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引擎

2014-04-29

NBA特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联赛非洲球队

史蒂夫·纳什(Steve Nash)在赛季后程逆转了朗多(Rajon Rondo)重新登上联盟助攻榜榜首,随后诺维茨基(Dirk Nowitzki)率小牛成功登顶并捧起总决赛MVP奖杯,而选秀前7位也史无前例地出现了6名拥有国际背景的球员,NBA近年看似没落的国际风暴,突然有了抬头的趋势。而今年夏天的停摆,给了NBA一次对世界发起逆袭的机会,在德隆·威廉姆斯(Deron Williams)这样的大牌带领之下,许多球员都表示了想要奔赴海外的意图。其中就包括了如杜兰特(Kevin Durant)、小斯塔德迈尔和霍华德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欧陆战场

1946年11月1日,来自意大利的汉克·比亚萨蒂(Hank Biasatti)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国际球员。在之后的七十余年中,NBA的国际球员从最开始的奇货可居到现在的如过江之鲫,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大量欧洲外援涌入NBA,并迅速成为所在球队的主要力量,其中就有如迪瓦茨、彼得洛维奇和萨博尼斯这样的优秀球员,正是他们为日后加盟的欧洲同行们铺平了NBA之路。所以,从那时起就有一种说法:NBA正在被欧洲同化。但与此同时,NBA也影响着欧洲篮球的模式。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梦之队让全世界大开眼界后,最先对NBA产生兴趣的,正是欧洲国家。他们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系、积极培养二、三线球员,还用完整的联赛制度促使青少年们快速成长。2006年状元巴格纳尼(Andrea Bargnani)就曾表示,自己18岁时就已经习惯了职业模式:他所在的贝纳通队每年最多要面临78场比赛,包括意大利联赛和欧洲联赛。

而猛龙队的球队副总裁、前贝纳通俱乐部总经理、被称为“欧洲韦斯特”的杰拉蒂尼(Maurizio Gherardini)也说:“在一次次激烈且残酷的较量中,我们的球员不只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懂得在比赛中充分运用。所以,他们的成长速度相当惊人。”

同时,欧洲篮球也注意到了NBA对于阶梯力量培养机制中的一些不足。美国球员在高中和大学时代,所参加的比赛数量远没有欧洲球员那么多。如马刺主教练波波维奇(Gregg Popovich)所说:“所有的欧洲球员和教练,一直在做一些我们忽略的事。”对于这句话,生于美国却在近20年里先后以球员和教练的身份亲历着欧洲篮球的大卫·布拉特(David Blatt)给出了更明白的解释,这位贝纳通队主教练表示,在美国许多人的篮球之路是从街头开始的,于是他们理念就是一对一,而不是五对五。而欧洲球员从小接受的就是精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以及永远以团队为第一位的理念。“我仍是相信,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在美国,但受着最好教育和培训的球员不在那里。”布拉特总结道。

除此之外,NBA全球化脚步加快,更多人因此而折服在它的商业运作之成功下。但事实上,欧洲篮球自身的联赛运作和规模受到NBA的影响,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培育出巴塞罗那和皇马等超级劲旅的西班牙联赛,在商业运作上十分老成。除了得到大赞助商一掷千金,花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欧元来购买冠名权的同时,他们更是在市场推广上敢于向足球叫板——除在足球推广最好的城市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还“勇敢”地冲击足球比赛时段,公开和足球抢观众、抢球迷。在电视转播上,更是毫不手软。西班牙篮协近几年和国内主流电视台达成了篮球联赛转播协议:只要有篮球联赛的比赛,电视台都必须转播,并且要在次日重播,大大地提高了篮球联赛的知名度。

