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2014-04-29秦永红邓永军
秦永红 邓永军
摘 要: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讲究教学过程的动态美、塑造教师形象的个性美、注重课堂体验的唤醒美、激励学生创造的时间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使教材、学生和教学手段诸要素实现最优化组合,创造出最完美的语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审美性
在《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刘国正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其中,科学性使语文教学有条有理有序,而艺术性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有形,两者相得益彰,使语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娴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因而,审美性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目的和任务之一,语文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因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美点,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辟多样化的审美通道,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使教材、学生、教学手段诸要素实现最优化组合,创造出最完美的语文教学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不仅有关于风光景物描写的自然美,也有涉及不同时代背景之下不同人物生活、工作实践过程中的社会美,更有囊括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美。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不能只流于表面,简单地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词句或者作品所描写的景物美、形象美,而应当结合作家的个性与特定的写作情境,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点,揭示出文中作者通过各种客观美的描写所要表现的深层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实现由表及里,透过文字表面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
二、讲究教学过程的动态美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应当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要把学生推到学习的最前沿,使他们学会主动探索知识,自觉提高能力。而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知、情、行的统一,情感是动力,是催化剂,因此,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所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育人摇篮。
讲究教学过程的动态美,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抓导入,创设情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也是引导学生审美的第一关。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或引述故事、抒发感情,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力求上课伊始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审美主体的角色。其次,抓阅读,体验情趣。只有把“读”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揣摩和体味具体语境中的情感,才能获得美的感受和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只有自己去体验和感受了,最终才会真正融入心灵,这样获得的审美情趣才会更丰富深刻。第三,抓美点,启发想象。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发掘文本中的内在美点,揭示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美或形象美等各种客观美所表现的深层性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领略到文本在语言、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表层美,而且深悟到这种“美”隐含的高尚情趣,净化学生灵魂,提升个人素养。
三、塑造教师形象的个性美
教师要在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敢于大胆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充分发挥自己的悟性、特长,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呆板到鲜活,由单调到丰富的变革,并使之具有鲜明的标志,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个性。
在这里必须明确,授课的个性不等于教师的个性。前者容纳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它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灵活充分地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从而实现总体目标的一种具体运用;是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熟能生巧之后的一种创造,是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体现。它遵循的是一种合乎规律的自由,始终坚持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修养、良好的艺术悟性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能灵活驾驭课堂,与学生进行和谐的双向交流,有效地实践素质教育目标。
四、关注课堂体验的唤醒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关键是要通过体验来实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情境的想象,来引发心灵律动,感受美的召唤和生命的体验。这里的体验是一种生命的探寻和精神的升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追索文本的语义内蕴,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同构反应,形成一种生命的美好体验,获得心灵的净化,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
五、激励学生创造的实践美
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中的美,还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由欣赏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反馈。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需要有扎实、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文本之余,还应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从美感的输入变为输出。阅读是审美,而写作是更高级的综合性很强的审美创造活动,这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求异,独辟蹊径,把张扬个性的创造思维落到实处,学会表现美、创造美。此外,声情并茂的朗读、针锋相对的辩论、震撼人心的演讲、生动活泼的即席发言等口头表达方式,也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途径,不容忽视。
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学生经由了不同成长阶段的语文学习,能够更加清楚美的本质和要求,树立科学的审美观,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