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应从“知识化课堂”向“生命化课堂”转变

2014-04-29朱文光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摘 要: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化课堂”,它是以知识为本、知识至上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化课堂”,提倡以人为本. 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完成从“知识化课堂”向“生命化课堂”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知识课堂;生命课堂

[?] 案例简介

近来我市的一所三星级学校开设对外公开课,笔者应邀参加听课,执教的教师有12年教龄,执教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四(苏教版)第3.2节“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该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有两点:

1. 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 能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倍角公式,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其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其次,进行新知识传授.

教师:如果我们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学生1到黑板上推导S2α,C2α,T2α的公式,比较顺利.

教师: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α或cosα形式的式子呢?

学生2到黑板上推导,比较顺利.

再者是倍角公式的应用举例:讲解例1时, 教师给出了6道直接或较简单间接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的求值题. 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然后教师提问对答案,接下来讲解例2.

例2 已知sinα=,α∈

,π

,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课本上的原题)

教师:准备用什么公式去处理?

学生3:已知条件中的角是α,欲求式子中的角是2α,用二倍角公式去处理.

学生口述,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然后讲解例3.

例3 在半圆形钢板上截取一块矩形材料,怎样截取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

教师:要求这个矩形的面积最大值,我们应当建立关于面积的函数解析式,请问以哪个角为自变量?(课本上的原题)

[D][A][B][C][O]

图1

学生4:可以取∠AOB=θ为自变量. (没有说明理由)

教师:很好,那我们就来共同完成解题过程吧. (教师边说边写,学生随声附和)

讲完例3后,最后是基础练习.

用倍角公式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112°30′cos67°30′;(2)1-2sin215°;(3).

以上练习学生在座位上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此外,还有若干提高练习题,最后是课时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 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思考

从整个课堂教学的状态来看,教师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学习得很认真;学生运用二倍角公式解题的正确率比较高. 在很多教师看来,这是一堂实在而又体现改革精神的课.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除知识点以外,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更多的收获呢?笔者认为很少. 如果我们透过“扎实”这一表面的现象,就会发现“扎实”的背后仍然是对教材内容的严格执行与复制,教师建构的是“知识课堂”,没有构建体现课程的创新与开发的“生命课堂”.

“知识课堂”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它是以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 目前,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要创设“生命课堂”. 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认识往往成为抽象的言论,停留在教师的嘴上,而没有落实到教师的具体实践行为中,这种认识与实践行为的脱节,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改革.

[?] 知识化课堂的特点

如何把“知识化课堂”转化为“生命化课堂”?我们有必要对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作探寻和透析. 那么,“知识课堂”有哪些常见的特征呢?

1. 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假性关注”

从教师制订的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上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目标是围绕着知识点而制订的,课堂的教学就拘泥于二倍角公式的掌握;拘泥于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题. 这种知识中心与知识至上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会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 这里注重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是一种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假性关注”.

2. 教学设计呆板守旧

从教师的教学进程上看,教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思维方式,牢牢遵循“复习铺垫、以旧引新、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的原则,从教材出发,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成了对知识的注解与记忆过程. 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只要生搬硬套二倍角公式去解题即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工作不仅缺乏创造性,而且在单调乏味的知识游戏中教师对教学没有了最基本的兴趣与信心,更谈不上从事这种职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3. 对人的培养的“短视化”

从当堂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知识点是落实的,但这种效果往往是短视的、表面的. 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来看,我们更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所受到的压抑:因为问题的设计缺乏挑战性,学生不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因为层层的练习设计,学生无须用脑,反复地机械操练、一遍遍强化. 这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学生需要在“生命课堂”中进行真实的数学学习,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4.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作祟

在很多教师看来,“知识课堂” 与“生命课堂”是一对矛盾. 要实现生命的意义,就会丢失基础的扎实.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实施“知识课堂”可以做到基础的扎实,实施“生命课堂”的结果是成绩会下降. 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唯知识”的,但是为了确保考试的成绩,宁可采取这样的教学.

第二种状态,教师的主观意愿是想实施“生命课堂”,但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习惯的行为方式,使教师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控制意识,欲把学生拉到教师行进的轨道中.

第三种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开,因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于是教学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学生则被放到天边.

第四种状态,新的秩序开始建立,由于教师对实施“生命课堂”的目的性缺乏思考和认识,在教学中往往为实施而实施,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的成绩开始下降,便对开放产生怀疑,于是又回到从前的状态.

在上述这些状态中,教师表现出“要么就收,要么就放”的教学行为,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些教学行为的背后,是一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困扰着教师,成为阻碍教师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

[?] 向“生命课堂”转变的策略

课堂的重构就是要在批判“知识课堂”弊端的基础之上,将“生命课堂”的理念与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之中.从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总结的经验来看,“生命课堂”的重构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树立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理念

首先,课堂中的“知识”与“生命”的关系理解上,知识是手段,生命发展才是目的,掌握知识要为学生生命的发展服务. 课堂中的生命含义就是教学的工作始终要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不能把学生“物化”. 其次,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必须放弃传统教师观中的师道尊严,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再次,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承担起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等新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角色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让这些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2.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对教材富有个性化的解读.认真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他还负有课堂的延伸和发展的责任. 教师创造性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就本案例来说,可以从问题“sin2α=2sinα,cos2α=2cosα,tan2α=2tanα成立吗?”开始,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检索与这问题相联系的旧知,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挑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对“人”的关注首先应表现在开放的教学设计上. 如本课例1的教学,给出sinα=,α∈

,π

之后,可以问学生能够求出哪些值. 除了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之外,还可以求sin4α,cos4α,tan4α;sin8α,cos8α,tan8α,…的值, 还可以sin,cos,tan,sin,cos,tan,…的值,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另外,教师不要用各种预设的答案去套学生,而是要有渴望意料之外发生的开放心态. 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有深层次的关注.

3. 重结论但更重过程;关注学科(知识),但更关注人(生活)

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都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平等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就本案例来说,教师可以首先拿出例3这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交流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思考与交流,本节课的知识就会逐渐被学生发现出来.

[?] 结束语

“生命课堂”的本位在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有思想的人. 教学过程应追求学生的人格体验和学科修养,应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个人(具体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关注人的情绪、情感生活(兴高采烈或冷漠呆滞,其乐融融或愁眉苦脸);关注人的人格养成、综合素质,知识学习的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学科修养养成的过程. 学生升学了,竟想卖掉所有的教科书或集体烧书,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所以,新课程意义上的课堂要追求知识与生命的和谐,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质疑——催生语文生命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用“互动”构建生命课堂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