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
2014-05-04占绍文蒋涛
占绍文 蒋涛
【摘 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学者开始了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但是对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之后的效果如何、如何去评价的研究却甚少。文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涉及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使企业清楚地了解自身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优点与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最终完善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关键词】 环境成本控制; 绩效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2;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24-05
在环境成本控制中,涉及大量的复杂情况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涉及的因素大多都是一些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常用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评价出影响环境的质量因子。但是如何确定权重,需要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实际操作时还有一定的缺陷。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使此方法在实施的时候更具有合理性,也更符合客观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进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准确性。
一、建立因素集合U和评价集合V
(一)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n个评价指标,A={A1,A2,…,An-1,An},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要求符合三个基本的指标,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根据这三个指标结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可以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为:环境法规、环境达标、内部环保控制、外部环保沟通、潜在危害处理五个评价指标。
(二)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V1,V2,…,Vn-1,Vn},即对各个指标的评语的集。通常将评语等级的个数设置为五个,如V={优,良,中,差,很差},设相应的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C1,C2,C3,C4,C5},如评价等级为C={100,80,60,40,20}。
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确立了因素集和评价集后,如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则成为环境绩效综合评价的重点,本文选取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作为确定权重的方法。邀请25名各行业有关的专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内部两两比较,填写表格并打分,以便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各个层次集合中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确定每一个因素对于其他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予一定的分值,由此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这个过程通常采用Thomas.L.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表1)。
(一)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
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应该满足其和为1,也就是A={A1,A2,…,An}要满足A1+A2+…+An=1,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1.求权重
按照专家打分法对所设置的五个指标进行打分,对五个指标的重要性两两进行比较,得出一个指标判断矩阵,如表2。
根据专家的打分构造判断矩阵A为:
由此判断矩阵运算可得出权重向量为:
A=[0.515,0.116,0.044,0.081,0.244]
得出一级指标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2.一致性检验
为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它用随机的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构造方法为随机地用标度以及它们的倒数填满样本矩阵的上三角各项,主对角线各项数值始终为1,对应转置位置项则采用上述对应位置随机数的倒数;然后对各个随机样本矩阵计算其一致性指标值,对这些CI值平均即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而RI的值是有表可查的,如表4所示。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10时,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合理的;否则,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重新分配权系数的值。
首先要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1=1×0.515+5.83×0.116+6.42×0.044+6.54
×0.081+2.88×0.244=2.706
λ2=1/5.38×0.515+1×0.116+3.24×0.044+1.15
×0.081+1/2.18×0.244=0.589
λ3=1/6.42×0.515+1/3.24×0.116+1×0.044
+1/2.21×0.081+1/6.88×0.244=0.232
λ4=1/6.54×0.515+1/1.51×0.116+2.21×0.044
+1×0.081+1/3.25×0.244=0.409
λ5=1/2.88×0.515+2.18×0.116+6.88×0.044
+3.25×0.081+1×0.244=1.242
λmax=λ1+λ2+λ3+λ4+λ5=2.706+0.589+0.232
+0.409+1.242=5.178
一致性指标值为:
CI=(λmax-n)/(n-1)=(5.178-5)/(5-1)=0.045
然后求出随机一致性比例CR:
CR=CI/RI=0.045/1.12=0.040<0.1
因为随机一致性比例CR<0.1,所以判断该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求得的权重系数是有效的,得出环境绩效评价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二)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二级指标判断矩阵。根据一级判断矩阵和二级判断矩阵可以得出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与权重,如表6所示。
三、确定隶属度
(一)成立评分小组
选取企业内部一线的技术人员6人,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部门管理人员6人,外请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相关的专家13人,共25人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绩效的相关指标给出评语。所有指标对应的评语的隶属度按照下式进行计算,算出Rij之后,就可得到相应指标对各评价档次的隶属度组成的行向量Ri的值。
(二)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
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聘请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专家25人组成评分小组对二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得出一个评分的矩阵,然后将评分矩阵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单因素评分矩阵。
以确定环保设备合规情况A11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例,评分小组25人各自对该指标的评分情况如下:9人打“优”、6人打“良”、7人打“中”、3人打“差”、0人打“很差”。因此,模糊隶属度分别为:V1=9/25=0.36,V2=6/25=0.24,V3=7/25=0.28,V4=3/25
=0.12,V5=0/24=0。通过企业内外所组成的评分小组的评分,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结果见表7。
四、进行模糊评价
(一)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二)建立权重系数矩阵
根据表6,分别得出环境法规、环境达标、内部环保控制、外部环保沟通、潜在危害处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1、A2、A3、A4、A5以及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A。
A1=(0.1094 0.2309 0.2794 0.2076 0.1727)
A2=(0.1553 0.2295 0.1980 0.4173)
A3=(0.1693 0.2582 0.3445 0.2280)
A4=(0.0783 0.4228 0.1678 0.1657 0.1655)
A5=(0.1783 0.1782 0.4022 0.2414)
