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核除术临床观察

2014-04-29刘颖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

刘颖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镜与开腹巨大子宫肌瘤核除术的临床疗效、推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共61例,其中腹腔镜手术38例,开腹手术23例。巨大子宫肌瘤均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7至14cm。比较二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开腹组术后1例切口延迟愈合。腹腔镜组无手术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较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开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耗时,但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更具微创性。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核除术;腹腔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48-02

子宫肌瘤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20-30%,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保健意识不强,未常规体格检查,很多人发现时已是巨大子宫肌瘤,给临床处理带来挑战。以往此类疾病常为开腹手术核除,腹腔镜下手术还为禁忌症。近年,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的不断更新,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核除逐渐被人们接受[1]。现将我院38例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核除手术与23例开腹手术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共61例,其中腹腔镜手术38例,开腹手术23例。年龄为24-52岁,平均(40.2±3.05)岁。所选病例排除子宫腺肌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所有病例术前均确诊为子宫肌瘤,且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7至14cm。两组在年龄、肌瘤最大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中、重度贫血患者给予输血治疗,使血色素达到80g/L以上,所有病例术中备血。腹腔镜组直径≥10cm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肌注亮丙瑞林3.75毫克,连续3个月,以缩小病灶,减少术中出血。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宫颈TCT、HPV分型检查,以除外宫颈病变。对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患者行诊刮术,以除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可能。

1.2手术方法腹腔镜组: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置举宫器。根据肌瘤大小,于脐缘或其上2cm穿刺充入CO2气体,置入腹腔镜后改头低足高位,气腹压力l0-12mmHg。在左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耻骨联合正上方2cm偏左4cm处做1.5、0.5、0.5cm操作孔,置入相应Trocar,放置相应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核除前于肌瘤与子宫体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3u+缩宫素10u+5mL生理盐水,手术过程中缩宫素20u加入液体中持续静点。根据肌瘤体积、位置选择切口大小及方向。旋切器钳抓肌瘤表面子宫肌层,旋切肌层至肌瘤瘤体。由于肌层回缩,瘤体自动突出瘤腔,一方面易于钳抓及旋切,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压迫止血的目的。边旋切瘤体,边剥离瘤体至肌瘤完整核除并取出送病理检查。根据剥离创面选择缝合方式。如瘤腔较深,已穿透内膜,先连续缝合内膜层,关闭宫腔。再根据瘤腔深浅选择单层或双层连续缝合肌层关闭瘤腔。缝合线选择强生公司的可吸收自封缝合线。开腹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按常规手术方法进行,子宫肌层采用1-0可吸收线单层或双层间断缝合。

1.3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

2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开腹组术后1例切口延迟愈合。腹腔镜组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平滑肌瘤,其中肌瘤变性8例。术后常规随访,所有病例月经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盆腔B超提示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较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在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开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l。

3讨论

众所周知,对于子宫肌瘤核除术来讲,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及手术缝合难易决定着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往,对于巨大子宫肌瘤常选择开腹施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器械的不断改进,曾经被认为是腹腔镜禁忌的巨大子宫肌瘤核除术逐渐成为首选术式。

本研究显示,腹腔镜组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上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操作人员技术熟练,先进的设备简化了手术,无需一针一线的开腹与关腹,节省了手术时间。另外,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腹腔镜组明显好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腹腔镜的微创性。

以往认为,腹腔镜手术中,子宫肌瘤核除后子宫腔的缝合时间、缝合质量决定手术耗时长短、术中止血是否彻底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采用可吸收自封缝合线连续缝合,并于切口两端各一针采用锁扣缝合加固,利用缝合线本身的倒刺固定缝合线,无需打结,避免了镜下打结及因打结不牢固造成的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了缝合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因麻醉时间长而带来的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所产生的相关费用,降低了病人的负担。由于无需打结,减少传统缝合带来的缝合疤痕,使术后恢复更快,更有利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对于腔镜操作熟练的手术者来讲,其耗时并不比开腹手术长。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巨大子宫肌瘤核除术中出血的防范也是手术能否成功、能否体现微创的另一关键[3]。腹腔镜手术可以从多个方面减少出血。首先,核除前于肌瘤与子宫体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3u+缩宫素10u,手术过程中持续静点缩宫素20u。注意注射部位为子宫肌层与瘤体的交界部效果最好。由于垂体后叶素用量较小,有高血压的患者常常也可应用。其次,用电动旋切器直接旋切出梭型切口,肌瘤随之突出,自动压迫切口止血,随之边牵拉边旋切瘤体至肌瘤完整核出。这一过程中未旋出的瘤体一直压迫腔面,故出血较直接钝性剥离明显减少。这一操作仅用到旋切器一种器械,避免了以往单极电钩,双极电凝及剪刀等多器械更换的耗时及繁复。核瘤的同时已将瘤体旋切完毕并取出,节省了时间,操作更简便。如遇肌瘤变性,质地变软、糟脆,就不宜采用旋切器操作。此时旋切器往往不能旋切出整条瘤体,而需要多次反复进出Trocar,费时费力。此时,采用以往边电凝止血边抓钳固定牵拉核出瘤体,之后旋切瘤体的方法更适宜。故手术操作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情况需不同对待。

本研究没有包括多发肌瘤、腺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更复杂的情况也有希望通过腔镜解决,逐步替代开腹手术,使手术更趋微创。

参考文献

[1]Sinha R,Hegde A,Warty N,et a1.Laparoscopic myomectomy:enucleation of the myoma by moreelation while it is attached to the uteru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5,12(3):284-289.

[2]Kaminski P,Gajewska M,Wielgos M,et a1.Laparoscopie treatment of uterine myomas in wolften of reproductive age[J].Neuro Endocrinol Lett,2008,29(1):l63-167.

[3]Sizzi 0,Rossetti A,Malmni M,et a1.Italian multicenterstudy on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7,14(4):453.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子宫肌瘤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