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2014-05-02董红张小燕龙明生

海南医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鳞状鳞癌淋巴结

董红,张小燕,龙明生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东风口腔医院口腔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循证医学·

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董红,张小燕,龙明生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东风口腔医院口腔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系统评价VEGF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研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病例组及对照组比值比(OR值)为效应评价指标,然后应用Meta分析RevMan5.0.1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25篇病例对照文献纳入研究,其中病例组1 385例,合并对照组9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EGF在OSCC及合并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73,95%CI:7.26~15.86,P<0.00001);同时,VEGF在OSCC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也明显高于非转移组(OR=3.98,95%CI:2.09~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根据目前研究推测,VEGF在人类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口腔鳞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很有价值的临床生物指标蛋白。

口腔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结转移;Meta分析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约占80%以上,其发病率位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首位,近年来仍有上升趋势,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仍不十分了解,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最强的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构建具有调控作用,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备受关注。目前,有关VEGF与口腔鳞癌关系的探讨[1]已有所开展,但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拟在全面收集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VEGF在OSCC组织中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口腔鳞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1.1 检索策略通过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CBM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3年12月31日之间正式发表的文献,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并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等。检索词:英文数据库:“OSCC OR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ND“VEGF 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中文数据库:口腔鳞状细胞癌,VE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语种限制为英文或中文。

1.1.2 纳入标准①公开发表的文献;②病例组为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对照组为非瘤的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包括正常口腔黏膜或口腔扁平苔藓或白斑的癌前病变组织);③检测方法为免疫组化法;④提供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例数、阳性率等具体数据。

1.1.3 剔除标准①无对照组;②检测方法为非免疫组化法;③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④重复报告或资料雷同、质量较差等无法利用的文献。

1.2 文献收集和数据提取所有入选文献及数据均由第一、第二作者独立分析和提取。通过独立阅读文题、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并交叉核对;若遇有异议,由两人商讨核对后决定。

1.3 质量评价标准参考Lichtenstein等[2]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指南,对各独立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以考察各个研究是否存在偏倚及其影响程度:(1)试验设计是否科学;(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及其基本构成特征是否明确;(3)处理因素及其方法是否准确;(4)统计方法是否恰当;(5)是否就本研究存在的偏倚进行讨论。以上5项,每满足1项为1分,总分≥3分者,质量可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RevMan5.0.1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本资料收集的数据均为计数资料,故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首先对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异质性检验P>0.05或I2≤50%,可以认为各个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计算合并效应值;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 effects model)。Meta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展示,潜在的发表偏倚用漏斗图(Funnel plot)表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外文、中文数据库及Google检索及手工检索共得到675篇文章,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596篇无关的文献,初步确定了79篇相关文献。再次通过阅读全文后排除50篇(包括病例组为非OSCC组织、无对照组、重复报道、非免疫组化法等),确定了29篇文献;最后再次排除4篇无法提取阳性数据的文献,最终纳入25篇病例对照研究[3-27]。其中13个研究完整报道了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对应的VEGF表达[3-5,11,14,17-21,23,26-27]。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全部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纳入资料1385例OSC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数为987例,合并对照组(包括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癌前病变组织)908例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数为290例;首先对此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Chi2=47.72,df=24,P=0.003,I2=50%),结果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OR为10.73,95%CI为7.26~15.86,其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值=18.37,P<0.000 01,说明VEGF在OSCC组织中明显高表达,结果见图1。

图1 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的Meta分析森林图

2.2.2 分层分析根据对照组不同进行分层分析。以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异质性检验P=0.005,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95%CI)为[5.32(2.95~9.61)];以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组,异质性检验P=0.07,I2=3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结果显示OR,(95%CI)为[14.89,(11.05~20.07)],两组检验统计量P值<0.000 01,表明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结果比较稳定。

2.2.3 敏感性分析去除研究中权重最大的ShilpiArora资料,结果:OR(95%CI)为[11.30(8.56~14.92)],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17.11,P<0.000 01,与剔除前结果基本一致;去除研究中权重较小的关键资料,各资料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OR(95%CI)为[10.48(7.08~15.51)],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11.73,P<0.000 01,与剔除前结果基本一致。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均很好,表明VEGF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

2.2.4 VEGF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Meta分析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Chi2=34.02,df=12(P=0.0007,I2=65%),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纳入分析资料的885例OSCC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79.88%(274/34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9.04%(320/542),合并OR值3.98,95%CI:2.09~7.5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表明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见图2。

2.2.5 发表偏倚评价VEGF在OSCC和合并对照组间的表达以及在OSCC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情况的Meta分析漏斗图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在漏斗中轴附近或较对称地分布在中轴两边,说明本研究受发表偏倚的影响程度较小,结论可靠。

图2 VEGF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森林图

3 讨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领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第六位,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CC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颈部转移,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转归,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成为研究热点。VEGF是目前已知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45 kD的分泌性糖蛋白,也被称作血管通透因子,其原位诱导血管生成作用十分强烈。有报道显示,VEGF的高表达与头颈部鳞癌、咽喉癌、胃癌、食道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及其临床病理特征间存在关联性。

本篇Meta分析共收集到OSCC病例1 385例,分析了VEGF的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和癌前病变组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显示,VEGF在OSCC组的阳性表达是对照组的10.73倍,与对照组比较,OSCC组织中VEGF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定性,还对资料进行了分层分析,分层分析的OR值均大于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次研究的结果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基于本研究的证据,显示VEGF高表达与口腔鳞癌之间存在正关联,这一结果也与多个文献报道相一致。如2008年,李立等[28]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了48例OSCC标本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发现VEGF在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达100%,而在相邻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则基本无表达或弱表达,由此他推断:OSCC可能是通过合成分泌VEGF,在增加新的肿瘤血管生成的同时,通过自分泌环路途径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的VEGFR2受体以促进其分裂增殖,并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影响肿瘤宿主的免疫系统以促进肿瘤生长,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

