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发生感染及抗生素应用分析
2014-04-29杜风华
杜风华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发生的院内感染[1]进行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儿病房应用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2年至2013年8月所收治的32周以下早产儿病历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自2012年6月从新扩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万级层流病房,分三级及单独的具有负压装置的独立空调系统的感染病室,同时开展NICU院内感染的目标检测。14个月共收治目标早产儿628例,发生院内感染97例次,血培养阳性32例次,死亡5例,其中因院内感染死亡3例。使用抗生素503例次,院内感染率15.44%,抗生素使用率达80.09%,同时对血培养阳性的致病菌进行了分析。结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能阻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反只能使耐药菌株增加,且二重感染严重。
【关键词】医院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6-02
早产儿是指孕期未满37周生产的新生儿,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率的75%-85%(尤其是小于32周)[2]。随着卫生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转运至NICU进行救治,特别是危重早产儿。但是,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发生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抗生素预防用药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
我院2012年6月从新扩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是万级层流病房,不仅具有标准的Ⅰ、Ⅱ、Ⅲ级新生儿病室,还有具有单独负压装置独立循环的空调系统,早产儿是新生儿病房内的多数群体,抵抗力弱,基础疾病多,但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院内感染耐药菌出现多,二重感染严重,抗生素逐年升级,本文作者长期工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病历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2周以下的早产儿。
1.2方法自628例早产儿病历中有418例出生即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及210例出生后未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分析及抗生素应用分析血培养细菌分析,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从出现院内感染的时间、所用的抗生素级别、感染指征出现的时间、血培养阳性率、感染时用否抗生素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死亡例数、血培养阳性的细菌分析。
2结果
自628例早产儿病历中418例出生即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及210例出生后未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住院三天后发生感染的情况,见表1。
其中,无抗生素预防治疗发生院内感染210例中有15例18次。血培养阳性8例次,头孢他啶控制1例,氨苄西林舒巴坦控制1例,头孢他啶加氨苄西林舒巴坦控制1例,余均为泰能或美平控制。发生真菌感染2例均为进口大扶康控制。为二重感染。死亡1例为皮肤破溃红臀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死亡。合并颅内感染2例,其中2例真菌感染有一例有颅内真菌感染。
出生抗生素预防用药418例,发生院内感染79例109次,血培养阳性24例次。预防用药: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国产氟康唑口服。发生院内感染后升至头孢他啶控制4例次,余均需泰能或美平控制,发生颅内感染12例次,发生真菌感染4例,均为二重感染。两例发生真菌颅内感染。两例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
对418例出生即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及210例出生后未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住院发生的院内感染的97例病历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及出生后未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住院三天后发生感染的规律相同。
3未预防用药的血培养结果与预防用药的血培养结果分析及药敏分析
患儿出现院内感染征象后(反应差,发生血象升高和或血象小于5.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大于65%以上和或C反应蛋白升高)均抽取患儿不同部位血样各一份进行血培养,根据药敏进行抗生素调节。下面就两组患儿中血培养阳性患儿情况进行比较,见表2,两组对比中可见常见的院内感染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预防用药组一二线抗生素产生耐药。抗生素预防用药组出现院内感染例次多于未预防组。在真菌感染方面,虽各例数相同,但未进行抗生素预防用药组有一例尚对普通氟康唑敏感且用药效果显著,同时合并颅内感染例数少于抗生素预防用药组。预防用药组培养出一例粘质沙雷菌秼[3],一例鹑鸡肠球菌[4],均积极提高抗生素级别后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及出生后未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的早产儿住院三天后发生感染的规律相同。预防用药只能是耐药菌增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用药级别无限上升。由此得出结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不能阻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反只能使耐药菌株增加,且二重感染严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2001,11.
[2]吴金兰,都鹏飞.住院早产儿10年间医院感染139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J].安徽医学,2010,31(5):493-495.
[3]信维强,崔虎军,11例粘质沙雷菌医院感染的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
[4]侯会玲,聂秀红,鹑鸡肠球菌感染的臨床特点和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0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