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休克的临床诊断与转归相关分析
2014-04-29袁子清
袁子清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转归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5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转归情况。结果急性传染病休克多见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传染疾病,细菌以及病毒是诱发休克的主要病原菌。患者经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1%。结论对于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予以激素治疗等综合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休克;传染病;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21-02
急性传染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情危急者往往合并休克症状。急性传染病休克主要是由于各类因素引起机体循环功能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流发生严重障碍,引起重要脏器的机能以及代谢发生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传染病休克患者51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在17-52岁之间,平均为(26.5±11.6)岁。
1.2方法传染病的诊断参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急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外科学》(第七版)[2]以及《急危重症病与急救》[3],休克诊断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种、发病直至休克的时间、病种、早期诊断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等。
2结果
2.1流行病学特征本组51例患者中,男性30例(58.8%),女性21例(41.2%),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从季节分布而言,7例(13.7%)为春季发病,15例(29.4%)为夏季发病,12例(23.5%)为秋季发病,17例(33.3%)为冬季分发病,可见夏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传染病接触史方面,15例(29.4%)无明确的接触史,21例(41.2%)确定无传染病接触史,15例(29.4%)有明确的传染病接触史。就传播途径而言,5例(9.8%)为多途径传播,20例(39.2%)为消化道传染病;26例(51.0%)为呼吸道传染病。15例(29.4%)为病毒性传染,30例(58.8%)为细菌性传染,6例(11.8%)为其他致病微生物所致。休克类型:24例(47.0%)为低血容量休克,27例(52.9%)为感染性休克。
2.2临床诊断情况本组患者发病直至休克发生的时间在1-6d之间,平均为(3.5±1.2)d。其中,有24例患者在院外就诊未得到明确诊断,误诊率达到47.1%。
2.3临床治疗
2.3.1抗感染治疗本组因细菌感染所致休克者,均予以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治疗,用药种类:5例应用加酶复合抗菌素进行治疗,11例应用氟喹诺酮药物注射剂进行治疗,14例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进行治疗。
2.3.2抗休克治疗本组患者中,20例建立2各静脉通道,22例建立3个静脉通道,9例患者建立4个静脉通道。治疗初期补液量中,儿童在1000-1700ml之间,成人在2000-3000ml之间。
2.3.3激素治疗本组36例患者予以短期糖皮质激素注射剂进行治疗,其中,12例应用甲泼尼龙,24例应用地塞米松。
2.3.4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本组51例患者中,8例发生低血钙症,13例发生低血钠症,27例发生低血钾症。其中,45例患者予以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及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进行治疗。
2.3.5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合并四肢末梢湿冷等相关循环障碍者,予以静脉推注山莨菪碱注射液;对于抽搐发作者,予以注射东莨菪碱注射液或地西泮注射液等;对于高热患者,予以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
2.4转归情况本组51例患者中,48例(94.1%)患者獲得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4-11d之间,2例(5.9%)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急性传染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受休克症状的影响,休克也是造成患者的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患者多无明确传染病接触史,这可能是其初期误诊或者漏诊的主要原因[4]。从发病季节分布而言,夏季以及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季节性传疾病的防治。从病种分布来看,病毒以及细菌是引起急性传染性疾病休克的主要原因,其中,细菌多引起感染性休克,而病毒还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
急性传染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取得良好临床预后的必要手段[5]。特别是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而言,早期应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以及尿量,以准确评估补液量,并合理选择液体,以改善机体微循环,并迅速提高患者的血压,从而快速纠正患者的休克症状,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抗感染治疗在急性传染病休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药物治疗方法与内科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的差异。急性传染病休克的治疗所选抗菌素的级别通常比较低,此外,对于因细菌所致传染病休克方可应用抗菌素进行治疗[3,5]。本组患者多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或者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菌素以及加酶抗菌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此外,本组患者都具有酸中毒或者低钾血症等,通过积极纠正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天俊,赵敏,李进同,等.急性传染病休克的临床诊治与转归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2):4288-4290.
[2]吴在德,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7.
[3]秦桂玺,等.急危重症病与急救[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5.
[4]李琳琴,刘宝兰,徐芹珍,等.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1):203-204.
[5]徐法贞,周爱军,胡云,等.急性缺血性肠炎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