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的人地关系

2014-04-29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骨肉神明神灵

《诗经》中处处都流露出人和土地之间那种深远浓郁的骨肉亲情。

曾经说过,《诗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大地颂歌,因为它记录了近两千六百年前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记录,其形象化,其生动程度,其真切感,可说是人类文字记录历史的开天辟地之作。

无论是开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脍炙人口的《七月》、《黍离》、《蒹葭》,无论是爱情、生产还是战争、祭祀仪式,处处都流露出人和土地之间那种深远浓郁的骨肉亲情。那种厚重的历史感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华夏民族早期发展史,尤其是农业文明的大量记事,将先民和土地之间的血脉之情、骨肉之谊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诗经》里,虽然天地都是无所不能的大神,受到所有人的尊崇与敬畏,但是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态度仍然有些差别。在统治集团里,因为天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地是承载万物的基础,所以对天和地的态度都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亵渎(见《颂》)。

而老百姓则不一样,他们遇到不平的事情就有“怨”,怨谁呢?除了怨统治阶级(见《七月》、《硕鼠》等),就是怨天(如《黄牛》、《柏舟》等),但却少见怨地的。有一个成语叫“怨天尤人”,也不涉及土地。看来土地不论对于最基层的劳动人民,还是对于最高层的统治者,都是一样的珍贵,都一样受到无怨无悔的敬爱。那时候,人对土地等神明保持一种敬而亲之、亲而偎之、偎而愉悦之如对长辈的“孝”般的态度。

以《小雅·楚茨》为例,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祭祀仪式,丰收了,要感谢神明和祖先之灵的保佑,感谢大地的赐福,举行祭祀。

第一段回顾耕种收获的劳动过程,并点明:这好酒是用粮食酿的,好饭是用粮食做的,粮食是人在土地上劳动收获的,将神明和祖先之灵请来,是要用这些丰富的劳动成果交换神明和祖先的赐福与保佑。“东一簇,西一簇,地里长满野蒺藜,把他们全部除去吧!自古以来就如此,为的是种上黍米和小米。”

祭祀的人恭谨钦敬,供奉的祭品丰盛无比,整个气氛肃穆神圣,而且一环扣一环,忙忙碌碌,因为有先祖的灵魂和各路神明在场,似乎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了。但这时忽然来了一句“神嗜饮食”,神明也好酒贪吃!一种轻松愉悦便悄然弥漫于整个仪式中:“……祭祀的供品味道馨香,神灵也喜爱这些饮食。百般的福禄先祖赐你,祭期有定合乎法式,齐备快捷隆重严整。赐你永享中和之福,悠悠绵绵数万数亿。”吃人的口软,因为酒好饭好,交易马上就成功,你献给我好的供奉,我给你如意的祝福,这似乎也太过于随便了吧?其实不然,因为不管是神明还是祖先的灵魂,都是人的意念,是由人来装扮的,所以神灵的喜好也就是人的喜好。这里,人和鬼神、人和大地融为一体,同喜同悲,同苦同乐。

于是,结局便是“神具醉止”!所有的神都喝醉了。“……司祭的太祝传达神的话语,众神全都吃饱了也喝醉了!这时,假扮神灵代替受祭的那个身子才站起来,大家敲响那铜钟送神灵踏上归程……神灵喜欢这些饮食,你就能长寿安康绵绵无期……”

透过那些尽兴的文辞铺排和周详的繁文缛节,我们看到了一种东西,那就是凝天、地、人、神的精神意志为一体的“亲情”——人对土地就像对父母一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孝敬、亲近、依偎和热爱!

猜你喜欢

骨肉神明神灵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画地为牢
颤抖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运动场上夺金牌
The Roles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右军骨肉 禅林笔精——智永、智果二家书学
神灵迷宫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