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羽毛球运动中预判能力的实验性探究
2014-05-02王丹彤
王丹彤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对羽毛球运动中预判能力的实验性探究
王丹彤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羽毛球运动的预判是指在对方做出动作之前,运动员能根据对手姿势和身体部位发出的信息线索提前做出部分或完整应答的动作能力。本次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表明预判对羽毛球的重要影响,以及预判能力与运动员对运动的认知程度有关,认知程度越高,预判能力越强。并且,在羽毛球运动中,预判能力可以降低判断的反应时,提高判断正确率。
1 研究背景
我们经常可以在林丹的比赛中看到,林丹往往可以鱼跃接到对方的杀球。我们在惊叹林丹技术高超之余,不禁去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杀在离身体远的位置的球,林丹可以鱼跃将球救回,而对于杀在脚边其实一伸手就能接到的球,往往由于判断错方向导致最后的失分。为什么看上去距离远的球可以接到,而距离近的球反而接不到?这是由于提前判断充分与否决定的。判断正确,距离远也可以接到,判断失误,距离近也接不到。在羽毛球项目上,这种判断叫做预判。
羽毛球运动中,预判是指在对方做出动作之前,运动员能根据对手姿势和身体部位发出的信息线索提前做出部分或完整应答的动作能力。羽毛球作为一种快速的球类运动,比赛的情况总是不断变化的,快速的回球留给运动员的判断时间有限,根本不允许运动员过多地对场上的情况做出分析来斟酌回球的方式。羽毛球运动员在场上经常是在对方运动员出手之前对这个球做出预判并做出一定的移动或倾向性重心移动。在运动学中,预判是运动直觉的一个特殊表现,那么,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的预判能力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种预判能力又与什么有关,这就是我们此次的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羽毛球运动中预判能力为研究对象。
对4个组的18 ~ 25岁的不同羽毛球水平的在校大学生的羽毛球预判能力进行实验性探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为预判这一抽象的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在对省级教练和高校羽毛球专项老师进行访谈后得知,在快速的比赛中羽毛球运动员的预判往往产生在对场上运动员站位形势的分析和对手击球瞬间的观察中得出的。
2.2.3 实验研究法
(1)实验设计:实验采用运动水平单因素设计,以被测者的运动水平和运动年限不同分为四个组。实验采用E-prime电脑编程软件,分别以2010年全英羽毛球超级联赛女单决赛拉斯姆森-王一涵,2010年全英羽毛球超级赛男单半决赛鲍春来-田児贤一为材料进行视频截选,在运动员击球瞬间定格。每个截选片段包含比赛的2到3个回合,共86段视频片段,其中包含了几乎所有技术动作和落点,以avi.格式保存。再用E-prime软件进行编程,被测者需要对定格后运动员球的落点进行判断。之后统计出被测者判断需要的平均反应时和判断的正确率进行比较。
(2)实验对象:本次试验的被测者为18 ~ 25岁年龄之间的在校大学生分为4组,分别为:训练年龄10年之上,2 ~ 5年,1年以下,以及不到1年的,每组有10人。
(3)实验流程
第一部分:练习部分:①先由播放者示范实验方法,测试者坐在大屏幕前,左、右手放到键盘上。此时大屏幕上出现6个绿色的点,上中下分别2个。视频上的一个点对应键盘上的一个键,依次是左上-F、左中-D、左下-S、右上-J、右中-K、右下-L(图1)。实验开始,屏幕上绿色的点变红,每次变化一个点,测试者按下键盘上对应的键(图2)。当测试者按下键之后切换到下一画面,共20组画面。此部分实验的目的是让测试者熟悉屏幕上的点对应的键盘上的反应键。
图1 实验操作对应点
图2 被测者按下对应键
图3 实验视频截图
图4 四组被测者平均反应时对比
图5 四组被测者平均反应时和平均正确率随训练年限变化趋势
②测试者坐在大屏幕前,左、右手放到键盘上,此时播放五段剪接好的视频,使测试者熟悉实验方法。为正式实验做准备。
第二部分:正式部分:实验正式开始,播放者播放视频,每段视频在最后定格(图3)。测试者需要在看到定格的同时对运动员击球的落点做出判断,并按下键盘上对应位置的反应键。实验需要记录测试者对每个球的反应时和每个反应的正确与否。共有86段视频。最后统计测试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反应时的平均值,和计算判断落点正确的百分比,即正确率。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年限对运动员预判能力有影响
羽毛球运动是整个体育运动的一个分支,从运动学的角度上来看,预判是运动直觉的一个体现。也是一种特殊的直觉。运动直觉与运动经验有关,即运动者对这项运动的认知程度。训练年限在某种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运动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一个运动员对运动的认知程度。由于运动员参加专业训练的训练年限不同,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程度也不一样,他们产生的预判结果也不一样。
3.2 预判会对羽毛球运动产生影响
实验中的反应时,是从每段视频开始放映到被测者按下反应键的时间。因为所有视频的基准时都一定,都为从视频开始放映到视频定格时间,所有被测者的基准时都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数值大小的比较,而不是精确数值的比较。实验中第1组被测者和第4组被测者的最大差别就是第1组被测者经过羽毛球的专业训练,对羽毛球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而第4组被测者没有经过羽毛球的专业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前面说到,预判与对运动的认知程度有关系,当运动者对这项运动认识的越深,他越能把身临的场景与头脑中曾经有过的相似场景做出联系,使大脑和肢体产生神经通路,并反映到运动行为上。专业运动员之所以运动水平高,是因为他们对这项运动认识程度比普通人深刻。他们经常从事这项运动,把偶然出现的场景印在头脑当中,并且在比赛中能很快地识别出相似场景并调动相应的行为,在低意识控制下来解决问题。又通过这2组被测者之间测试结果数据上的差异(表1),可以表明预判对羽毛球运动有影响。
