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的学习资源建设方略探究
2014-04-29陈东毅张吉先虞江锋
陈东毅 张吉先 虞江锋
摘要:全媒体时代引发教育教学变革,资源建设思维模式与运作路径也当与时俱进。该文通过对全媒体资源建设概念及内涵的理解,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围绕“四位一体”的资源建设观,提出了“引导理念全媒体化、呈现介质多媒体化、信息内容高共享化、应用模式跨平台化”的全媒体资源建设模式,并从更新观念、完善设施、重构平台、拓展应用、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阐述资源建设方略,以期推进全媒体时代资源建设与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
关键词:全媒体;资源建设;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060-08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智能手机、数字电视、触摸媒体、桌面视窗等众多新兴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形态共同构成了全媒体环境,形成了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信息内容的爆炸式发展,满足了人们多层次、个性化、多途径的信息需求,改变了人们学习和生活习惯,也必将对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引发以全媒体教学为特征的新一轮教育变革。
学习资源是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发展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据研究资料显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尚存在理念与制度不匹配、缺乏评价、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其中“学习资源建设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学习资源质量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共建共享难以落到实处”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两大突出问题。全媒体学习时代,面对技术革新、环境变化、需求影响等因素,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办好开放大学”要求,显然必须在提高优质资源建设和应用能力、推进学习资源聚合与共享机制探索、促进学习资源相互融合和有效配置等问题上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寻求突破,为解决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提供思路。
二、概念及内涵
全媒体是在报业转型实践中首先提出的概念。国内新闻传播学者对其定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营运模式”说,指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另一类是“传播形态”说,是指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全媒体概念主要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也有其理念在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运用。2011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了全媒体化的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率先将全媒体的概念引用到远程教育领域,进一步拓宽了全媒体研究与应用视野。
综合两类全媒体概念的观点,笔者认为,“全媒体学习资源建设”可理解为:围绕教学要求,借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知识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并进行相互间的深度融合,产生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资源建设模式,使得同一主题借助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得到多角度、全方位、便捷、深度解读,实现学习者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新旧媒介形态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满足细分需求。从应用层面(“传播形态说”)看,全媒体资源建设由原来以建设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为主,转到建设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建设类型、载体和实现技术上的多样化和融合性;从思维逻辑(“营运模式说”)看,全媒体资源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新形态,而是以此为逻辑起点,重新思考并构建学习资源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新思维、新策略,是一种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的变革,具体讲是资源建设从“单一模式”到“融合2.0”思维模式的升级,是从关注单形态、单落点、单平台到关注课程资源体系观念的转变,进而实现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一体化、集约化。
从上述对全媒体资源建设概念两个层面的理解中,笔者以为,理念革新更是全媒体资源建设概念的核心要义。资源建设全媒体化不是创新理念,而是从资源建设体系角度,整体考量全媒体环境中资源、服务、技术、人之间的关系重构与整合,并将贯穿于学习资源设计、制作、管理及应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强调一体化设计的理念,注重知识内容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着重研究各种教学媒体之间、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实现媒体优化配置,追求教学效果最佳化;其次强调协作与共享理念,细化人员角色分工,强化合作共赢,重组与改造制作流程,全程渗透无处不在的理念,突破传统的以项目为单位独自开展资源建设易造成内容板块化且相互分隔的弊端,推动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的资源建设模式,实现资源深度共享、整合与开发;再者,强调开放与聚合理念,改变在资源建设上以单个教育机构为主导的格局,形成渠道多元、传播互动、服务个性、人人参与的去中心化格局。
总之,笔者对“全媒体学习资源建设”概念的理解,己突破传统“学习资源建设”的本义,而是作为一种资源建设体系观,以建设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学习资源为重点,注重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服务的深度融合。同时强调资源建设与服务一体化,作为一种指导理念涉及与资源建设及应用相关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多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观念、技术、服务、机制等层面,以更广阔的视角考量学习资源建设工作。
三、全媒体资源建设特征
全媒体时代的特征是媒体众多、渠道多样、相互融合,这都能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高便捷的信息服务和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全媒体学习资源建设可具有以下特征。
