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现状与思考
2014-04-29程柯楠
程柯楠
摘要: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使流行声乐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学科逐步引入国内高等院校。但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生源演唱基础较差,教学模式单一,学科设置欠合理等。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就我国普通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现状与教学模式提出思考,倡议多元化、科学化、实用性课程设置,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新构想。
关键词:流行声乐;教学现状;学科设置;教学模式
流行音乐起源于欧美,因其通俗性和娱乐性被大众所喜爱。近年国内流行音乐又随着各类声乐比赛、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等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从1989年武汉音乐学院招收全国第一位流行唱法(当时称为“通俗唱法”)专业学生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不少高校开设了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流行音乐的发展使得高校流行声乐教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音乐学科,也有许多专业著作、文献反映了音乐学术界对这一新生学科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高校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教学训练主要分为三种方式:第一,比较法,通过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使学生认识流行唱法,并使之与其他两种唱法区分开来。这种方法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最为常见;第二,纠错法,针对学生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纠错和强化训练,达到科学发声的目的;第三,综合法,结合以上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刘天礼所著的《通俗唱法歌唱要领》,徐竞存编著的《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都是有关此类教学方式的论著。这种综合型的方式逐步在高校教学中体现,并向“教育专业化、教学多样化、唱法科学化和理论全位化”迈进。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而言,我国高校的流行唱法属于新型专业,由于国内流行歌曲起始时间相对较晚,流行歌曲在表现方式、演唱方法、韵律、语言、节奏、和声、配器等艺术手法上具有多样性,加之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教材,伴奏使用的乐器及电声设备等方面较传统唱法更具特殊性等原因,使得高校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一)流行声乐教学现状
(1)流行歌曲等于非高雅艺术?
尽管流行歌曲在逐步发展壮大,也有不少高校对流行声乐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多年的“通俗音乐”意识仍然影响着许多人,其“娱乐”“通俗”“非高雅艺术”的思维深入人心,甚至部分非流行声乐教师也有类似看法。这种片面的观点也给流行歌曲的发展和演唱教学带来了一定阻碍。其实,无论是欧美还是当今国内的流行声乐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科学”发声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早已从“天生好嗓音”转变为“科学用嗓”的发声状态,流行音乐与美声民族唱法一样需要科学发声训练。笔者曾与业内人士讨论过关于流行声乐教学中学生嗓音条件的问题。不可否认,学生如果拥有天生良好的嗓音条件,他的学习效率将会提高。但面对普通高校流行歌曲演唱专业大部分学生音色条件并非突出的生源特点,我们开始着重对学生的发声技巧进行培养,对他们的演唱特色加以挖掘和开发。教授他们如何在自己生理机能可控范围内进行科学的用嗓和发声,并扩大他们的音质特点,在形成他们各自独有风格特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科学发声技巧,努力改变流行歌曲演唱中不科学的歌唱状态和意识。
(2)学生入校前普遍接受传统唱法训练
多年来,因为传统唱法的普及性,各地招生特点多为联合招考形式,致使许多普通高校在招收流行歌曲演唱专业学生时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在入校前普遍接受的是传统唱法(以美声民族为主)的基础训练,进入流行演唱专业学习后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调节适应。毋庸置疑,传统唱法在呼吸、腔体运用以及音位等方面对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传统唱法和流行唱法在发声状态上的巨大差异:传统唱法主要运用腔体共鸣发声,而流行唱法则需要更多的真声发声;传统唱法更强调的是发声技巧,流行音乐更看重的是个人风格和情感表达。学生入校前普遍不清楚两种唱法最本质的区别,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传统唱法发声习惯,这也给未来的流行声乐教学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流行音乐师资缺乏,学科设置不完善
流行歌曲演唱是一门集歌唱、舞台表演、电声运用、舞美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学生应在舞蹈、电声配器、作曲、电子制作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课程培养,使之在进行流行演唱技能学习的同时,增加他们在流行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量和能力,以便更完美地理解和演绎声乐作品,使学生得到更加多元化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覆盖舞蹈、作曲、电声配器、电子制作等专业课程。但据笔者所知,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流行音乐专业因其发展历程较短,师资力量不足,导致许多学科设置不完善、不科学甚至课程不能顺利开设,使学生相对知识匮乏,课程单调。由于在课程设置上不够细、不够专,因此在当今高校教学提倡多元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中发展相对迟缓、困难。