3.3 反应时与预判能力的关系
反应时是从每段视频开始到测试者按下反应键的时间,反应时越短,运动员
表1 第1组和第4组被测者反应时和正确率平均值对比
表2 第1组3号4号被测者,1号2号被测者反应时对比
表3 第4组1号被测者与第一组9号被测者反应时对比
预判能力越好。第1组到第4组每组测试者的参加羽毛球专业训练年限不同,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程度也不同,第1组到第4组对羽毛球的认知程度呈递减趋势。而从实验结果每组反应时的平均值来看,整体上,从第1组到第4组反应时呈递增趋势,这也说明了预判能力与运动者的运动经验有关(图5)。运动员参加专业训练的训练年限越长,他们的预判能力越好,反应时间越短。
但是,运动员的预判能力不是仅仅只与运动员对运动的认知程度有关。单从第一组数据中3号被测者和4号被测者可以看到,3号被测者训练年限为13年,低于4号被测者的12年,可4号被测者的反应时为2912.977毫秒却高于3号被测者的反应时4421.698毫秒。同样,在1号被测者和2号被测者之间也存在类似现象(表2)。训练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一个运动员对运动的认知程度。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的预判能力与运动员对运动的认知程度有关,但是也存在个别现象导致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预判能力有可能超过比其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动员的训练经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另外,从其中个别数据来看,以第4组被测者郑月为例,她没有参加过羽毛球专业训练,羽毛球运动经验几乎为零,但是她的实验结果反应时(3 666.5毫秒)很短,几乎与第1组运动年限10年以上的专业运动员田××的反应时(3 488.774毫秒)相等。这说明,在实验中,存在测试者单纯图快而盲目按下反应键的现象。所以,单独反应时不能说明运动直觉与运动经验有关。(图4)
3.4 正确率与预判能力的关系
通过对比4组被测者可以得知,被测者的反应时的平均值第1组明显低于第2组低于第3组低于第4组,正确率的平均值结果来看,第1组被测者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第2组高于第3组高于第4组(图1 ~3)。每组被测者的区别是羽毛球运动年限不同,而导致的对羽毛球认识程度的不同。在前面我们已经得知,运动员预判能力与对运动的认知程度有关系,对运动认知程度越高,预判能力越优秀。并且,单纯反应时间不能完全说明预判能力的好坏。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最后能不能接到球,还要看其判断方向和落点是否正确。判断正确,并且积极采取行动,并根据对手站位等情况所做出合理回球,才能最终得分和赢得比赛胜利。所以,反应时和判断正确率结合才能最终说明一个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好坏。运动员的反应时越短,判断正确率越高,其预判能力越强。
提高正确率是在充足的运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运动员运动经验丰富,对运动的认知程度高,便能在低意识控制下对场上的局面做出准确反应。判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接球得分,所以,不能只为了争取时间而盲目判断,一定要在保证判断正确率的基础上降低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速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一个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越长,对运动的认知程度越高,预判能力越强。
4.1.2 预判对羽毛球运有影响。
4.1.3 运动员专业训练年限越长,预判能力越好,反应时越短。但不排除因运动员个体差异导致的专业训练年限短预判能力也很好。另外,单纯反应时不能说明预判能力的好坏。
4.1.4 反应时和判断正确率结合才能最终说明一个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好坏。运动员的反应时越短,判断正确率越高,其预判能力越强。
4.2 建 议
4.2.1 明确预判产生时期。
4.2.2 预判之后果断行动。
4.2.3 善于归纳总结对手习惯性打法和习惯性路线。
4.2.4 多和不同人比赛。
[1] 程勇民.运动水平、知识表征及其年龄对羽毛球竞赛情景中直觉性运动决策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6(1):86-95.
[2] 程勇民,金花,周卫星,等.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测评及其多媒体训练系统的研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57-61.
[3] 王树明,尹小俭.羽毛球运动员动作前情境的预判绩效及其差异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19-122+130.
[4] 漆昌柱,梁承谋,徐培.优秀运动员直觉性运动思维的表征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35-37.
G847
A
1674-151X(2014)11-115-04
2014-09-23
王丹彤(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