(1)多途径。学习者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视网等渠道,依托富媒体技术等各类技术支撑平台,通过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传播方式,呈现全方位、立体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习者随时随地的获取学习资源,极大地满足5A学习的需求。
(2)高效率。在全媒体时代,资源建设将全面依托信息平台,采用一体化设计思路,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完成素材采集、建设、引用、应用等一站式操作,实现更高的资源建设效率,提升快速应变能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3)融合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通讯媒体、电视媒体等媒体间的全面互动与互补,学习资源自身的全面互溶,学习资源内容间的组织和重构,实现了在媒介载体、技术手段、资源内容等全方位的融合,发挥多种媒体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个性化。全媒体资源表现为大而全的媒体呈现方式和介质类型,即使对同一个知识内容,可针对学习者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根据智能化选择策略动态调整,选择最适宜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发挥不同教学媒体的优势,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5)开放性。全媒体吸纳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等优势,既拓展了资源汇聚渠道,丰富了信息的内涵,又便于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增强了信息的共享性。
四、全媒体资源建设策略
在新旧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中,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新型媒体频繁应用,丰富了资源传播渠道、内容、手段和形式,同时赋予了这一时代便捷性、碎片化、多样化、网络化的学习特征。学习资源建设思维模式与运作路径也当与时俱进,以体现时代特征。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中,资源建设工作以全媒体理念为指导,着眼于理念、技术、服务、机制“四位一体”的资源建设体系观,进一步加强学习资源建设的统筹与管理,重视学习资源的整体设计,提高资源综合应用水平,努力提供多样化和多选择性的教学支持服务,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交互性需求和个性化追求。笔者以浙江开放大学为研究范例,结合浙江电大资源建设工作实践,分别从更新观念、完善设施、重构平台、拓展应用、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全媒体学习资源建设的新要求、新思路,提出了“引导理念全媒体化、呈现介质多媒体化、信息内容高共享化、应用模式跨平台化”的全媒体学习资源建设模式,以促进学习资源在建设方式、应用渠道、服务形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1.更新观念,树立全媒体建设理念
(1)教学设计环节的“全媒体”理念。课程学习资源一体化教学设计是对课程教学媒体资源建设的总体设计,是资源建设的源头和核心。因此,全媒体时代教师更要突破传统观念,从课程媒体资源体系建设着手,深入了解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等传播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互动技术的优势,根据学习环境、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学习规律,并结合学习终端向新媒体转移的趋势,充分合理的开展基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网络课程、案例库以及手机资源、微信资源、微博资源等各种媒体资源的教学设计。期间,更以全媒体理念为指导,充分思考媒体类型间的融合形态,形成课程丰富的媒体种类、适宜的传播方式以及突出的融合效果,真正做到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进行传统课程资源的媒体化。
(2)资源制作环节的“全媒体”理念。在各种媒介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资源的制作流程也向交互、融合、共享的方向发展。资源建设可以在一个统一的资源服务平台上,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团队统一策划、联合创意,打破电视、网络及通讯等不同介质的界限,确立制作环节“一次采集、二次编辑、多渠道发布”的思路,形成多样化的资源类型,扩展资源的传播途径,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这种全媒体的资源制作思路,可实现对同一知识内容用光盘、互联网、3G手机、数字电视等不同的媒体形式表现,实现跨媒体、跨终端展示,最大限度地实现素材的充分利用,减少单一制作造成的重复投入,降低建设成本,增加投入价值。
(3)支持服务环节的“全媒体”理念。面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资源形态与传播途径,教育机构在开展教学支持服务时需要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科内容特色和有关影响因素,重新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将各类型资源通过印刷媒体、PC上网、手机终端、数字电视等学习载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从而发挥不同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独特优势,使学习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注重在全媒体环境下创设学习情境和协作环境,注重学习者的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合理使用预设性资源、形成性资源、关联性资源、泛化性资源,培养创新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学校要加强全媒体课程学习资源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加强各种资源媒体间的融合应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提供便捷渠道,完善服务功能,让学习者感受到细致的教学支持服务始终跟随其身边。
2.完善设施,构建泛在学习网络环境
在资源传播多渠道、即时性等需求的驱动下,以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环境要充分引入云计算架构进行部署,以符合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浙江开放大学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导向,按照“云一路一端”思路搭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泛在学习网络环境,即将资源服务平台集中在一个先进的教育“云”平台上,使所有资源在云平台的统一管理调配下,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存储即服务(DAAS)等云服务;借“路”于互联网和虚拟专用网络,并拓展数字电视网、无线网、移动通讯网等新型的载体;通过学习终“端”,包括智能手机、iPDA等移动设备和台式机、电视机等固定设备,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资源服务,其结构如图1所示。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通过云数据中心、云教室、多终端展示(移动资源平台、IPTV专题栏目)、全媒体资源库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软硬件基础设施,建成全方位、立体化、贴身式的资源云服务网络。学员可在上班途中、办公场所、休闲户外、家中居室等各个场景和空间中,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无处不在、交流无处不在、服务无处不在的高度自由和移动化的学习愿景。
