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导航
2014-04-29蒋琴
蒋琴
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传承主渠道,而数学阅读应该是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终生学习和学生主体,我认为数学阅读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我们年级组确定了《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下面结合课题组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谈谈我对数学阅读的思考和想法。
[教学片段]
师:比较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发现?按几比几放大的呢?
生1:1比4。
生2:1比2。
生3:2比1。
师:到底谁是正确的呢?看看书,找到正确的答案。
[片段说明]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偏差,产生了矛盾,该如何处理?是常规性地组织学生讨论,还是另辟蹊径?李老师从本组课题研究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了阅读教材的机会。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思考中存在的问题,将阅读所得充实到自己的思维中。这无疑是对学生的信任,这份信任既是基础于对学生的了解,更是对学生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给予。这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必须学习的一种敢于尝试的精神。
[教有所思]
阅读教学,历来被语文老师所青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何尝不需要学习阅读,何尝不需要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经历数学阅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往小了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读中思、读中悟的习惯。往大了说,这也是学生亟待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当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当阅读成为一项基本技能,当阅读成为兴趣爱好,孩子的数学素养还会差吗?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一、创设情境,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阅读。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学中把生活情境呈现出来,组织学生充分阅读,获得数学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负数的认识时,教师呈现这样一段阅读文字:泰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海拔为5m左右。2008年平均气温14.9℃,一月平均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9.3℃;最高气温是在7月,达到了37.6℃。今天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是-2℃。在这段文字中,刚刚认识过的负数知识,就融合在对家乡的介绍中,学生读来分外亲切,兴致盎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2.巧设认知冲突,增强学生阅读动力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下疑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焕发阅读热情。
3.适时适度延伸,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数学史实、经典数学案例、中外数学家的名言故事等,对小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学习过程中,适时适度呈现这些阅读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王国的无穷奥妙,从而喜爱上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教学内容后面都安排了数学阅读材料:“你知道吗?”数学老师要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美好的数学情感。
二、指导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1.传授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巧
无论是教材的阅读,还是习题的阅读,我们都要求学生一般要做到“三读”,即粗读、细读和研读。研读时,要求学生能够抓住关键句和重点句反复阅读,仔细推敲,领会其内涵和含义。例,学生在阅读小数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能抓住“末尾”这个重点词,通过举例等方法理解它的含义。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能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思维逐渐严谨缜密。例:教学“求最大公因数”,生阅读课题后,师让生质疑。学生提出“什么叫公因数?”“怎样求公因数?”“用什么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等问题。经过学生提问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驱动下,会自觉主动地阅读课本,寻求方法。又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在学生阅读了平行线的定义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会出现什么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抓住关键,多问为什么,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阅读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必须把动手操作与阅读思考结合起来。如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学生把圆等分拼成近似长方形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圆形:你发现了这个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拓展读物,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向学生重点推荐一些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丛书和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期刊、报纸,作为他们长期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把他学习到的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等知识讲给老师、同学听,与大家分享他的发现、探索的喜悦。久而久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还使数学课外阅读这一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的自主行为,形成一种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为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