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初探

2014-04-29廖凤菊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反思语文教学创新

廖凤菊

摘 要: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美的欣赏,可以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产生情感共鸣。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对高中诗歌鉴赏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鉴赏;创新;问题;反思

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但仍然有一些教师新瓶装陈酒。没有意识到古典诗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还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感性思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当前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教学目的设置出现偏差

古典诗词一般是诗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当时社会、个人情感的表述,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以高考为教学目的,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在目的错误的基础上失去了增强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对诗词中字词的解释,把整个诗词分解开来进行剖析,打乱了诗词的结構,使得诗词变得零零碎碎。特别是到了高三,为了应付高考而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堪重负。

2.教学过程僵化、教条

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使“诗词鉴赏”题得到高分。教师就忽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注入式地向学生传授各种考试题型、标准答案。教学过程是僵化地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只能生硬地记忆教师所讲的所谓“知识”来应付考试,始终无法走入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

3.教学方式单调而缺少多元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采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其字面意思、主题、结构进行理解,而忽视对古诗歌艺术、背景、情感、意境的鉴赏。这不仅降低了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

二、诗歌鉴赏教学中如何有效教学

1.诵读明义,感受意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义。当代美国教育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如何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必须符合三个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连续性,即要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反复地、连续地练习这些技能,从而掌握这些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一段时间里连续操练同样的技能。故而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美以及人性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读出一份恬静从容,读李商隐的《锦瑟》,可以读出一份凄婉迷惘,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读出一种大气磅

礴……

本人在教曹操的《短歌行》时,先做背景介绍,然后听课文朗读录音,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按照指导要求进行朗读,分个人读,集体读,通过不断的朗读刺激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结合背景,学生就很容易抓住诗眼“忧”字,去体会曹操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及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发挥想象,创设情境

诗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活动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鉴赏者应该依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对诗歌的形象以及作者意到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古诗鉴赏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和启示,这样诗中描绘的形象就会活灵活现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就容易进入诗词的意境。例如,在对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的鉴赏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江南的美景,让学生对江南的印象进行了解,使得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能够把江南的美景融入诗歌中的江南中。

3.加强互动,活跃氛围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诱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对南唐词人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的鉴赏过程中,首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人李后主为何要思考“春花秋月”,他又有“什么往事”,教师对之肯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学生对李后主的思考很懵懂。所以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来探讨词人作为后唐的国主,此刻“思念故国、亡国之痛”的悲伤情绪。俗话说:“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互动中,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要把古典诗词中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大军.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不二法宝.文学教育:下半月,2007-11.

[2]泰勒.如何有效组织学习经验[A].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73-27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反思语文教学创新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