关于VEGF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蔡小攀等[14]的研究发现,VEGF在OSCC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其认为VEGF阳性表达对OSCC发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而Uehara等[30]的研究却未确认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状态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有关VEGF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对收集的13个完整报道了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对应的VEGF表达情况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值3.98,95%CI为2.09~7.5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P<0.0001,显示,VEGF在OSCC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VEGF的高表达与OSC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可认为VEGF高表达是OSCC淋巴结转移的一个危险因素,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文献研究,VEGF高表达与人类口腔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正关联,提示VEGF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推测VEGF的高表达可作为口腔鳞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很有价值的临床生物指标蛋白。本次Meta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列入的文献大多源于国内的资料,并缺乏灰色文献(如专题讨论会记录、未发表的资料),可能会漏掉阴性结果的研究而产生发表偏倚。因此,还需累积更多其他人群及大样本的病例以展开前瞻性的深入研究,以进一步证实VEGF的表达与OSCC之间的关系。

[1]Johnstone S,Logan RM.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 normal oral mucosa,oral dysplasia and oral carcinoma[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36(3)∶263-266.

[2]Lichtenstein MJ,Mulrow CD,Elwood PC,et al.Guidelines for reading case control studies[J].J Chronic Dis,1987,40(9)∶893-903.

[3] Li C, Feng HC, Song YF. Expression of angiopoietin-2 and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its significance [J].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5, 4(4)∶ 232-237.

[4]张敏,雷志敏,闫国胜,等.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8-11.

[5]何家才,阮敏,王元银,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41(1)∶41-43.

[6]杨文军,林兆全,李良忠,等.VEGF、EGFR、p16在唇癌与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2)∶99-101.

[7]刘健峰,杨少龙,徐文涛.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药学,2012,2(2)∶110-112.

[8]金晓明,李金荣,李祖兵,等.口腔鳞癌NOS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2)∶101-103.

[9]蔡叶,曾娟,陈盛,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J].北京口腔医学,2010,18(2)∶84-86.

[10]毛红丽,肖燕,张善锋.人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COX-2和VEGF表达的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309-1310.

[11]柴琳,张洪福,周健.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CD34、Bcl-2表达的研究[D].安徽医大硕士学位论文,2002∶12-40.

[12]韩冰,王丽京,马宇光,等.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4)∶474-477.

[13]高文信,王雷,马宁.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02,18(5)∶319-321.

[14]王晓飞,焦艳君,王江波,等.缺氧诱导因子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口腔鳞癌中血管生成及转移关系初探[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4)∶26-28.

[15]成洲,李宁毅.口腔鳞癌vEGF及pCNA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44.

[16]王岩,陈卫民,孙国洪.口腔鳞癌中VEGF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2)∶707-710.

[17]徐红,矢小萍,唐维平,等.口腔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癌症,2002,21(9)∶983-988.

[18]Li C,Shintani S,Terakado N,et al.Microvessel density an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nd 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34∶559-565.

[19]Arora S,Kaur J,Sharma C,et al.Stromelysin 3,Ets-1,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oral precancerous and cancerous lesions∶correlation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progression,and prognosis[J].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05,11(15)∶2272-2213.

[20]Shang ZJ,Li J.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ts correlation with angiogenesis and disease progression[J].J Oral Med,2005,34(3)∶134-139.

[21]欧阳小华,杨金晖,张英怀.Maspin、MMP-9及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961-2965.

[22]王永华,柳志文.COX-2、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口腔医学,2009,29(8)∶419-423.

[23]李宏捷,朱晓虹,李秋芝,等.VEGF、Flk-1在口腔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4)∶596-599.

[24]马丽华,秦红霞,石爱梅.口腔白斑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7)∶7-9.

[25]王维丽,张英怀,张杰英,等.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VEGF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3)∶276-279.

[26]刘建伟,米玉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42-44.

[27]关键,张海彬,王健平,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表达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09, 15(5)∶406-409.

[28]李立,刘铎,叶欧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788-2790.

[29]蔡小攀,王良,何金,等.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7)∶3251-3253.

[30]Uehara M,Sano K,Inokuchi T,et al.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rognosis of 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 [J].Oral Oncol,2004,40(3)∶321-32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systematic review.

DONG Hong,ZHANG Xiao-yan,LONG Ming-she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hiyan Dongfeng Stomati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shiyan 442000,Hubei,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ethodsThe published studies were searched in 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1950 to 2013),Embase(1950 to 2013),and the Chinese Biomedicine Database(1979 to 2013).The software RevMan 5.0.1 was used to test the heterogeneity.ResultsOSCC cases(n=1 385)and Controls(n=908)in a total of 25 studies were recruited.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OS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s(OR=10.73,95%CI∶7.26~15.86,P<0.00001).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OSCC 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lymphatic node metastasis(OR=3.98,95%CI∶2.09~7.59,P<0.0001).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search,higher VEGF expression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EGF;Lymph node metastasis;Meta analysis

R739.85

A

1003—6350(2014)19—2936—05

2014-02-03)

董红。E-mail:donghong3024@163.com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4.19.1155

猜你喜欢

鳞状鳞癌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