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堂倦怠的成因及其思考
2014-04-29王秀娟涂崇高
王秀娟 涂崇高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作为教育者的体育教师和作为受教学者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但在实践中,很多体育教师会发现,要实现这种合作,还是需要动一动脑筋的。为什么会产生“课堂倦怠”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将结合篮球教学对这些问题作深入地分析。
一、课堂倦怠的成因
1.课程改革的认识误区。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发展的空间”等等体现“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被教育界所提倡时,体育课程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体育课堂,教师教学生练单一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往往就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以学生为本,过于“纵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导致男生的“自由活动”、女生的“三五成群的座谈”等学习懈怠问题的出现。
2.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造成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由于课务多、工作压力大,体育教师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知识结构不能系统更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及时吸纳,导致教师缺乏创新的动力等。此外,在体育课堂中,往往由于活动人数多器材少,分组不当,任务不明确,活动内容过易或过难,目标完成无检测等原因,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出现懈怠现象,学生的自主活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二、消解课堂倦怠的基本路径思考
1.以游戏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技能学习兴趣。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实践证明,只要让学生多接触,以游戏为导入,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符合他的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可以激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其取得好成绩。总之,“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游戏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情境导入法”等等,使学生爱上学习的体育项目。
2.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不让学生无所事事。以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为例,练习时间为10分钟,练习内容、时间、次数及要求具体包括①三秒区内定点投篮30次,2分钟,命中率要求达到90%以上;②罚球区内定点投篮30次,2分,命中率要求达到90%以上;③三秒区外三分线内定点投70%以上⑤自投自抢篮板球不定点投篮的练习20次,2分钟,命中率要求达到60%以上。学篮20次,2分钟,命中率要求达到80%以上;④三分线外定点投篮20次/2分钟命中率要求达到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明确的练习任务,或者仅仅规定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决定练习内容次数或组数,结果导致学生没有压力,自由散漫,无所事事。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练习内容时间组数次数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3.分层教学合理分组,使学生都能达到最近发展区。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无所事事,同时,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学习自信心。
4.教学比赛,给予学生同等展示的机会。教学比赛是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检测与鉴别学生对技、战术的掌握与运用,也是激发学生斗志和进取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妥当的安排各种教学比赛,可使学生在思想、情绪、作风、体质、技能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同时了解与鉴别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运用与发挥。教学比赛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式的教学法。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比赛,并在比赛中将教师所教授的技术知识加以运用,或是将本堂课教师所教的技术技能作为内容进行比赛,从而检验学生的学练效果,和学生对技术技能的运用程度,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带学”的目的。以篮球单手肩上投篮为例,组织“五人制”半场篮球投篮教学比赛。时间为2分钟,两个半场同时进行。同组的五人自由站位,采用定点单手肩上投篮,五人依次轮换到定点投篮,在两分钟内尽可能多的投篮,累计投篮次数和命中率(三秒区内投中得1分,三秒区外三分线内2分,三分线外三分)。通过人人参与的教学比赛,使学生对自己的目标任务达成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加强了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