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

2014-05-02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腹水肝功能病程

钱 胜

(常熟市中医院 中医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

钱 胜

(常熟市中医院 中医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肝硬化腹水;肝功能;临床研究

肝硬化腹水是肝病发展到晚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肝脏纤维化程度及门脉压力均较高,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如不进行治疗,可并发威胁生命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肝肾综合征等,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1]。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3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46.8±6.5)岁,病程8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3.5±1.5)年,病型分类:病毒性肝炎21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其它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47.0±6.3)岁,病程7个月至6.5年,平均病程(4.0±1.2)年,病型分类:病毒性肝炎23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纠正酸碱平衡及维持水电解质等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方组成:茯苓、泽兰、黄芪、丹参、白术、大腹皮、桑白皮各30g,车前子、枳实、桂枝、桃仁各10g。加水熬制成汤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腹水及水肿明显消退;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腹水及水肿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腹水及水肿情况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白蛋白为(52.6±5.6)g/L,总胆红素为(20.6±9.8)μmol/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为(86.6±21.5)μmol/L;对照组患者白蛋白为(30.6±4.6)g/L,总胆红素为(30.2±10.2)μmol/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00.6±22.9)μmol/L。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指由多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腹水症状的出现多标志着肝硬化已进入晚期阶段[2]。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比较复杂,目前尚未明确,门脉高压为发病基础,同时还与肝功能减退、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代偿途径的激活关系密切。西医对于肝硬化腹水主要采用对症、对因治疗,可较快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但维持时间短,且易复发[3]。中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鼓胀”范畴,鼓胀之根本在脾胃,病理因素为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虫蚀等。根据中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肝硬化腹水治疗最基本方法为益气补脾、化湿行水[4]。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方中茯苓、泽兰、白术等健脾利湿;黄芪、丹参可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利肝健脾;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之效。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利水、保肝健脾之功效,使脾恢复升降之职,以利腹水排除和腹水控制[5]。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可巩固疗效,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华,汪靖婕.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9):25-26.

[2] SHAIKH S,MAL G,KHALID S,et al.Frequency of hyponatraemia and its influence on liver cirrhosis-related complication[J].J Pak Med Assoc,2010,60(2):116-120.

[3] 秦英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3):1474.

[4] 周学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2):100.

[5] 曹世堂,王明珠,安玉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7):591-592.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8-13

钱胜(1978-),男,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内科。

R575.2

A

1673-2197(2014)23-0045-00

猜你喜欢

腹水肝功能病程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