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论治中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及临床研究

2014-05-02许智亮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临武县证型高血压病

许智亮,艾 青

(临武县中医医院,湖南 郴州 424300)



中医辨证论治中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及临床研究

许智亮,艾 青

(临武县中医医院,湖南 郴州 424300)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及对应治疗。方法:选取12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治疗,两组同时治疗5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更平稳(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西医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更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证型;临床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能查出明确病因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不能明确病因的暂称原发性高血压[1]。而在现有的医疗水平上,原发性高血压仍占很大比例,并且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头痛、头胀、失眠健忘、乏力等。中医没有其明确对应的病名,可以隶属于“眩晕”[2]“头痛”范畴。本文通过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对症治疗,观察中医在预防性高血压病中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男性67例,女性53例,高血压分级:1级44例,2级56例,3级20例。平均血压为收缩压(167.56±7.36)mmHg,舒张压(104.57±4.28)mmHg,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为(56.28±5.43)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1级24例,2级28例,3级8例,平均收缩压为(165.46±7.58)mmHg,平均舒张压为(103.43±5.20)mmHg,平均年龄为(54.82±6.33)岁;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1级20例,2级28例,3级12例,3级8例,平均收缩压为(168.02±6.85)mmHg,平均舒张压为(105.03±3.86)mmHg,平均年龄为(56.52±5.21)岁。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在160~179mmHg之间,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3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中医隶属于“眩晕”范畴,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肝肾阴虚证。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5mg/次,每天2次,监测其血压的变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对症服用中药:肝阳上亢证用天麻钩藤饮:天麻10g、钩藤9g(后)、石决明25g(先)、牛膝10g、杜仲12g、桑寄生15g、黄芩9g、栀子6g、茯神10g、白芍12g。痰湿中阻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12g、白术12、天麻10g、陈皮9g、茯苓12g、甘草6g、生姜3片。肝肾阴虚证用知柏地黄丸:知母12g、黄柏6g、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12g、丹皮12g、泽泻9g。上方400mL水煎服,早晚分服。

1.4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及每周的血压,分析对比两组血压下降及下降的平稳度。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血压下降度比对照组稳定(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压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每周平均血压比较 (±s)

3 讨论

近些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其中不明原因的不乏其数,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病因,无法找寻有效的对症治疗。而原发性高血压极易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的病变,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易激动,极易引发脑出血,亦称中风,其死亡率高、预后差,是并发症的严重后果。而现有的医疗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甚是棘手。

为寻求原发性高血压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索了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及其对症治疗的效果。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隶属“眩晕”“头痛”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3],为人的一身阳气之首,位居于上,易受“风邪”,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可见眩晕可从肝治,上文三个药方中诸多药从肝经而入,钩藤平肝火,白芍柔肝阴,杜仲、桑寄生滋养肝肾。古人又云:“无痰则不作眩”,痰饮聚集、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头痛耳鸣,故化痰,祛痰,上三方用半夏、陈皮、白术,理气化痰、健脾化痰。

中医认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中风在中医来讲“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说明中医也认识到眩晕的严重并发症,应该注重预防,在平时注意锻炼,注意低钠饮食,注意调畅情志。

[1] 谭汇濂,荆晓日,谭震.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1):12-13.

[2] 戴俊明,傅华,沈贻谔.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33-34.

[3] 王立忠.眩晕病的辨证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2009,29(2):53-54.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8-06

许智亮(1977-),男,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59.441

A

1673-2197(2014)23-0046-02

猜你喜欢

临武县证型高血压病
郴州临武县举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临武两名教师投笔从戎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临武三所小学获赠图书1500册
临武三所小学 获赠图书1500册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