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初探

2014-04-29朱寅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高校

朱寅

【摘 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竣,国家大力提倡创业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的需求,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而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起点低,起步晚、经验缺。本文结合创业培训的实践来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内容和途径等问题,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实践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决策。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成为高校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创业教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

创业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模式进行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实践把握创业机会,最终能够成功创业。自2010年来,我院多次与安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展了创业模拟实训、SYB培训、GYB等多次创业培训,结合创业培训情况我们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大量涌入市场。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人,2014年再创新高达727万名,就业形势十分严竣。高校扩大就业渠道、政府创造就业岗位已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市场日益突出的矛盾。大学生需由求职者向工作岗位提供者转变,高校也需要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从1999年我国高校试点创业教育至今,这项教育已在许多高校普遍开展。近几年来,安徽省高校创业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2010年在凤阳举办了全省首届创业论坛,至2013年安徽省已建设认定了43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876家创业实体进园创业,带动7114人就业,累计孵化成功企业200户。各地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方面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我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积极健康地发展。

而与整个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比,高校的创业教育明显滞后于实际需求。[2]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2009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0.8%;2010年24万余名毕业生中,创业人数仅为700余人。大学生创业比例低下、创业成果不显著,因此,加速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一直维持20%—30%的比例,这与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密不可分。[3]美国百森商学院在1968年开设创业学方向,使学生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创业课程,是世界上实行创业教育最早的国家。在美国高校,“创业学”成为一门独立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科。[4]近30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2003年,1800所大学,开设的课程超过2200门,有超过100个创业中心,很多大学开设了创业学和创业研究专业,发行了40多种与创业有关的学术期刊。创业教育发展也受到美国政策与法律、创业型经济、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出现大量不同性质的创业中心。

我国创业教育与国外创业教育相比,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我国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开展和建立

高校毕业生习惯了毕业求职的就业模式。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腾讯网(网络调查平台)、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中创业想法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到企业、公司就业和继续学习深造,同时也发现大学生对创业行为有着矛盾的认识,少数学生考虑创业,一方面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认为是就业环境造成的无奈。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开展和建立。创业教育课程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当中,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且内容局限在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开发,创办小型企业或公司。这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不是创业教育的全部。

上述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尚未形成主流,创业意识淡薄

(二)创业培训指标化、培训成效不显著

国家每年投入的数百亿培训经费,大力推广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模式,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结合自身创业项目,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但很多接受创业培训的人并不是准备创业的人。创业培训活动指标化,通常是限定名额、收集证件、编制培训名单、上报完成指标这一流程,忽视了创业培训的本质。来进行创业培训的学生并未完全做好创业的准备,真正的创业者或有准备的学生有可能因为名额原因与创业培训无缘。

创业培训与高校创业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创业培训通过短期速成形式以构建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为基础,在内容上侧重于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应用,运用人社局统一课件模块向在学生灌输创业概念,脱离了与当地的经济环境、学校的教学现状、师资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对创业概念没有深入领会,学生的创业想法脱离实际,缺乏可行性和实践性,培训成效不明显。

(三)师资队伍匮乏

高校创业教育師资匮乏,尚未形成壮大的师资团队。创业教育教师一般由就业指导或者思政老师兼职,缺乏创业实践经验,教学过程脱离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创业实训活动缺乏,创业技能明显不足

[5]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的有关机构近日进行调研,在17所高校发放近6000份问卷,对受访者的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89.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只有10.3%的大学生有创业实践经历。

学生从创业基础课程和神话式创业者讲座中认为创业很容易,在每年举办的创业大赛中普遍发现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对项目的投资把握和市场定位不准确,与市场与实践严重脱节。高校创业教育局限在創业意识、市场营销等理论的培养上,忽略了创业技能的培养;大学生缺乏系统的创业平台,缺乏适当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基本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创业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成功创业成为可能。

(五)创业教育扶持政策不到位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激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然而大学生不知道从何办理相关手续。创业鼓励政策的出发点大多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大部分优惠政策只是引导大学生从事简单化、服务性的个体经营项目。由于缺乏政策的介绍和汇编,信息渠道不通畅,创业教育扶持政策成一纸空文。