欧洲篮球国家众多,职业俱乐部数量也远远超过美国。仅参加每年欧洲俱乐部联赛的顶级俱乐部,就有来自13个国家的24支球队。这些国家各自有10支以上的甲级俱乐部队,所以如果算有质量的俱乐部,欧洲的球队是美国的四倍,职业球员数量远远超过美国。此外,还有两年一届的欧锦赛以及欧洲杯挑战赛、亚得里亚海地区联赛、波罗的海地区联赛等等,全年可参加的赛事数不胜数。

毫无疑问,欧洲篮球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滚雪球般壮大起来,与他们良好而完整的机制以及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他们同样懂得借助NBA这个巨人的肩膀。欧陆战场已经成为渴望成长的年轻球员的首选,而欧洲篮球不会放过网罗这些准NBA球星的机会,因为这些能够帮助俱乐部吸引更多来时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影响力——即便这些美国少年的风格不见得合适欧洲篮球团队至上的篮球理念,即便他们或许只是把欧洲球队当做登陆NBA的跳板。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欧洲豪门都卖NBA的帐。在很多NBA球员谈到转投海外的时候,莫斯科中央陆军队都是出镜率极高的一支球队。良好的财政以及出众的实力,都让这支俄罗斯球队备受关注。可中央陆军队的态度颇有骨气,他们并不会对美国的大牌明星们另眼相待。“从商业角度出发,我们是不会与那种赛季中途就要走人的球员签约的,我们也不会考虑那些只来打一个赛季的球员。”中央陆军队的新闻官尼古拉·琴科维奇很清晰地表明了球队态度,“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长久的胜利者,不考虑短期利润。除非在季前赛或者欧洲杯中发生伤病,否则我们是不会考虑签其他人的。”此外,在欧洲豪门中,对NBA球员有传统偏好的两支球队希腊的奥林匹亚科斯和帕纳辛纳科斯或许也都无法对NBA球员敞开大门了,因为前者正在裁员,而后者则面临财政困扰。

亚洲吸金地

与欧洲相比,亚洲篮球起步更晚,发展也更为缓慢。但亚裔球员与NBA的渊源一点不比欧洲少,1947年,日籍美国人三阪亘正式加盟纽约尼克斯,成为了名义上的“亚洲第一人”。1981年,金州勇士也曾在选秀大会上选中了日本巨人、2.28米的冈山恭崇(Yasutaka Okayama),只是最终没有与之签约。随后,以宋涛、马健为代表的中国球员遗憾地与NBA擦肩而过。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姚明在NBA赛场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亚洲篮球才逐渐成为世界篮球舞台的新宠。如今,NBA在赛季开始前总要派出球队不远万里来到亚洲,季前赛的声势搞得比常规赛还要风生水起,亚洲各国的篮球运动员很多都在NBA夏令营训练过。中国作为商业潜力十足的市场,每年来进行商业活动的球星更是数不胜数。而随着外援的引入和联赛机制的健全,亚洲篮球也开始初具规模,典型的代表就是我们的CBA联赛。

拉苏·萨兰哈德(Rasul Salahuddin)毕业于美国加州长岛大学,曾经随NBA大使队征战亚洲超级联赛,与中国男篮大战七场,也曾经是CBA联赛最炙手可热的外援。他表示,在CBA打球一点不轻松,因为球队和球员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曾效力首钢的外援乐万·阿尔斯通(Levan Alston)也回忆道,虽然他在首钢队已将近四个赛季,但却一点也不敢倚老卖老,因为竞争太激烈了。他的训练比以前更加刻苦,每天练习投篮次数不会少于300次。阿尔斯通说,CBA发展很快,每一年都有一些新的进步,每年都会有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涌现。

在CBA的带动下,韩国和日本的职业联赛也出现了许多外援的身影,而西亚各国更是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于篮球的投入力度。伊朗男篮主教练马蒂克(Paul Mattick)就表示,他们当初制定了五年计划,确定了以学习塞尔维亚为方向的发展目标。而在2007年亚锦赛夺冠之后,伊朗政府又进一步增加了发展篮球预算,将大笔资金投入到篮球联赛中,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最后成就了国家队的再次问鼎。与此同时,约旦队在获得世锦赛入场券之后,同样将原因归结于联赛的成功。由此可见,吸收“外援”加盟只是一个表象,其真正意义在于推动国内联赛的发展。