(二)流行声乐教学改进思考
随着国内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和各级院校对流行演唱专业的逐步重视,流行声乐教学者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完善流行歌曲演唱教学系统。笔者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在流行声乐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个人观点,以供交流:
(1)提高学科设置的多元化、科学化,增强课程实用性
流行歌曲演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国内,一些流行音乐专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专业音乐学院,针对流行音乐专业,包括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较为多元化、更为细致、科学、实用的课程。譬如四川音乐学院将流行歌曲演唱的专业课程设置分为“练声课”和“专业课”,即基本歌唱技能训练课和演唱艺术指导教学课,并且两门课程分别由两位最擅长该课程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专业技能课程的细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专业技能,也能最优化地運用每位教师的最佳教学特点,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专业化、科学化的目标。也有许多音乐专业院校为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如我校就开设了流行音乐鉴赏,流行音乐发展史,流行音乐舞蹈训练,电子音乐制作等,笔者也兼任了其中的流行音乐鉴赏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使他们有更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能力来理解并演绎音乐作品,也使专业课程不再单调枯燥。笔者发现,学过音乐舞蹈课程的学生在舞台表演方面更加自然流畅;而流行音乐作品鉴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表达情感,使他们的演唱更加投入;电子音乐制作课程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培养他们了解并学会运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制作方面的能力。总之,学科设置的多元化与科学化,能增强教学专业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得流行音乐除了在演唱上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还有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作用。
(2)打破传统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目前,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声乐课均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根据流行歌曲演唱较传统唱法更具风格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应在延续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入其它教学形式。笔者采用的是“一对一技能课+认知课程+观摩教学”:
首先,针对普通高校新生在进校前普遍接受传统唱法训练的问题,流行声乐教师应开设首堂认知课程,即在首堂专业课程中,逐一或集中讲解和普及流行声乐知识:流行唱法与传统唱法的异同、流行唱法的特点、流行唱法声带运用与保护等,使学生在第一堂课便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是怎样的一门课程,明确学习目标。
其次,采用观摩课的形式,让学生先会“听”,再会“唱”,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最后教师逐一评价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情,从而使学生认识自己在歌唱上的优劣势,才能更好的“扬长补短”。同时观摩课能尽快消除学生的“怯台”心理,为以后的舞台表演积累经验。
此外,流行声乐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歌唱习惯的培养,建立“状态训练一声音训练一歌曲艺术指导”的教学流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音具象体会;在进行声音训练时注重运用流行演唱方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和养成流行演唱的发声习惯:基础发声训练达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加入风格化的发声训练,针对学生不同的个人状态进行更适合他们的音区和音色的声音训练,扩大他们的音质特色,建立属于他们个人的风格特点,增加音色辨识度,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舞台表现力。
流行歌曲演唱专业在我国高校中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专业,它是顺应时代发展,在流行音乐受到大众普遍关注后,在原有的传统音乐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设立和发展起来而又不同于前者的,因此,流行歌曲演唱的专业教育应尽快构建与完善自身的声乐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的需求。普通高校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声乐教学应当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有的课程结构,完善教材建设,加强艺术实践与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创建适合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遵循其艺术特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发掘个性特点。作为高校流行声乐教师的一员,笔者期望流行歌曲声乐教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并得到长足而迅速的发展,也希望通过本文与同仁们交流教学心得,为提高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教学质量尽杯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