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分析
2014-05-02黄黎明马金强王武化张锁成宋慧芳
黄黎明,马金强,张 娴,王武化,张锁成,宋慧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1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011年至2012年,国家卫生部连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2]。2012年8月1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84号令)正式施行,全国各级医院积极响应,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在落实专项整治活动中,医院药学人员尤其是临床药师在政策宣传、合理用药培训与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4]。某院临床药师从2012年6月起对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多层次干预,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步下降,抗菌药物使用日趋规范、合理,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院网络中心,包括各种抗菌药物的品名、剂型、规格、总用量、一定时期住院时间及人数,收集2012年至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数据,统计的“抗菌药物”范畴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具体规定,不包括植物药、中成药、抗病毒药、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抗麻风药及外用、局部应用等药物。
1.2 方法
临床药师干预措施:根据以往使用情况(2011年数据),结合各专业特点,经过多方论证,拟订了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并签订责任状;每月抽取内、外科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病历,进行专项点评。重点是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Excel软件统计,包括抗菌药物选用品种、使用时机、剂量、使用时间等,按照科室分别统计,并给出合理或不合理评价,汇总后报机关,每月周会讲评并质控;每月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及其排名靠前的抗菌药物品种,定期在院内公示,对强度降低明显的科室给予表扬,并每月统计各科室和医生药占比。
统计及分析方法:各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值参考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抗菌药物分类及限定日剂量》、《新编药物学》(第17版)、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应用实际情况。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表示,AUD=(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各科室住院患者AUD=各科室消耗的DDDs数/各科室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5]。统计各种抗菌药物总用量,分别计算具体品种的用药频度(DDDs),按照公式分别计算各品种的使用强度。科室药占比=(药费/总费用)×100%,医生药占比=(经治患者药费/总费用)×100%。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
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由干预前的74.06/(100人·天)下降到干预后的 32.01/(100人·天),下降幅度为131.36%,详见表1。全院药占比逐步降低,详见表2。
表1 2012年至2013年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比较
表2 2012年至2013年全院药占比变化比较(%)
2.2 各科室前10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
抗菌药物使用外科居多,内科包括呼吸科、消化内科(手术较多,常伴胆道感染)、干部病房(因收治离退休老干部,常伴有重度感染)。由表3可见,干预后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明显下降。
表3 前10位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AUD,DDDs/(100人·天)]
2.3 各品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
为显示具体品种使用强度的变化,对抗菌药物整治前后的使用强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主要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强度变化[AUD,DDDs/(100人·天)]
3 讨论
全院使用强度变化情况: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下降原因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逐渐规范,尤其是眼科和普外科大部分Ⅰ类切口手术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之前的100%下降到30%以下;大部分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剂量减少、疗程缩短;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零。
临床各科室使用强度变化情况:内镜外科主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用药时间和用量较之前缩短,强度有所降低;骨科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强度明显降低,DDDs由干预前的 87.90/(100 人·天)降至干预后的 13.96/(100 人·天)。消化内科因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例数较多,在省内居第2位,患者一般感染较重,因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呼吸科因收治患者多有感染,经临床药师与科主任和医生积极沟通,科学制订治疗方案,合理调整给药剂量和疗程,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由干预前的 125.71/(100人·天)下降至干预后的 82.97/(100 人·天),2013 年 10 月,DDDs降至 69.51/(100人·天)。妇产科顺产侧切的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甚至不用抗菌药物,以及剖腹产预防用药时间的缩短等,使使用强度下降明显。
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强度变化情况:总体而言,抗菌药物各品种使用强度在干预后均有所下降。干预前,临床科室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地嗪钠、头孢甲肟、头孢曲松)、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氨曲南、夫西地酸钠、美罗培南)使用金额和使用强度均位居前列,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主体;干预后,上述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和使用强度均下降,第1,2代头孢菌素、非限制级、限制级抗菌药物,如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唑林钠和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等占主体。总体变化趋势与文献[6-7]报道相似。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明显,如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强度从干预前的 3.01 DDDs/(100 人·天)下降至干预后的 0.32 DDDs/(100 人·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从 2.41 DDDs/(100 人·天)下降至0.18 DDDs/(100人·天)。头霉素类如头孢美唑钠由干预前的 25.97 DDDs/(100 人·天)下降至干预后的 1.48 DDDs/(100人·天),主要与手术预防性使用减少有关。
药师体会:在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活动中,药师通过干预,经过多方努力,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和规范。有如下体会:一是需要掌握政策性规定和各临床专业指南。无论是对临床医生的集中培训和宣讲,还是面对面地讨论,都需要药师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方能使医生信服,从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二是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临床病情复杂、患者期望值高等诸多因素使临床医生面临较大压力,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需要药师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仔细分类,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使临床医生易于、乐于接受。三是需要多部门合作。信息科进行大量数据统计和运算,为药师节省数据分析的时间;微生物学室提供细菌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确定方向;感染控制科经常性地检查和通报,提高临床科室防治感染的综合能力;内、外科专家和药师的联合病历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机关的统筹协调和定期质控,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Z].2011.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Z].2012.
[3]郑佳 ,冯 立,王慧容.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0):882-884.
[4]戴 滨,房敏德,王 捷,等.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综合干预下的变化趋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255-5257.
[5]黄华斌,郭淑梅,杨艳玲,等.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0.
[6]陈集志,王 浈,李 刚,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某三甲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与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5):291-294.
[7]刘龙梅,孙玉龙,李 蕾,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影响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