0.314> 0.05 81.61 ± 8.34 86.05 ± 7.44 3.113< 0.05 SBP(mmHg)140.62 ± 13.69 141.74 ± 12.17 0.479> 0.05 135.82 ± 12.95 141.83 ± 13.27 2.564<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本身可能与代谢障碍及体重增加有关系,而由于患者同时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导致其体重增加及血脂、血糖代谢异常,使得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有所增加[6]。体重增加及患者血脂、血糖异常影响了患者对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患者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脑梗死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增加了患者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7]。对于抗精神分裂症引起患者体重增加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国外学者研究推测,其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涉及药物的剂量及种类、药理机制、服药时间、神经内分泌异常、患者个体遗传因素、病程、性别以及患者机体营养、代谢等多种因素,研究还推测患者体重的增加可能与脂质代谢异常、调节食欲激素有关系,也可能与下丘脑所分泌的瘦素有关系[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代谢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代谢指标比较()
糖代谢 脂代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观察组(n=72)对照组(n=55)t值P观察组(n=72)对照组(n=55)t值P FPG(mmol/L)5.41 ± 0.92 5.43 ± 0.87 0.124> 0.05 4.43 ±0.58 5.19 ±0.74 6.490< 0.05 PG2h(mmol/L)8.19 ± 1.37 8.16 ± 1.45 0.119> 0.05 6.83 ± 1.28 8.05 ± 1.41 5.093< 0.05 TG(mmol/L)2.93 ± 0.72 3.07 ± 0.69 1.027>0.05 1.96 ± 0.84 2.71 ± 0.61 5.589<0.05 HDL - C(mmol/L)1.21 ± 0.32 1.23 ± 0.35 0.335> 0.05 1.40 ±0.38 1.27 ±0.31 2.065< 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盐酸二甲双胍有降低体重的功能,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肥胖患者的脂肪分解较旺盛,造成患者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而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将对胰岛素敏感性造成抑制,二甲双胍能减少脂肪酸从脂肪细胞中游离而出,从而抑制了肝糖的产生,对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有着间接的促进作用[9]。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二甲双胍联合饮食控制作为一种减肥方式[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营养状况、糖及脂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提示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所致代谢紊乱的疗效更佳,能有效降低患者的 BMI,WAIST,SBP /DBP,TG,FPG,PG 2 h,升高血清HDL-C。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能调节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紊乱,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Falissard B,Mauri M,Shaw K,et al.The METEOR study:frequency of metabol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Focus on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and level of risk of antipsychotic drugs[J].I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2011,26(6):291 - 302.
[2]李星霞,余 奇,郭 澄.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8):760 - 763.
[3]孔德荣,张小明,赵星梅,等.载脂蛋白E与抗精神病药致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5(22):1-4.
[4]林 敏,郑婉玲,黄惠君,等.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50 - 51.
[5]周会爽,刘增龙,刘 敬,等.托吡酯对氯氮平所致糖脂代谢紊乱干预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 157 -1 159.
[6]叶百维,谭柏坚,徐 娟,等.托吡酯防治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紊乱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8 - 9.
[7]周凌云,左笑丛,张毕奎,等.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体重指数、血浆瘦素和胰岛素低抗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2):997 - 1 000.
[8]Mitchell AJ,Delaffon V,Vancampfort D,et al.Guideline concordant monitoring ofmetabolic risk in people treated with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creening practices[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2,42(1):125.
[9]冯 茹,于 汶.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48 -50.
[10]Feng S,Melkersson K.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long-term antipsychotic treatment:a 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or olanzapine[J].Neuro Dndocrinology Letters,2011,33(5):493 -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