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2014-04-29于展清
于展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除糖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普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现在糖尿病发生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倾向.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3.2%[1] 因此,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长期有效的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1 诊断标准
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的症状,随机血糖≥1 J.Immol/L(20Omg/L)。②空腹血糖≥7.0mmol/L(126rag/L)。③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Yr),口服75rag葡萄糖后2h血糖≥l1.1mmol/L(20Omg/L)。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1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2]
2 健康宣教对象及内容
健康宣教的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还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这一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和监督病人执行良好的自我护理.健康宣教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患者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疾病,必须长期坚持治疗。② 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原则。③ 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培养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④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⑤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每日做好足的护理,预防各种感染。⑧ 了解糖尿病治疗、控制的要求,定期随访。
3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主张低热量、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反对精细加工及快餐食品,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一)主食:最好选用低血糖指数加入调节糖代谢、保肝护肾、对胰岛有滋养作用的食用中药的糖尿病专业食品。多种粗杂粮比精制食品要好。(二)副食:不可超过主食量。1.肉类——每日50-100克,只吃瘦肉、筋腱2个部位,其它部位均不宜食。水产品最优,禽类次之,牛、羊等畜肉类也宜。2.豆制品——如常人食量,重度肾病宜限量。3.蛋类——只控制蛋黄食用量,以鸡蛋为例,每天应少于一个蛋黄,因其胆固醇含量高之故。4.食油——以色拉油为佳,普通植物油用量每日不超高25克。(三)蔬菜类:于主食配合,不可取代主食。宜多食——苦瓜、冬瓜、洋葱、芹菜、嫩黄瓜、黄瓜、白菜、西红柿、豆芽、菠菜、海带、紫菜等,以增加膳食纤维含
量,纤维素可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高峰.
4 运动疗法
规律的运动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降低体重,降血脂、缓解轻、中度高血压,促进血循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游泳、跳舞等需氧运动。活动持续时间为20~40分钟,每日1~2次,每周坚持4~5次。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5 药物护理
(1) 口服药物的护理 ①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通常在餐前半小时口服,服用时应注意剂量过大或饮食不当,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因此服药后要按时进食。有5%的病人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和体重增加,体质肥胖者应少用或与双胍类配伍应用。②双胍类口服降糖药通常降糖灵于进餐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在饭后服用。常见的副作用为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应从小剂量开始,饭后口服。③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炎病人应忌用。服用时应与第1口饭同时嚼服[3]。
(2)胰岛素不良反应的护理 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 。对于低血糖反应者,应及时检测血糖。大多数低血糖反应仅通过进食葡萄糖或含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即可缓解,严重者可静脉推注葡萄糖40~60ml,并静脉滴注5%~10%葡萄糖直至血糖平稳[4] 。注射部位的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可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恢复。因此,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2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2次注射点距离大于2cm,或改用人胰岛素后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5]
6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6],因此应重视病人的情绪反应,向病人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要教育病人对疾病既不能轻视、盲目乐观,也不能悲观失望、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从糖尿病病人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着手,用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修养,鼓励病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情绪,消除引起情绪波动的因素,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通过健康教育,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改正不良习惯,保持乐观情绪,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充分发挥自我保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孙红娟.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3):111
[2]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o5:166~167.
[3]郭希玲。中华中西医杂志[J]2007.5(2):93
[4]管庆波,姜秀云.糖尿病与低血糖[J] 山东卫生科技教育,2009,(8):34
[5]程连心.时珍国医国药[J]2009,20(8):2072
[6]威以勤,陳超刚.烹饪实践课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