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的旅游审美境界初探

2014-04-29栗惠英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秦皇岛诗词历史

栗惠英

摘要:旅游文学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充分宣传和大力传播这些旅游文学,能把我们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精华展示出来,在世界上树立起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形象。这不仅会提高它们所描绘美景的知名度,而且它们本身也将包孕着华夏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超越时空而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相映生辉,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关键词:旅游文学 诗词

旅游文学来源于古今文人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在游览观光中,通过相关联的旅游文学珍品,领悟到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风貌,以及生活在彼时彼地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的性格、命运和精神力量。秦皇岛的旅游文学中诗词颇多,主要是指吟咏秦皇岛风景历史的旧体诗词,据现存秦皇岛诗词较完备的文献载体《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明清两代的艺文志部分)所记载,我们发现秦皇岛诗词至少在四百首左右,参与创作的作者有二百多人,这些诗词从某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秦皇岛的历史以及历史中的秦皇岛。

从诗歌总体方面来看,时间跨度比较大,从汉末开始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建国后,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每个朝代都留有诗或词;从作者的范围来说,有皇帝如魏武帝曹操、隋杨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有文学家李白、杜甫、高适、王世贞;有政治家司马光;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还有其他一些曾在古秦皇岛任职的官员,这些人占诗人总数的一半左右。还有的是过路文人的游览留诗,建国后毛泽东来秦皇岛题诗,朱德元帅也有墨宝。从诗歌的形式而言,五言七言都有;有些是以单篇出现,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作者有感而发,也有个别是酬唱应和之作。

这些诗词内容丰富多样,有些是赞颂古秦皇岛的优美自然风光的,有些是对于秦皇岛古代历史神话、传说的品评感慨,还有一些是抒发对现实的感受。下面就从此三方面内容对秦皇岛的诗词进行分析阐释。

一、赞美自然风光的诗

辽阔无边的大海,巍峨青山成为历代诗歌吟咏不断的题材。历代作者大都从望海、观海等不同角度描绘大海的千姿百态:动荡的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万里生寒浪,千山咽朔风”(陈天植《望海》)、“千寻浪拍纷如雪,万叠潮来吼似雷”(邵速《秦皇岛》);“地尽忽惊山水合,怒涛千尺腾蛟龙”(彭延几《登五峰山望海》)大海那浮天载地的气概、那包容万物的含量、那永恒不息的动荡震撼着涤荡着人的心灵。秦皇岛环海周围是翠绿青山,海的动荡更衬托出山的肃穆与多彩,“一柱孤悬霄汉傍,千秋禹迹旧茫茫”(王日冀《喝石》)竭石山的高耸与远古、“叠嶂层峦果大观,不让太湖巫峡好”(龚应霖《游五峰山》)五峰山的奇特与妖烧、“满通花香俱是药,半山松老尽成龙”(李养和《登角山》)角山的奇崛与芳馨、还有黄台山、围春山、兔耳山、景忠山,还有山中的寺院,如角山寺、云峰寺等和村庄的描写。如果说大海的雄壮激发诗人的是无穷的想象,及一种参透古今豁达的胸怀,那么山的清幽与宁静引发诗人的是栖隐山林的沧浪之趣,“茅屋与尘隔,云峰自一关。五株陶令柳,数亩谢家山。”

二、人文景观的历史神话诗

秦皇岛的神话传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秦皇岛地区山海关孟姜女传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卢龙县古孤竹国旅游区伯夷叔齐的传说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马识途、李广射虎、萧显写匾、玄鸟生商等神话传说也陆续加入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求仙入海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以皇帝的尊名而命名的城市。秦皇岛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大体上可分为人物传说、景观地名传说、动植物传说、生活故事及少数民族传说,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为游人增添了新颖而引人入胜的旅游内容。神话诗歌把秦皇岛各地区看似平常的山水、貌似残破的古迹。装扮得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扑朔迷离,充满了奇异感、灵秀感,从中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性情,净化了心灵。从有文献记载的孤竹国开始一直到现在,悠远的时间赋予了现代的秦皇岛深厚的历史内蕴与不尽的历史神话,这也成为历代文人们吟咏的题材。

其中最多的是对历史上的伯夷、叔齐的感怀与赞美,从历史的见证首阳山、夷齐祠到其精神历来歌咏不断。“夷齐双骨已成尘,独有清明日日新”(司马光《题夷齐祠》)、“余观二士真天人,不降其志不辱身”(王霭《题夷齐庙》)、“清风洒古今,义气充天地”(何文晋《题夷齐祠》),孤竹清风带给后人的不仅是高山景仰的钦佩,更是由此而引发的个人内省与自我完善。“仰瞻遗像徘徊久,带得清风满袖归”(杜溶《题夷齐庙》),“自怜黎霍士,终愧采薇民”(东荫商《渴夷齐庙》)。其次是韩愈,因其郡望昌黎而有韩文公祠,“一代文章瞻北斗,千年忠义凛秋霜”(张琦《题韩文公祠》)是对其文学才华和人格品性的高度概括,“道统阐明千载绪,文章洗尽六朝尘”(沈义《题韩文公祠》)准确地表明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

三、边塞羁旅诗

山川之形胜,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古秦皇岛负山带水使其既为形胜之地,也是边塞的重关之阻。“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边塞题材成为其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从诗歌所涉及的内容划分,这些边塞羁旅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将边塞战争历史见证的山海关、长城成为作为主要的歌咏对象。“一关雄踞山海间,险隘不亚秦殷函”(赛尔赫《山海关》)、“雄关险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成德《山海关》)指出了山海关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军事价值,而“汉塞烽烟亭壁坏,秦城膏血土花腥”(吕履恒《山海关》)则指其在沧桑的岁月中历经战火的洗礼的深刻写照。另外榆关、卢龙塞等词频繁出现更显示出古秦皇岛的战略位置。

二是体现出一种积极浪漫的情怀和报国热情。在这部分诗歌中有“边锋警渔塞,侠客渡三干”、“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侠客的建功立业不慕名利,也有“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出自蓟北门行》)、“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颜真卿《赠裴将军星守北平》)将军的武艺高强。“勿效东山高卧稳,云霓犹冀慰苍生”(姚永锡《送郡守谢慎庭夫子归宁都》),秦皇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片土地成为无数人心中杀敌报国之地,也增添了士人们心中无形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是流露出战争的理性认识与思考。“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孤竹夷齐耻战争,望尘遮道且休兵”(胡曾《首阳山》)“榆关秋一代,慎莫动征擎”(王世贞《永平道中》)这些诗歌均流露出诗人对战争作出的。

以上主要分析了现存歌咏秦皇岛的诗词的主要内容,虽然有些诗词是应酬应制之作,但从这些静止的文字中,折射出的却是秦皇岛从古到今流动的历史文化,有人说秦皇岛文化是海文化,而从歌咏秦皇岛的诗词中感受到的却是多样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牧歌式的田园情调,隐逸文化,也有慷慨悲歌,驰骋疆场的边塞情怀,更有夷齐的孤竹文化等,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赋予这片土地一种灵气,那么飘渺美丽的神话传说又为其增添了一丝仙气,而厚重的历史呈现的却是一股正氣,集儒道文化于一体,集灵气、仙气、正气于一身,这就是诗词中的秦皇岛,也是历史凝成的秦皇岛。语

参考文献

[1]黄堆会主编.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14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秦皇岛诗词历史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关注诗词
孙婷婷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