A=(0.515 0.116 0.044 0.081 0.244)
(三)模糊评价
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Bi=AiRi,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一级评价模糊评价向量Bi。
环境法规的模糊评价向量B1为:
B1=(0.1094 0.2550 0.3737 0.2166 0.0083)
环境达标的模糊评价向量B2为:
B2=(0.2067 0.3367 0.2541 0.1933 0.0092)
内部环保控制的模糊评价向量B3为:
B3=(0.2011 0.2720 0.2914 0.1828 0.0527)
外部环保沟通的模糊评价向量B4为:
B4=(0.1499 0.4210 0.2831 0.1060 0.0399)
潜在危害处理的模糊评价向量B5为:
B5=(0.1529 0.3129 0.2736 0.1832 0.0755)
按照隶属度最大的原则,二级指标的等级分别为:环境法规(0.3737)“中”、环境达标(0.3367)“良”、内部环保控制(0.2914)“中”、外部环保沟通(0.4210)“良”、潜在危害处理(0.3129)“良”。
将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作为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就能得到环境成本控制绩效一级指标的综合模糊关系矩阵R:
五、综合评分
采用评价体系评语等级V={优,良,中,差,很差}共五个等级,相应的评分值C={100,80,60,40,20},根据W=B×CT计算最终的综合评分。其中W为综合评分值,B为最终综合评价向量,C为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T为C的转置矩阵。如果85≤W≤100,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优”;如果70≤W≤84,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良”;如果55≤W≤69,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中”;如果30≤W≤54,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差”;如果W<30,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很差”。
该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综合得分为:
W=B×CT=0.2136×100+0.3539×80+0.2435×60+0.1592×40+0.0298×20=71.246
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为“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可以量化评价的,不仅总体的控制绩效能够评价,而且每一个影响因素的控制效果都能够量化评价。这样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时候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企业控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不断地采取措施去优化控制的结果,使得企业对环境成本更好地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丽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 肖序.环境成本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京芳,葛晓梅.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宋锐林.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张劲松,张亦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1).
三、确定隶属度
(一)成立评分小组
选取企业内部一线的技术人员6人,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部门管理人员6人,外请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相关的专家13人,共25人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绩效的相关指标给出评语。所有指标对应的评语的隶属度按照下式进行计算,算出Rij之后,就可得到相应指标对各评价档次的隶属度组成的行向量Ri的值。
(二)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
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聘请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专家25人组成评分小组对二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得出一个评分的矩阵,然后将评分矩阵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单因素评分矩阵。
以确定环保设备合规情况A11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例,评分小组25人各自对该指标的评分情况如下:9人打“优”、6人打“良”、7人打“中”、3人打“差”、0人打“很差”。因此,模糊隶属度分别为:V1=9/25=0.36,V2=6/25=0.24,V3=7/25=0.28,V4=3/25
=0.12,V5=0/24=0。通过企业内外所组成的评分小组的评分,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结果见表7。
四、进行模糊评价
(一)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二)建立权重系数矩阵
根据表6,分别得出环境法规、环境达标、内部环保控制、外部环保沟通、潜在危害处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1、A2、A3、A4、A5以及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A。
A1=(0.1094 0.2309 0.2794 0.2076 0.1727)
A2=(0.1553 0.2295 0.1980 0.4173)
A3=(0.1693 0.2582 0.3445 0.2280)
A4=(0.0783 0.4228 0.1678 0.1657 0.1655)
A5=(0.1783 0.1782 0.4022 0.2414)
A=(0.515 0.116 0.044 0.081 0.244)
(三)模糊评价
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Bi=AiRi,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一级评价模糊评价向量Bi。
环境法规的模糊评价向量B1为:
B1=(0.1094 0.2550 0.3737 0.2166 0.0083)
环境达标的模糊评价向量B2为:
B2=(0.2067 0.3367 0.2541 0.1933 0.0092)
内部环保控制的模糊评价向量B3为:
B3=(0.2011 0.2720 0.2914 0.1828 0.0527)
外部环保沟通的模糊评价向量B4为:
B4=(0.1499 0.4210 0.2831 0.1060 0.0399)
潜在危害处理的模糊评价向量B5为:
B5=(0.1529 0.3129 0.2736 0.1832 0.0755)
按照隶属度最大的原则,二级指标的等级分别为:环境法规(0.3737)“中”、环境达标(0.3367)“良”、内部环保控制(0.2914)“中”、外部环保沟通(0.4210)“良”、潜在危害处理(0.3129)“良”。
将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作为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就能得到环境成本控制绩效一级指标的综合模糊关系矩阵R:
五、综合评分
采用评价体系评语等级V={优,良,中,差,很差}共五个等级,相应的评分值C={100,80,60,40,20},根据W=B×CT计算最终的综合评分。其中W为综合评分值,B为最终综合评价向量,C为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T为C的转置矩阵。如果85≤W≤100,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优”;如果70≤W≤84,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良”;如果55≤W≤69,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中”;如果30≤W≤54,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差”;如果W<30,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很差”。
该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综合得分为:
W=B×CT=0.2136×100+0.3539×80+0.2435×60+0.1592×40+0.0298×20=71.246
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为“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可以量化评价的,不仅总体的控制绩效能够评价,而且每一个影响因素的控制效果都能够量化评价。这样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时候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企业控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不断地采取措施去优化控制的结果,使得企业对环境成本更好地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丽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 肖序.环境成本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京芳,葛晓梅.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宋锐林.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张劲松,张亦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1).