上述问题根源在于高校尚未建立起创业教育思想和科学体系,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不甚清晰,方式和方法有待开发和验证,同时政府相关创业政策尚未落实到位,地方企业也未参与。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守旧过时的教育观念一直在一些高校和政府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当今高校创业教育的各种问题了。

三、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意见及建议

(一)更新创业教育观念,完善创业教育机制

创业教育在高校中不单单是教务部门或就业部门的工作,应形成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学、就业、科研、团委、财务等部门共同配合,人社局、政府部门和地方企业共同建设,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创业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系统性的创业教育。

大规模的创业教育需要成立院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常设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对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组织规划,统筹创业政策扶持、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辅导服务等工作。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创业教育内容

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要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将培养优秀创业人才纳入学校办学指导方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

就我国目前高校的情况看,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同样是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托就业指导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创业理念,确立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我院创业模拟实训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在校生比其他人群更希望开展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正在创业者则更希望偏重于“市场营销”课程。[6]创业教育课程要结合实际,开设具有行业特征、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的课程和教材,可开设一些创业调研、创业案例分析、创业项目选择、创业法律基础、创业财务管理、创业融资管理、投资风险预测等实用课程,为学生构建创业知识能力结构,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多用除讲授法以外的教学方法,如创业政策法规可多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企业设立流程模块又可用软件模拟进行教学;市场调查等创业准备又可用小组模式进行等等。也可安排社会见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企业参观学习等等。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只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校内的各项教育活动都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1、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面向全体新生开展以创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职业理想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2、每学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为学生模拟创业活动提供机会;

3、开展科研活动和专业竞赛,重点实施科学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知识能力素质转化、技艺技能技术创新等三大工程,广泛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邀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杰出校友举办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普及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等,组织去学生去企业参观或实习;

5、邀请当地人社局、科技创业园或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或企业家来校,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提供进入各类创业基地的实践机会;

6、在实训层面可引进创业实训项目,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训,体验创业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岗体验,全程模拟企业创业过程运作。

以上措施都可有效的丰富创业教育内容,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创业欲望的创业教育体系。总之整个高校教育的过程都要向着构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方向发展。

另外,除了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外,还可和当地人社局开展创业培训。在培训前需认真对参加创业模拟实训的学员进行筛选,对申请培训学员进行面试,分析学员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根据结果确定目标学员,确保学生能从创业模拟实际上训中受益,防止创业培训指标化。

(三)建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指导

创业教育离不开师资队伍的保障。创业教育的老师需要有较高的相关领域理论水平,也需要有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

高校可大力引进和培养一些高层次专业人才,并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一些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优秀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还可以聘任一些成功创业人士在作为校内外的创业活动讲师,成立较稳定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建立健全测评体系,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改进和优化创业教育,促使师资队伍知识型、传授型、教化型向智能型、创新型、实践型转化。

(四)推动创业实践,提供扶持服务,寻求政府与企业创业支持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动能不高,创业成功率更是低下,其原因是创业资源获取、市场运作、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不足,社会资本、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比较缺乏。这就要求高校要在社会资源、管理咨询、企业融资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创业扶持服务。

创业教育必须走出课堂,与社会需求进行对接。高校可依托政府部门建立起智能化、制度性的服务平台如创业孵化基地,驻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去开展创业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存活、发展的服务环境和空间环境的公益性服务。或是依托企业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社会状态,让大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在企业运行中得到实战锻炼。

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成本与利润”“ 资金规划与融资”关注较多。这说明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是大学生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最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高校可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学生从事创业活动。

除去高校本身之处,更需要寻求政府和企业的创业支持。政府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也可以提供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低息或无息,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完善创业担保机制;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大限度地给予税务补贴,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具有良好前景的创业项目给予无偿资助。

四、结语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教育部下发专项文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绝非高校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应建立高校主导、政府职能部门扶持、地方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实现政策完善、平台健全、成果丰富的高校创业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左其琨.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Z].2010.

[2]程庆乐,武静.推动高校既要“授业”也要教“创业”[EB/OL].中安在线-安徽商报,2011.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1/10/29/004526669.shtml

[3]梅伟惠,徐小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43.

[4]陶涛.美国的创业教育有什么特点[N].中国青年报,2012-04-09(T02).

[5]劉畅,卢军.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都比较缺乏[N].中国青年报, 2011-07-18(10).

[6]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67.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高校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