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菌核病

2014-04-30湖南省植保植检站郑和斌

湖南农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角果菌核盛花期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郑和斌

油菜菌核病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郑和斌

症状特点油菜菌核病(见图1)俗称白秆、空秆、烂秆、霉蔸等,是湖南省油菜产区最主要的真菌性病害,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一二成,严重发生年份减产三五成,甚至绝收。油菜全株叶片、叶柄、茎秆、分枝、花、角果等部位都可发病,每年的3月上旬底,病斑首先出现在病株下部叶片上。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或灰白色,典型病斑可见数层同心轮纹(见图2),病斑背面铁青色,田间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絮状物(见图3)。茎秆和分枝病斑为梭形或长条形(见图4),淡褐色水渍状,后渐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着生白色絮状霉层,内部空心,后期可见鼠粪状菌核(见图5),干燥后皮破裂,纤维外露像麻绳丝。花瓣感病,可见油渍状褐色小点。发病角果与茎、枝病斑相似,病部灰白,表皮粗糙,有的病果外被白色菌丝(见图6)包住,会形成小菌核。

图1 油菜菌核病

图2 同心轮纹病斑

图3 病叶白色絮状物

图4 病茎病斑

图5 鼠粪状菌核

图6 被白色菌丝包裹的病果

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以上年收获时遗留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当春季气温升至5℃以上时,开始萌发形成子囊盘。当旬平均气温达8~14℃时,子囊盘开始萌发形成子囊孢子,经过8~15天孢子释放期,释放出的病菌孢子借气流扩散传播。飘落在油菜植株上的病菌孢子,条件适宜时长出菌丝,直接侵入生命力弱的衰老叶片、花瓣引发病害。一般油菜盛花期为发病始期。随着发病的花瓣、老叶败落至植株的其他部位,往往在主茎叶柄(或伤痕处)或分枝处形成病斑,或通过败叶搭接,导致茎秆发病或分枝发病,一般终花期前后为叶病高峰期和茎秆始病期。通过病株枝叶和角果间的相互搭接,使病害扩展到其他植株进行再侵染,生长后期形成菌核越夏或越冬(侵染循环见图7)。菌核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左右。菌核在适宜条件下也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油菜终花后,茎秆发病率大大增加,如油菜后熟期多阴雨,病害可一直侵染发展,至成熟收获期达全年发病高峰。

图7 侵染循环图

油菜开花期间旬降雨量超过50毫米、相对湿度大于85%时发病重;在连作或与十字花科留种蔬菜、莴苣等换茬的地块种植则发病严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油菜秸秆肥料、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科学播种。播种前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用10%~15%食盐水选种,清除上浮的秕粒和小菌核,将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②健身栽培。重施基肥、苗肥,早施蕾肥、薹肥,降氮增磷、钾、硼、锌肥。③田间管理。合理耕作,推行深沟、窄畦(垅)或预留操作行栽培,及时开沟排渍降湿。油菜盛花期到终花期摘除植株中下部病老黄叶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改善通风条件。④药剂防治。一般情况下,在油菜始花期用药防治1次。但当花期雨水较多情况下,在盛花期施第2次药。药剂优先选用25%咪鲜胺、80%多菌灵及40%菌核净,每667平方米用量分别为100毫升、150克、120克,施足45公斤水量。

猜你喜欢

角果菌核盛花期
虎奶菇菌核的平板培养及形成机制研究
丽水市桂花盛花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
花海泛波春意浓
花海泛波春意浓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