三、确定隶属度
(一)成立评分小组
选取企业内部一线的技术人员6人,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部门管理人员6人,外请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相关的专家13人,共25人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绩效的相关指标给出评语。所有指标对应的评语的隶属度按照下式进行计算,算出Rij之后,就可得到相应指标对各评价档次的隶属度组成的行向量Ri的值。
(二)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
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聘请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专家25人组成评分小组对二级指标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得出一个评分的矩阵,然后将评分矩阵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单因素评分矩阵。
以确定环保设备合规情况A11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例,评分小组25人各自对该指标的评分情况如下:9人打“优”、6人打“良”、7人打“中”、3人打“差”、0人打“很差”。因此,模糊隶属度分别为:V1=9/25=0.36,V2=6/25=0.24,V3=7/25=0.28,V4=3/25
=0.12,V5=0/24=0。通过企业内外所组成的评分小组的评分,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结果见表7。
四、进行模糊评价
(一)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二)建立权重系数矩阵
根据表6,分别得出环境法规、环境达标、内部环保控制、外部环保沟通、潜在危害处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1、A2、A3、A4、A5以及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A。
A1=(0.1094 0.2309 0.2794 0.2076 0.1727)
A2=(0.1553 0.2295 0.1980 0.4173)
A3=(0.1693 0.2582 0.3445 0.2280)
A4=(0.0783 0.4228 0.1678 0.1657 0.1655)
A5=(0.1783 0.1782 0.4022 0.2414)
A=(0.515 0.116 0.044 0.081 0.244)
(三)模糊评价
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计算模型Bi=AiRi,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一级评价模糊评价向量Bi。
环境法规的模糊评价向量B1为:
B1=(0.1094 0.2550 0.3737 0.2166 0.0083)
环境达标的模糊评价向量B2为:
B2=(0.2067 0.3367 0.2541 0.1933 0.0092)
内部环保控制的模糊评价向量B3为:
B3=(0.2011 0.2720 0.2914 0.1828 0.0527)
外部环保沟通的模糊评价向量B4为:
B4=(0.1499 0.4210 0.2831 0.1060 0.0399)
潜在危害处理的模糊评价向量B5为:
B5=(0.1529 0.3129 0.2736 0.1832 0.0755)
按照隶属度最大的原则,二级指标的等级分别为:环境法规(0.3737)“中”、环境达标(0.3367)“良”、内部环保控制(0.2914)“中”、外部环保沟通(0.4210)“良”、潜在危害处理(0.3129)“良”。
将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作为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就能得到环境成本控制绩效一级指标的综合模糊关系矩阵R:
五、综合评分
采用评价体系评语等级V={优,良,中,差,很差}共五个等级,相应的评分值C={100,80,60,40,20},根据W=B×CT计算最终的综合评分。其中W为综合评分值,B为最终综合评价向量,C为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T为C的转置矩阵。如果85≤W≤100,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优”;如果70≤W≤84,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良”;如果55≤W≤69,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中”;如果30≤W≤54,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差”;如果W<30,则企业该项工作的绩效为“很差”。
该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综合得分为:
W=B×CT=0.2136×100+0.3539×80+0.2435×60+0.1592×40+0.0298×20=71.246
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绩效为“良”。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可以量化评价的,不仅总体的控制绩效能够评价,而且每一个影响因素的控制效果都能够量化评价。这样企业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时候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企业控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不断地采取措施去优化控制的结果,使得企业对环境成本更好地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丽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 肖序.环境成本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京芳,葛晓梅.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宋锐林.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张劲松,张亦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