3.重构平台,实现资源一体化管理
全媒体时代,针对互联网、电视、手机等不同媒介的特征,需进行资源内容与传播渠道的一体化策划与管理。而资源建设的整体策划和联动操作当借鉴传媒机构的全媒体运作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以原始素材为核心进行整合与重构,构建“互联网、手机、电视”多终端联动的全媒体制作与应用框架,形成“颗粒存储、按需重组、多形态生成、多渠道发布、多终端适配”的全媒体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思路。具体地讲,首先通过采集与加工资源原始素材,形成以“碎片化知识元”为单位存储的多媒体资源素材库;接着根据教学设计,通过语意搜索、自动匹配或人工调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素材间的自由重组与重构;再按照载体特征与相关规范标准,利用格式编码中间件和业务平台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和编辑,快速形成适应跨平台应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产品,满足学习者大规模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根据上述思路,浙江开放大学可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途径,采用数字媒体、云计算及智能化大数据处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以“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为核心,集多渠道资源采集、专业化资源加工、全方位业务支撑、跨终端资源服务于一体的全媒体资源云服务平台一一浙江省终身学习全媒体资源云服务平台,如图2所示,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文档等多媒体资源的流程化统一采集、加工、存储、制作、管理、应用和共享,以及全库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全媒体资源云服务平台是学校开展全媒体资源建设工作的核心,为实现资源专业化制作、标准化描述、高效能管理、普适化利用、个性化服务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其中,“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是浙江省开展终身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平台,列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该库以全媒体理念为指导,重点实现多终端的资源展示、云理念的服务模式、开放式的资源汇聚、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等功能,可有效整合各方学习资源,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保障资源开发的标准化和资源管理的规范化,让更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享受高质量、便捷的教育资源。
4.拓展应用,开展深层次资源服务
在泛在教育、全媒体时代,学习资源的媒体利用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不光光是简单的书本加上电脑,而是更多的应用印刷媒体、电子书、电脑端、电视端(IPTV或卫星电视等)、移动终端(智能手机、Pad和其他移动设备等)等多种媒体组合,以满足学习者的细分需求,使得学习者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学习体验。
浙江电大在推行资源应用工作中,借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上海教育资源库等实践经验,确立“一库多平台三终端”的生态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架构体系,着重强调资源建设与服务一体化和资源内容集约与整合能力。即以标准化的资源元数据描述与集中管理为前提,将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一库)作为基础,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三终端)等传输形式,采用SOA架构体系,为全省其他教育机构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学习平台(多平台)提供资源基础支撑。所谓生态化是指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平台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成为平台上资源的提供者,集体参与终身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真正实现全省优质资源的全面整合和汇聚,形成资源建设与应用生态圈,从而支持资源库平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围绕搭建生态化的学习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架构体系,学校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实的实践探索。
(1)多终端融合应用。面对互联网、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背景,学校在做好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服务的同时,注重多媒介选择、个性化服务、高效率共享等应用拓展,开通浙江电大移动资源平台,并积极推进数字电视终端,支持异构终端在异构网络下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访问和可持续学习,丰富学习资源传输媒介,增强便捷性,改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
(2)“云计算”服务应用。学校将依托全媒体资源云服务平台,利用云技术特点,向各资源建设主体机构提供资源库系统服务,即面向资源的SaaS和Daas,整合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的软硬件设施,并提供专业化的资源库运维服务。同时,制定并提供资源接口服务,通过调用OpenAPI接口的方式,实现资源库与各类资源应用平台的无缝衔接,有偿或无偿获取所需资源使用权,从而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解决了“资源孤岛”问题。
(3)个性化推荐应用。面对海量的汇聚资源,学校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原则,通过跟踪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结合学习者年龄、职业、兴趣等个体属性,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综合利用面向协同过滤、面向内容、面向知识的个性化推荐技术,采用智能化处理的方式主动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性与非知识性的个性化推荐、订阅与云检索等支持服务。
5.创新机制,加强资源建设能力
