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四个“忽视”的思考

2014-04-29赖道瑜

中学理科园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化学实验教学科学精神

赖道瑜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四个“忽视”的阐述总结了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基本操作;过程与方法;科学精神;化学基本观念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发展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科学探究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主题以体现其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反观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实验教学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忽视”。

一、忽视了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新课程虽然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药品的添加、物质的加热、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胶头滴管铁架台的使用甚至火柴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不规范,甚至不少学生不会操作。问题出在哪里呢?课时不足、评价考核方式的局限性使得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实验是看教师演示,真正让学生进行练习的少,仪器重复使用练习的机会就更少更谈不上强化。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发展。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环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忽视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进行科学探究,其结果与纸上谈兵没有两样。教学实践表明:化学操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递进性、强化性。一般要经历模仿、练习、强化、应用四个阶段。因此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示范、讲解,在教学时还要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强化,切实达到课标中7个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考核评价,以促进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但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目光聚焦在科学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没有体现认识物质的思路与方法,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如《稀酸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很常见的:

在探究稀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通过复习之前零散的酸的一些性质,让学生探究:1.酸与指示剂作用;2.酸与金属反应;3.酸与盐反应;最后探究新知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样的教学,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有动手探究得出稀酸的化学性质,实际上且不论该过程是否符合科学性,首先这样的教学关注的还是知识本身,缺乏了通过实验这样的载体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像木偶被动探究,教师说一点,学生探究一点,而没有思考为什么要探究稀酸与这些物质而不是其他物质的反应?

美国学者福克指出“在了解杜威对‘知识是什么的回答时我们记住重要的事情是除了过程,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杜威认为,除了探索研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知识的获得过程比知识更为重要,化学实验如果仅仅是呈现结论性的东西而将“过程与方法”过滤掉,那就大大的失去了它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又要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如《稀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先复习物质的分类,而后探究稀酸能否与各类物质发生反应,学生可自选各类物质代表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出稀酸的化学性质。

三、忽视了对科学精神的挖掘

当前,初中生存在提出问题能力欠缺,质疑精神缺乏,意志品质薄弱的现象,实际上是科学精神缺失的一种表现。课本中的经典实验都不是与生俱有的,都是经过科学家们长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总结产生的,因此都蕴藏着重要的科学精神。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由于当时燃素说已成为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化学理论,拉瓦锡在研究了化学史的概况和前辈化学家的工作之后,发现了燃素说与实验事实的矛盾,并决心解决这一矛盾,他在重复前人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了所得结果的正确解释,做出了化学发展上的不朽功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强调了实验是认识的基础,他的治学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他在研究中一直遵循“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的原则。这种尊重科学事实的思想使他能把前人所作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而不是教条,从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敢于进行理论上的革命。

但是反观我们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对科学精神的挖掘,错过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

科学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科学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促进作用,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史介绍与实验相关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科学精神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忽视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观念

研究表明: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化学教育家宋心琦教授也指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某些化学基本观念的载体。但反观我们的教学还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上,对概念、原理也主要强调其定义内容,忽视了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例如水的电解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教师还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得出水在电解中的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并用通俗的“负氢正氧”方便学生记忆。忽视了这个实验背后的基本观念,如元素观、转化观、微粒观等基本观念。随之,学生很容易犯诸如水是由水元素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漏写反应条件的错误。长此以往忽视观念的建构,势必影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结果就会出现化学知识虽然学习了很多,但在生活中出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又不会从化学的思维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际上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可以用于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具体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化学实验一方面能为学生形成观念提供直观、真实、有效的感性认识材料。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化学实验中积极主动的探究,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因此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认真的剖析实验,分析该实验能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设计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在教师引领之下,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究,深刻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自觉建构化学观念。

总之,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高其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化学实验教学科学精神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