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酯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60例疗效观察
2014-04-29张晓东
张晓东
【摘要】目的评价头孢呋辛酯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为A、B、C组进行比较,每组20例,观察指标为体温、血白细胞数,疗效判断标准分为治愈、显效、进步和无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B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C组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所有病例均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头孢呋辛酯胶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有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有效,头孢呋辛酯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疗效更好,优于单药给药,不良反应并未因联合治疗而增多,安全性好。
【关键词】头孢呋辛酯;阿奇霉素;联合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病毒是主要的病原,其次是细菌,近年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占比例增高。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应用应慎重,针对性选用对細菌敏感的疗效好的抗生素,以免滥用或误用。头孢呋辛酯是第二代头孢菌素,阿奇霉素是近年广泛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文拟选用头孢呋辛酯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观察它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就诊的小儿,入选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5.0岁,无中途退出治疗者。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8例,占13.3%,其中链球菌3例,肺炎克雷白杆菌2例,卡他莫那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阳性8例,占13.3%,合并病毒感染7例,占11.7%。随机分3组,每组20例,男女不限,有对头孢呋辛酯和/或阿奇霉素药物过敏者不能入选。A组(头孢呋辛酯组)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4.5岁;B组(阿奇霉素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6岁-9岁,平均5.5岁;C组(头孢呋辛酯和阿奇霉素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8.5岁,平均5岁。入选条件包括体温超过37.5℃,临床表现有咽喉肿痛、咽、扁桃腺充血、咳嗽等,血白细胞总数超过1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例常规做血像、心电图、咽拭子分离培养及血清抗体测定。
1.2药品及给药方法
1.2.1药品头孢呋辛酯胶囊剂由(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达立新,规格:0.125g/粒,批号:国药准字H20000401)。阿奇霉素软胶囊(西安大恒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八奇,规格:0.125g,批号:国药准字H20052637)。
1.2.2给药方法A组口服头孢呋辛酯胶囊,按体重一日20mg/kg,分2次服用。连服5d;B组口服阿奇霉素,12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连服5天;C组口服头孢呋辛酯胶囊、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同上。
1.3疗效判断治愈是指体温正常、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是指体温正常、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范围、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好转;无效是指体温不降或升高、白细胞总数高于10×109/L、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复发是指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又加重,血白细胞计数降低后又升高。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例数占该组所有例数之百分比。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按5级评定: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及可能有关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B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C组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所有病例均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不良反应率相同无差异。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除了病毒感染外,细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是主要病因。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滥用和(或)误用抗生素非常严重,因此正确及时地选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良好的抗菌活性[1],每日1次,连服3d即可维持10d的疗效,目前广泛应用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尤其是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的感染。其依从性和安全性好。达立新是新上市的第二代头孢菌素,15mg·kg-1·d-1,每日2次,进食不影响其吸收。已报道在治疗成人社区性呼吸道感染中达立新疗效确切,安全性好[2]。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中达立新和八奇联合治疗疗效更好又安全。尤其是在其他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而又无细菌检查时,应首先考虑联合治疗,前提是不要滥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王明贵,张婴元.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新药与临床,1997,16(1):38-40.
[2]王辉,俞云松,刘勇,等.2002——2003年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3):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