很显然,引进外援甚至“归化”外籍球员,或许已经是目前亚洲各国在短时间内能够找到的直接、也是最快提升本国篮球水平的途径了,但是长远角度来讲,建立起完善的后备力量培养机制,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最佳途径,虽然这对于亚洲来说或许需要登上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

至于球员的水平、比赛的水准以及高强度对抗和技战术的应用,与欧洲联赛相比亚洲联赛目前仍旧有不小的差距,这里显然不是适合NBA球星保持状态的最佳战场。来到亚洲赛场的球员,也大多以被NBA淘汰的球员或者退役的球星为主。不过,亚洲对于NBA球员来说还是有一些吸引力的。兰斯·杨(Lance Young)是一位著名的经纪人,他手下的客户包括了鲁迪·盖伊(Rudy Gay)、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大卫·韦斯特(David West)这样的球星。对于球员选择的落脚点,杨认为在中国他们可以拿到最多的钱,“你可以挣到在欧洲两倍的薪水。中国的联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离欧洲联赛还有不小的差距。可是,如果只为赚钱,你可以去那里,挣到最多的钱。”没错,斯蒂芬·马布里(Stephon Marbury)已经在这里看到了“钱景”,所以并不排除抱着吸金的想法来到亚洲的球星。

还需要提及的是大洋洲篮球。此前,FIBA官方强烈表示希望将亚洲和大洋洲的篮球协会合并。虽然大洋洲的两个篮球强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篮球水准相对亚洲大多数国家要高出许多,但是他们的发展前景却并不乐观。澳洲国家篮球联赛是澳大利亚最高级别的职业篮球赛事。联盟发展最好的年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但是这些年联盟许多球队缩小球场规模去解决财政问题。一些俱乐部解散或者退出了联盟,联盟甚至一度曾因缺少资金接近倒闭。更为重要的是,篮球在大洋洲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正如来自澳大利亚的NBA球员安德鲁·博古特(Andrew Bogut)所说:“在那里,篮球仅仅是排名第三或者第四的运动,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人会关注篮球。”因此,“足球袋鼠”成功地从大洋洲转投至FIFA的亚洲区,刺激起澳洲足球的一股狂潮,这给大洋洲未来的篮球发展提供了借鉴的蓝国。但在此之前,除了本土的NBA球员之外,大洋洲暂时还不会得到NBA球星们的青睐。

非洲的希望

如果希望保持竞争状态,NBA球员会选择欧洲。如果希望提高知名度并且赚钱,他们会来到亚洲。提到非洲,没有一名NBA球员会想到那里打球,但对于球探和教练来说,这里却是发掘天才的圣地。

事实上,随着奥拉朱旺、尤因和穆托姆博(Dikembe Mutombo)在NBA的成功,非洲力量的崛起带给我们刺激和期待,NBA在非洲发掘人才的前景广阔无限。1994年,好莱坞电影《灌篮高手》上映,影片中凯文·培根(Kevin Bacon)饰演的篮球教练前往非洲大陆寻找灌篮高手。非洲球员,特别是高个子非洲球员的持续引入看似大势所趋。1989年之前,只有三位非洲球员在NBA留下过足迹。上世纪90年代,征战NBA的非洲球员上升到九位。从2000年到现在,12位非洲球员涉足NBA,不过这显然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十年前所想象的那样成为一种趋势至今没有出现。

非洲并没有为NBA输送大量的人才,原因在于非洲的篮球环境还相对贫瘠,时机也尚未成熟。“这是一个缓慢的开始,但你会看到它不断增长,”猛龙助理总经理,国际球探总监马萨伊·乌杰里(Masai Ujiri)表示,“我们离发现真正的人才还有一段距离。”