在开放式的全媒体学习时代,仅靠某机构一己之力、“单打独斗”的资源建设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学习者对资源“海量性”、“可选性”等需求。而长期以来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又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究其缘由,“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是资源难以开放的瓶颈,封闭的教育体制导致资源开放与共享缺少动力,市场机制的缺乏导致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难以形成规模。”唯有创新体制机制,方能走出瓶颈。而“云计算”理论体系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开放大学建设的战略转型,为广播电视大学解决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问题提供了契机。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己对远程教育云平台(包括资源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基于云平台的资源建设相关标准、机制、流程尚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从构建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的研究视角,探讨其在组织机构、建设主体、运营模式、运作流程等方面的建设方式,为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构建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云服务”理念,整合全省资源建设力量,通过创建一体化、集成化的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化与服务的个性化,为构建浙江省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组织保障是前提。为此,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自愿、平等、合作、共赢的方式,由构建省终身教育体系主力军的浙江开放大学牵头组建以全省开放大学系统(社区教育机构)为主,教育院校、行业、企业等机构共同参与的区域性终身学习资源联盟,负责统筹区域性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研究国内外资源相关理论前沿与热点、制定资源建设标准与规范、培训资源建设队伍、监督评价资源建设质量等职能。同时,成立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维、资源共建共享运营模式的探索、学习资源定制化开发,参与资源联盟日常工作等职能。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服务中心实行独立法人的企业化运作,与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联盟之间形成业务被指导与指导、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浙江省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由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主体和学习资源建设主体两类,其中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主体是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服务中心,学习资源建设主体为各资源联盟单位。只有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建设主体多元性作用,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达到相互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突破资源建设瓶颈。同时,各资源建设主体应在资源联盟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建设各具特色的终身学习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资源建设氛围,避免资源和软硬件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在运营模式上,前期可在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搭建起以全媒体资源云服务平台为支撑,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资源云”服务体系,逐步实行“资源共建责任和利益分享路径”的半公益性半市场化运行机制。后期,为保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可设立“资源云”共享基金,基金来源于各加盟单位每年缴纳的“云平台服务费”及政府拨款、外部捐赠等其他可能的资金。基金由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并由资源联盟设立监督委员会加以监督。基金的使用除浙江省数字化资源服务中心开展资源联盟日常工作开支外,通过制定基金管理办法,按各加盟单位的资源贡献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使用。
运作流程应以云服务理念为指导,并借鉴互联网商业模式,依托云服务平台,建立科学、有序、高效的资源运作机制。各加盟机构自主上传拥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并进行资源编目和目录发布操作;中心负责对资源进行审核、分类、标识的管理工作,并将资源目录清单对外发布,明确资源的归属权和开放属性;加盟机构在对接平台中创设项目时,可以根据资源开放属性,有偿或无偿获取所需资源使用权;中心按年度对各单位进行有偿资源交易经费的结算。这种运作流程在保证有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将充分调动办学机构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需要制定有效的学习资源入库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起一套资源的准入与淘汰机制。通过专家评审、学习者评价、教师自评互评、督导督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数字化的资源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有效的评价,从根本上保证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提升资源的建设质量与水平,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阐述,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以全媒体理念为指导实施资源建设的策略,其中观念更新为全媒体时代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与理论基础,泛在环境的搭建为实现5A资源服务提供可能,资源云服务平台的构建为资源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拓展应用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机构提供更加深入和细化的服务,机制创新保证资源建设走上一个可持续良性发展道路,五个方面相互相存,不可或缺。
五、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媒体都在向全面融合的趋势发展。远程教育机构要审时度势,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把握全媒体之本义,凭借着独特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利用全媒体思维创新服务手段与方式,积极探索全媒体化资源建设路径与机制,推进资源建设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的落实,为建设“人人、处处、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