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
2014-04-29孙留洋李超
孙留洋 李超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分析CT扫描影像。结果特异性征象显示主动脉真假两腔31例(96.87%),分离移位内瓣膜31例(96.87%)。非特异性征象的显示为主动脉不规则扩张32例(100.00%)、主动脉壁变厚且钙化28例(87.50%)、附壁血栓7例(21.87%),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96.87%。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而且具有快速、准确、方便、价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64排螺旋CT;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价值
人体正常动脉血管由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紧密贴合,承载血流的通过。动脉夹层指的是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并扩展,继而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撕裂样疼痛表现[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性心血管疾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临床主要检查手段有CT血管造影,磁共振、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等[2]。现将我院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5-78岁,平均(62.8±1.2)岁;21例高血压疾病史,8例无高血压疾病史但入院时血压已经明显升高;26例急性起病,慢性起病6例。临床主诉:突发性的剧烈性的胸痛、上腹痛,向背部及腰部放射。治疗情况:好转或稳定后出院23例(71.87%),死亡9例(28.13%)。32例患者血管造影确诊2例,超声检查确诊25例,手术证实5例。
1.2诊断方法选用美国GE Optima CT660型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检查,设置层厚为0.625mm、螺距为0.984,并行三维重建。25例患者施行胸部增强扫描,2例因腹部症状入院者施行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同时根据实际扫描结果、病变累及的范围等情况角色是否增加胸部CT扫描或增加扫描的层面,5例施行了延迟动态CT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造影剂(50-70ml)以2m/s的速度输注进肘前静脉,且扫描延迟时间25s。
1.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依据传统DeBakey分型方法进行分型:①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的近端、夹层延伸到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止于无名动脉近端,病变范围仅在升主动脉;②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撕裂口的起源在升主动脉的近端;③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撕裂口的起源在主动脉弓与降部交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向下延伸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3]。
2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均获得清晰的扫描图像,造影增强提高了扫描效果,体现了CT扫描的优势。图像分析诊断为:Ⅰ型9例(28.12%)、Ⅱ型21例(65.63%)Ⅲ型2例(6.25%)。31例(96.87%)患者螺旋CT扫描表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特异性征象:31例(96.87%)主动脉腔内密度不同的真假两腔,其中6例假腔内没有造影剂进入而呈现低密度改变,5例患者延时扫描发现假腔内存在造影剂增强现实分离的真假两腔内瓣膜,2例患者因为造影增强效果而发现被掩盖的内膜钙化影;31例(96.87%)可见分离或移位主动脉内瓣膜影;13例(40.63%)内膜增厚或钙化;6例(18.75%)内膜破裂。非特异性征象表现为:32例(100.00%)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隔断管径的比例不均匀;28例(87.50%)主动脉壁变厚且钙化;7例(21.87%)附壁血栓,管腔不规则性变窄;32例患者中31例诊断结果与实际相符,诊断准确率96.87%。
3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种致命性疾病可见于儿童期到90岁,但多见于60-70岁。主动脉剥离可发生于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全程,有时可累及冠状动脉及颈动脉[4]。常伴马凡氏综合征及主动脉缩窄等病变。患者常伴高血压或血压突然升高,发病有时与强烈的体力活动和情绪紧张有关。该病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死亡率极高[5]。临床表现为:①突发剧烈胸痛、上腹痛;②大汗淋漓、恐惧忧虑,恶心呕吐或昏厥;③可有充血性心衰、脑血管意外、截瘫;④常呈休克状态,而血压、脉搏异常;⑤心脏或胸背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而临床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具有上述临床表现;②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张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壁有分层表现;③影像学检查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往临床因缺乏科学诊断手段不能及时确诊而延误了治疗,现在随着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就可确诊,由此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死亡率[6]。不同患者由于病变位置、内膜撕裂口、病程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双腔征表现。螺旋CT扫描快捷、造影剂的用量小,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组32例患者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达到96.87%。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能快速、准确的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且具有快速、分辨率高、费用低等优点,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立军,乔宏伟.主动脉夹层22例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7):998-999.
[2]张兆琪.心血管疾病64排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6-228.
[3]楚延清.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2,32(10):98-99.
[4]杨群顶,王良东,孙培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3):270-271.
[5]邵晓栓.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3):64-65.
[6]荘高明,叶海鸣,林波淼,叶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1(2):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