乌杰里出生于尼日利亚,他曾经在欧洲职业篮球联赛闯荡六年,是NBA篮球无国界计划非洲项目的负责人。乌杰里致力于发展非洲的篮球事业,休赛期大部分时间都在非洲,每年在那里举行两次训练营。

“目前一切都还在进行中,非洲球员已经来美国读高中和大学,或者是参加欧洲的职业联赛。就非洲当地而言,训陈设施、教练能力和比赛水准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到那时NBA球队才有信心直接从非洲签下球员。”

对那些有能力来到美国的球员而言,这个过程进展得非常顺利。俾斯麦·比永姆博(Bismack Biyombo)出人意料的在首轮第七顺位被选中,成为2011年选秀大会上的一匹“黑马”,在之前的2009年哈希姆·塔比特(Hasheem Thabeet)以榜眼的身份加盟NBA。而罗尔·邓(Luol Deng)出生于苏丹,他在2004年的选秀大会上以第七顺位被公牛签中,当时他才在杜克大学打了一个赛季比赛。在遭遇合同压力和伤病困扰之前,邓都是众人看好的全明星球员。来自喀麦隆的巴莫特(Luc Richard Mhah a Moute)在新秀赛季的表现就超出雄鹿对第二轮新秀的期望。

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天才球员没有得到机会,或是机会太迟。篮球界穆托姆博有关年龄的玩笑,堪比棒球界拉美球员篡改出生证明;如果职业球员想在年老之前大干一场,年龄问题无疑是最大阻碍。“我们的任务是找到更年轻的球员,他们可以从11岁就开始打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成长。”乌杰里说,“相反,如果你到17、18岁才开始打比赛,你就很难有机会实现突破。所以他们才会修改年龄-他们的起点太迟,他们只能在年龄上动手脚。”

在很多非洲国家,体育馆稀缺,比赛不系统,教练水平落后是阻碍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乌杰里回忆举办非洲训练营的第二年,他和小牛球探总监发现许多年轻有潜力的大个子。只有一个小问题:教练水平落后意味着球员球技粗糙。“那里的篮球水平相对落后,尽管我们有身高2.08米到2.13米的大个子,但他们没有技术,”乌杰里说。“我们决定推动后卫的培养,使得结构更为平衡。看过训练营的比赛,你会发现封盖远远多过跳投的次数。”

27年前,“状元秀”奥拉朱旺闪耀NBA选秀大会,但现在非洲大陆的贫穷、健康隐患、政治纷争问题还是削弱了大家对NBA的关注。和生活大多数事情一样,时机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哈基姆和贝他们选择在错误的时候加入NBA,”乌杰里表示。“那个时候曝光率不够。没有网络。没错,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当时的名气赶不上姚明现在的影响力。也不像吉诺比利,这些人都代表了他们的国家。我们却没有这样的球员。换做是现在,哈基姆在非洲的影响力肯定无法估量,因为现在很多小孩可以从电视上看到他。还有迪肯鲍,很多小孩都会有机会一睹他巅峰时期的风采。”

NBA也看到了非洲大陆这片大有潜力的篮球市场,他们将延续其在欧洲、南美洲、中国和印度的策略,对非洲市场进行开发。事实上,NBA已经举行过多次内部会议,讨论如何使非洲篮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正着眼于非洲,做商业方面的打算。”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David Stern)表示。

的确,按照目前非洲球员大量涌入美国的势头,也许再过几年,就会出现下一个奥拉朱旺或穆托姆博。而现在,比永姆博,罗尔·邓,巴莫特甚至包括塔比特等非洲球员正扛着这支原本应该熊熊燃烧的非洲篮球火炬。

猜你喜欢

联赛非洲球队
一道美国数学竞赛题的推广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菜鸟球队菜鸟兵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