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30例

2014-05-04

中国药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咪酯全麻插管

邵 青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20)

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往往不稳定。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因此,如何抑制高血压患者诱导后反应性低血压及插管后高血压,成为麻醉医生最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常用依托咪酯与舒芬太尼复合肌肉松弛药进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插管反应,但可能发生诱导期呛咳、胸壁僵硬等不良反应,对高血压患者风险较大[1]。而依托咪酯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用于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诱导,但用后会出现肌颤等不良反应,同样会对高血压患者带来致命的后果[2]。地佐辛是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地佐辛超前镇痛可减轻全麻诱导期的不良应激反应,但对合并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较少。笔者拟通过观察超前镇痛在全麻诱导期对全麻诱导药不良反应及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12月原发性高血压2~3级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55~72岁,体重50~8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Ⅱ~Ⅲ级。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抗高血压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并排除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及有精神病史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服用至手术当日早晨。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S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3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30)

组别D组S组性别(男 /女,例)16/14 14/16年龄(岁)60.2 ± 4.4 60.6 ± 5.2体重(kg)69.1 ± 6.8 70.1 ± 7.2 SBP(mmHg)137.7 ± 5.5 138.3 ±6.3 DBP(mmHg)81.2 ±3.9 81.8 ±3.7 HR(次 /分)72.8 ±5.3 73.3 ±5.7

1.2 方法

麻醉诱导前10 min D组静脉滴注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为 13121441,规格为每瓶 5 mg ∶1 mL)0.1 mg/kg,S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 2 mg,舒芬太尼 0.3 μg /kg,依托咪酯 0.3 mg /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机械通气,七氟烷(MAC 1.0),同时泵注瑞芬太尼 0.1 μg /(kg·min)。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鼻咽温(T)和有创动脉压(IBP)。记录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呛咳、肌颤发生例数及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 1 min(T3)、插管后 3 min(T4)、插管后 5 min(T5)5 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和表3。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做心血管或非心血管手术的病例愈来愈多,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血压剧烈波动造成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是高血压患者麻醉管理的关键[3]。

麻醉诱导期全麻药引起的心肌抑制、心输出量减少导致低血压的发生,而随后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的刺激会兴奋交感肾上腺系统,引起血浆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严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依托咪酯和舒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尤其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但另一方面,麻醉诱导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颤及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极为不利。如何充分发挥药物优势又不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使高血压患者平稳度过全麻诱导期成为亟待解决的为题。

表2 两组患者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n=30)

表2 两组患者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n=30)

注:与 T0比较,aP <0.05;与 T1比较,bP <0.05;与 S组同时点比较,CP <0.05。

指标SBP(mmHg)DBP(mmHg)HR(次 /分)组别D组S组D组S组D组S组T0T1T2T3T4T5 138.2 ±6.3 138.8 ±6.7 82.7 ± 4.0 82.3 ± 4.4 73.3 ± 5.8 73.7 ± 5.3 102.7 ±6.7a 100.5 ±7.0a 69.4 ±5.2a 68.5 ±4.6a 66.9 ±3.6a 67.3 ±4.2a 130.8 ±6.6bc 141.0 ±6.2b 79.4 ±4.9bc 85.2 ±5.3b 75.5 ±5.4bc 87.7 ±3.5b 128.4 ±6.8bc 139.5 ±7.5b 77.4 ±5.1bc 83.4 ±4.9b 73.5 ±6.3bc 85.6 ±5.3b 122.5 ±6.9 119.9 ±7.7 75.3 ±3.6 78.4 ±5.4 71.4 ±3.2 76.0 ±5.3 120.8 ± 7.2 118.5 ± 6.7 73.5 ± 3.6 75.8 ± 5.3 70.4 ± 4.6 73.1 ± 7.2

表3 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呛咳及肌颤发生情况[例(%)]

地佐辛是一种新的阿片类药物,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同时部分激动μ受体,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呼吸抑制作用较弱,无成瘾性,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超前镇痛和术后止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BP,DBP,HR在T1时均较T0时下降,因为全麻药对心血管系统及交感神经有一定抑制作用,诱导时可引起SBP,DBP,HR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明显,说明诱导时地佐辛超前镇痛并不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过度抑制,安全性较高。两组患者 T2时 SBP,DBP,HR升高,但 D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S组,提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这可能与地佐辛激动大脑、脑干和延髓的 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有关[4]。T3时 D组 SBP,DBP,HR仍明显低于S组,说明地佐辛的抑制在插管后1 min依然存在。同时,D组肌颤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S组的26.67%,提示依托咪酯对大脑皮质下的抑制能够被地佐辛拮抗。而D组呛咳的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 S组的26.67%,这可能由于地佐辛先激动的κ受体抑制了其后舒芬太尼激动μ受体,从而更好地减轻了呛咳的发生[5-6]。

综上所述,地佐辛超前镇痛不仅能减轻全麻诱导药物引起的肌颤及呛咳等不良反应,而且能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全麻诱导方法。

参考文献:

[1]Generali JA,Cada DJ.Lidocaine:cough(fentanyl induced)[J].Hospital Pharmacy,2014,49(1):23 - 25.

[2]Kako H,Taghon T,Veneziano G,et al.Severe intraoperative hypertension afte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in a child with a neuroblastoma[J].J Anesth,2013,27(3):464 - 467.

[3]Sawano Y,Miyazaki M,Shimada H,et al.Optimal fentanyl dosage for attenuating systemic hemodynamic changes,hormone release and cardiac output changes during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ypertens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study[J].J Anesth,2013,27(4):505 - 511.

[4]雷素琼,王传光.地佐辛不同用药方法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120例[J].中国药业,2012,21(4):102 -104.

[5]Coombs DW,Colburn RW,Allen CD,et al.Toxicity of chronic spinal analgesia in a canine model:neuropathologic observations with dezocine lactate[J].Regional Anesthesia,1990,15(2):94 - 102.

[6]周志水,姚建芬.地佐辛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102例[J].中国药业,2012,21(6):89 - 91.

猜你喜欢

咪酯全麻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对骨科高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依托咪酯持续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