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利用率的浅析
2014-04-29王玮瑾
王玮瑾
摘 要: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手工课在近代教育中的兴起、小学美术手工课在现代教育中的发展以及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高利用率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手工制作课随着美术教育不断发展也随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与创新性制作显得尤为突出。在今后的美术课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合理高效的对“废旧材料”进行创新性的制作。
关键词:近代美术教育 手工课 新课改 废旧材料 厉行节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90-01
通过这几年,本人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课堂当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特别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获取知识,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在低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手工课占了很大比重。一定程度上给了教师很大的设计空间。对此,我对低年级手工课当中的材料选择和学生兴趣的激发做了一定的探究。
一、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1867年,福州设立了马尾绘事院,用以培养制图专门人才。美术教育正式登上近代教育的历史舞台。帝国主义的炮弹重创了中国人民肉体的同时,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人们开始重视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培养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辛亥革命后,一些师范学校也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上海地区的一些画馆,为培养天主教宗教化人才,也相继开设了美术课程,并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籍。
19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小学令》中规定的初等小学教学科目中正式出现手工、图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于1948年将两者合并为美术课,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从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手工课曾是以单独学科出现的,后来又以追求手工制作的美感,将其与绘画相结合。手工课作为培养学生能动性的课程,在与美术相结合后,不发少年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还将色彩搭配,想象力拓展,创造力的开发结合其中,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二、现代教育中小学美术手工课的发展趋势
小学美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審美意识。在课堂设计上,我通常都会采用尽可能丰富多彩的教具,学具和教学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手工课由于学生参与性强,教具学具丰富多样,所完成的作品更直观,易于欣赏,而赢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手工课的形式大致以所用材料做以区分为:剪纸、彩泥、卡纸制作,废旧物品改造。基本每学期,这几类手工课都以学生喜爱的主题,变换形式穿插于课程的安排当中。
结合教育部门2012年所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当中所提到的让课堂所学更贴近学生生活,让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改版后的美术课当中,废旧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在手工课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新版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大多数学生作品展示的范例都是采用了废旧材料,如《会滚的玩具》、《童话里的小屋》等。这些来自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更易于收集,学生也更熟悉,更便于制作。
三、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高利用率
(一)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教育萌芽于劳动。美术最初始的功能就是人类劳动活动的记载,以及通过简单的加工制作出一些具有观赏性的生活物品。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现代的美术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更要在这同时学习做人的道理。早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同时,就有人提出要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书的同时,切切实实做到育人。早期的手工制作,由于地域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允许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作为替代品。例如,制作窗花的时候,由于蜡光纸,彩色卡纸的缺少,学生可以采用报纸、包装纸等价格低廉,易于手机的物品作为替代。随着人们的观念转变,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生活中很多物品都被人们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无论是食物还是生活物品。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带动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厉行节约,文明就餐,落实到每个餐桌上的文明就餐提示牌,悄悄地改变着中国人的就餐习惯,让更多食物免遭浪费。伴随着元首们骑自行车出行的新闻报道,全球刮起一阵低碳生活风,使得我们身边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高效的利用。网站上的一些废旧物品的小创意制作,媒体的宣传,让废物利用变得越来越流行。大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们已经对地球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得到了正确认识和关注。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环保意识更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从小教育学生,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的资源环境是有限的。如何能切实得到落实?就要从细节做起。从美术课的手工制作中,由最开始的条件限制我们无法采用更多的专业材料,到现在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能够替代这些专业材料的物品。
(三)废旧物品走入课堂提高了教学成效
一些我们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塑料瓶、纸盒,一些包装袋、包装盒,都在我们同学们的巧巧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自己用双手创造美带来的乐趣,更让学生接着寻找材料的机会,对美术基础知识加深了巩固。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梦幻中的城堡》一课中,在确定制作材料时,我就为学生们布置了任务,寻找一些可以组合在一起制作成城堡的盒子。寻找之前,首先就得了解城堡的基本形状组成,例如: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锥形等。然后在生活中寻找与这些形状相符合的生活物品。
看着自己通过双手将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改造变成了精美的小城堡,学生们倍感喜悦。加上材料本身易于收集,基本95%的学生都完成了制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让我在今后的手工课材料选用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研讨。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史》《艺术探索》1997年02期
[2]《教师如何挖掘废旧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废旧材料利用的优势视角》 张正波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