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探索的精神制造影像——陆川电影作品评析

2014-04-29孙静

文化产业 2014年1期

孙静

摘 要:《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4部独立制作的电影成就了陆川导演的作品风格与地位,从影12年的经历一以贯之地彰显着陆川对电影的态度——那就是以探索的精神制造影像。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故事的主题挖掘,对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以及对影像的制作技术的追求上。我以为以其影像作品的叙事风格及视听形态,已经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独特的电影元素,而这些是和他对电影的深入探索分不开的。

关键词:探索的精神;主题挖掘;人物形象的选取;影像的制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G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58-02

作的电影成就了陆川导演的作品风格与地位,从影12年的经历一以贯之地彰显着陆川对电影的态度——那就是以探索的精神制造影像。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故事的主题挖掘,对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以及对影像的制作技术的追求上。我以为以其影像作品的叙事风格及视听形态,已经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独特的电影元素,而这些是和他对电影的深入探索分不开的。

在电影圈内有着“陆慢慢”之称,以精雕细刻为美名的“第六代导演”陆川,从十年前电影《寻枪》的一鸣惊人;到纪实风格电影《可可西里》被国际电影届所瞩目;到凝聚历史还原真实喜获多个国际大奖的《南京!南京!》;再到刚一播映就引起争议和关注的《王的盛宴》,4部独立制作的电影成就了陆川导演的作品风格与地位,彰显着陆川对电影的态度——那就是以探索的精神制造影像。陆川读研时的毕业论文,名为《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其中写道:所谓体制中的作者就是那些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对体制的尊重,在充分利用体制内提供的资源(类型和电影机制)的同时将对体制的尊重转化为作者的自觉,并且能执著地在表达中始终关注文化命题的作者。不难发现,写于15年前的论文,恰是支撑陆川践行至今的电影制作理念。同时也昭示着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具有的人格品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

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五十、六十年代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七十、八十年代的中国新电影运动,都被视为是具有探索性的电影运动,世界电影之所以取得进步发展必须取决于影像叙事与技术的革新。陆川正是成长于时代背景下的弄潮儿,在他的电影中无论是对主题的开掘还是对人物的塑造及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都表现出他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和执着追求。他说过:“我觉得电影是人性的展现,不是政治的展现。如果展现了一部分政治,目的只是展现政治体制下的人性变化。我的选择是为人服务,记录人性。这种创作方向只有和大众进行对话,跟他们沟通才能产生最大效益。”这段话表明了陆川对当下全球电影商业化下如何制作电影的独立思考,启人深思,尽管人们还没有把陆川的电影归于探索电影,但我以为以其影像作品的叙事风格及视听形态,已经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独特的电影元素,而这些属于他的影像世界是和他对电影的深入探索分不开的。

陆川对电影的探索首先表现在他挖掘故事的主题。《寻枪》表面看讲述的是警察丢枪、寻枪的故事,其实表达的是主人公所要寻找的不仅仅是一把丢失的手枪,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责任与亲情。《可可西里》讲述巡山队队员的故事,探索的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可以说是关于生存挣扎的一部寓言。《南京!南京!》通过真实再现南京大屠杀悲壮的历史,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精神。《王的盛宴》并非讲述鸿门宴,而是讲述从楚汉相争一直到刘邦称帝这一时间跨度的故事,反映古代人生存的游戏,每一个参与这场盛宴的食客都面临着杀人或者被杀的存亡际遇,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复杂而又真实的人性,影片更像历史悬疑片。4部电影的主题或立足现实或探寻历史,均直面人类的生存范式,挖掘出人性深处面临的困惑、矛盾、权益、选择,痛苦和快乐,电影多以探索人面临残酷现实的生存挣扎和对道德的考验为主题,所以陆川电影往往给人们揭示着生活的重大课题,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其次,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上,可能与陆川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从小受环境氛围的影响,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他对警察军人等血性男儿有着浓厚的偏爱情结,4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清一色的男人,均散发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导演用影像故事提倡男人要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和当下电影惯用漂亮性感的女主角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提升收视率,显得格格不入,这恰恰形成了陆川电影的人物特色,使他的电影充满正义、恢弘、庄严的美学风格。尤其对主人公性格的刻画细腻真实,使得人物厚重立体不肤浅。如《寻枪》中,马山寻枪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马山不是高大全的警察形象,他普通朴实有他的烦恼和痛苦,如与妻子、儿子的矛盾等,这就使人物有了一定的性格张力。刘结巴面临着私仇,如何在法与仇恨中生存和抉择,周小刚为了金钱卖假酒害死人,影片中的人物都在道德与生存之间进行抉择,接受人生的考量。《南京!南京!》里的范伟扮演的唐先生,颇具有二重性格,是典型的双面人,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他可以委曲求全,他也被迫无奈地充当了日本人的工具,他有良知但又苟且偷生,他虽活着但内心却饱受煎熬,这样复杂的分裂人格的人物刻画使得电影有给人留下很多回味的地方。还有角川是全片中唯一拥有完整视点的人物,角川的心理变化是本片对日军的“去妖魔化”處理的表现,也是再现复杂人性,刻画日本士兵心存善良正直的一面,所以这部战争电影中的人性关怀,我以为是对战争题材的突破。而《王的盛宴》把影片中的重要人物放在风云突变的历史背景下去描绘,每个人在权力、金钱、诱惑方面呈现不同的态度表现,让两千年前的人物穿越来到现实世界。影片画面大气唯美,战争场面气势磅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气氛诡谲、悬疑、独具匠心。

第三,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表现在他对影像的制作技术上。电影是艺术更是技术。《寻枪》的影像风格就有20年代法国印象派的电影风格,它强调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的运用,并以之营造强大的张力。开篇晃动的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恍惚而焦灼的情绪感受中,以此构成了马山的生活图景和精神压力,为本片奠定了紧张悬疑的感情基调,而以马山第一人称视角的大量运用使主人公的主观感觉愈加强烈。《王的盛宴》采用诗化般地表达手法,大胆地运用画外音的形式,让旁白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许不是人们所习惯接受的方式,但毕竟是对古装戏历史剧的一种探索。选择了采用黑白宽屏来拍摄的《南京!南京!》,精巧地将各种画面,无论是战斗,暴行或眼泪定格在胶卷上,影片的大部分镜头使用近距离手持摄影,更具真实感。如成堆尸体无处不在;妇女被无休止的强奸;男人被刺刀刺杀;血腥地活埋焚烧;电线杆上陈列的的头颅,停尸车上的裸体女人等等。在陆川4部影像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其对电影技术的孜孜追求和不俗表现。

一部影片的价值取决于编导的艺术功底,这包括编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对电影语言运用掌握的娴熟程度以及叙述故事的能力和剪辑、节奏分寸的把握等,但所有的一切依赖于导演自身的对电影的创作精神和态度,陆川说“12年,4部电影。我的电影青春期结束了。”如果说12年的4部电影是陆川导演的青春答卷的话,我们更加期待他步入人生中年的杰作频频出现。

参考文献:

[1]房伟,张福起,影视作品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

[2]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3]大卫·波德维尔、汤普森著 , 曾伟祯译,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10月。

[4]达德利·安德鲁著, 李伟峰译 ,经典电影理论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