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进展
2014-04-29许颖
许颖
【摘要】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类疾病患者症状的消除更为有效,能够协同两种方法的优点,一方面相比于单纯的中医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加快疗效产生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西药剂量的摄入,避免患者因大量、长期的西药服用所产生的患者不适反应。中西医结合进行代谢类疾病治疗侧重的是辩证和辨病思想的有机结合,即由患者不同病情阶段情况来施以不同分型治疗方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内分泌疾病在我国属于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包括范围较为广泛,如肥胖症、糖尿病、血脂障碍、甲状腺炎、代谢综合征、骨质酥松症等,在成年人群当中发病率高达5%,且在逐年不断增加。当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防治,但是西医治疗具有诸如容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服药剂量相对较大等特点,且中医起效慢、治疗周期长,因此本文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1中西医结合进行甲状腺疾病的防治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放射性、药物治疗及甲状腺切除手术来进行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防治,其中,放射性治疗尽管效果彻底,却会降低永久性甲状腺功能;药物治疗可能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切除手术针对性较强,在一定的适应症下进行,且甲亢复发率和甲低发生率很高。根据相关文献,抗甲状腺药物及草药的合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痰湿、气滞血瘀炎症所导致的“痰核”。林兰[1]等学者分别以理气化痰、清热解毒和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原则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辩证治疗。并分别利用制半夏、杏仁、海藻、姜黄、葛根、浙贝、夏枯草、米仁、昆布、茯苓、山慈菇和牡蛎等,及莪术、川芎、柴胡、青皮、当归、郁金、赤白芍、三棱、八月扎等为药物,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进行药物使用,治疗周期为2个月,并服用10-20mg的甲状腺片。治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的软坚散结作用比较显著,甲状腺片(即西医治疗措施)能够对甲状腺过程起到反馈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结节现象。当对患者提供2个疗程治疗之后,患者结节显著减小,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法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显著。2中西医结合进行糖尿病的防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诱发因素很多,防治要强调综合性,以患者的病症、体质、性格乃至环境、气候为依据,选用不同药物配方和治疗方法。林兰教授等人认为[2],糖尿病患者在病症(血糖高)发生初期是由机体内燥热旺盛所致,因此,防治的首要工作便是综合中西医方法,诸如中药调节、服用化学合成西药、饮食调控、胰岛素诸如及运动队等;在血糖降至标准程度并呈现平稳态势后,将预防和延缓病情作为重点任务。根据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应从八纲、气血、四诊及脏腑等理论辩证、客观的进行调控,同时结合微观检测手段来监控病情演变规律。中医的降糖作用持久、改善症状作用明显,西医起效快、降糖效果明显,两种方法合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快病情好转。
林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灵活加减。相关实验证实,通过中西医方法综合应用,患者服用胰岛素服及口服降糖药剂量均有所降低,患者的症状延缓比较明显。3中西医结合进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
王延须等人曾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慢性通风关节炎患者提供治疗。选择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别的等个体慢性痛风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为对比组患者提供口服嘌呤片,以每日三次,每次100-200mg剂量服用;对观察组患者在口服嘌呤片的基础上,施以静脉注射(血塞通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并为之配制温肾化瘀、健脾祛湿类中药药物进行内服。将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对比组中患者的治疗效率为87%,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6.7%,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于单纯依靠西医治疗。唐传其等人对骨质疏松中老年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碎仙固疏汤和α-骨化醇胶丸,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单纯提供碎仙固疏汤,通过模拟评分法来评价治疗效果高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提高较为明显,脊柱椎体部位的骨密度提高最少值为0.013,平均值为0.032;股骨上端的骨密度提高最少值为0.016倍,平均值为0.036。与对照組相比,观察组的骨密度提升效果明显。4总结
内分泌代谢类疾病涵盖范围广泛,主要由内分泌组织结构和功能性异常症候群组成,过去一般以单纯西医、中医方法进行防治。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防治,通过具体的临床实验证明,中西医结合方法不仅能够避免西医存在的治疗周期长、易引发患者药物反应的问题,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药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霓芝,张再康,刘旭生,王立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现状及展望[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
[2]王朝辉,王朝驹,李小迪.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J].新疆中医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