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创译法在中文电影片名英文翻译中的应用
2014-04-29张亚楠
张亚楠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和谐地统一于一体,既能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又能反应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生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片名作为电影内容的最高度集中的概括,起到浓缩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發展,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为一项重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好的译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恰当的译名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埋没影片,成为阻挡酒香的“深巷”。近年,中国电影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走上了国际电影舞台。但是,一部电影要想真正的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赢得票房,除了电影本身,其片名的英译也是非常重要环节。
一、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几种方法
无论是中文电影还是英文电影,片名都是对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电影片名是浓缩了的电影语言,能够凸显影片的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奠定影片的感情基调。因此,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成为翻译的一个难题。据研究发现,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过程中主要有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及创译法等四个主要的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直译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反映源语片名的意思,翻译普遍忠实于原意,让观众对源语片名印象深刻。采取直译的片名多为表示人名、地名或其他名称的名词。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译作My Father and Mother,《幸福时光》译作Happy Times,《一声叹息》译作A Sigh,《画皮》译作Painted Skin,《赤壁》译作The Red Cliff,《天下无贼》译作A World without Thieves,《让子弹飞》译作Let the Bullets Fly。这些影片片名的直译都忠实地反映了源语片名中的信息,与影片内容保持了一致,甚至在语言形式上也与汉语完全对等。另一些则需要根据英语的特征,略微改变汉语的词序或结构,在总体上仍趋于同源语形式保持一致。如《孩子王》译作King of Children,《小城之春》译作Springtime in a Small Town。
(二)音译法
音译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发音的翻译方法。音译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使用较少,主要用于以人名、地名为片名的电影。因为这种翻译方法要求片名所涉及到的人名或地名为英语观众所熟知,这样音译的片名在保留了其汉语的韵律节奏外,又能以其异域特色吸引广大观众。如电影《周恩来》音译为Zhou Enlai,《成吉思汗》译为Genghis Khan,《花木兰》译为Mulan。
(三)意译法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持译名形式的对等,可能会影响影片内容的传达,给观众造成误解。因此在是使用直译,音译都无法准确传达电影片名内涵时,就需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意译强调最大限度的保持中文片名的内涵,因此要以改变片名的语言形式为代价。在具体操作时,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人传达原片内容,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如电影《刮痧》英译名为Treatment,就是采用意译的。“刮痧”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不为英语国家观众所熟知,若采用直译或音译都无法表现影片内容。而意译后的片名很好的揭示了影片是围绕“治疗”这一话题展开的。影片《圆明园》译作The Old Summer Palace,《喜宴》译作The Wedding Banquet,《不见不散》译作Be there or Be Square,《山楂树之恋》译作Under the Hawthorn Tree,《鸿门宴》译作White Vengeance。
(四)创译法
创译就是抛开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电影内容为基础,在对原影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英语对影片进行重命名。电影片名翻译经常出现直译、意译都难以恰如其分地表现原片内容,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的情况。这时为了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英语观众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为了增强译名的吸引力,就需要重新选词另译,再现原片内容。创译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电影《非诚勿扰》英译名为If You are the One,虽与原片名形式完全不一致,但英语观众可以从译名上猜出这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影片,充满浪漫气息。
二、创译法及其所体现的价值
以上所列举的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创译法都是中国电影英译的常用方法,但为了更大限度的体现影片中心思想,吸引英语观众,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在输出时选用创译法。原作者与译者的目的不一致时,译者在期间进行协调,直至最后达成最恰到好处的、最适宜的译作。创译法在翻译影片译名时更好的体现了片名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商业价值。
(一)信息价值
片名翻译中实现信息价值等值,就是要做到译语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影片。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碗》,讲的是围绕一个国际知名导演葬礼展开的一系列滑稽内容。该影片的译名之一为Big Shot,倾向于直译。英语观众在看到此片名时,是无法将影片和葬礼联系在一起的。而影片的另一创译名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既揭示了影片的主人公,也向观众透露了影片的主要内容。
(二)文化价值
片名翻译不仅是一个语际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词汇上的不对等。这时电影片名翻译就要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观众文化特征和接受习惯,采用创译法进行翻译。如张艺谋的战争史诗《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该影片的英译名The Flowers of War就明显地表达了影片所围绕的主题思想。
在影片文化价值的传达中,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受制于英语的文化。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之一也是要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与理解。2009年的国产电影《窈窕绅士》讲述了一个暴发户(孙红雷饰)因爱慕大明星而请求公关公司经理帮自己改造形象并成功的故事。该影片的英译名是My Fair Gentleman,套用了美国经典影片My Fair Lady的片名。该影片英译名既符合英语国家观众的文化习惯,又巧妙地传达了影片的内容,算得上是好的译作。
(三)审美价值
电影本身是一门影像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要注重音意俱美,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片名的创译讲求摆脱原文片名的束缚,深入把握电影的思想美学内容,对影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以实现译语的审美价值。如影片《大城小事》的英译名为Leaving Me, Loving You,“Leaving”和“Loving”在音韵上实现了英语的头韵美,又在形式上实现了对照,可谓一举两得。而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英译名为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通過“the Apple of My Eye”这一英语中表达心爱之人说法的习语实现了影片译名的审美价值。
(四)商业价值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备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要考虑商业因素。因此电影片名在翻译时要注意语言的灵活与吸引力,引起英语观众的共鸣,激发其审美愉悦进而产生观看影片的欲望。商业价值的凸显就要求创译时要大胆创新,追求神似。如根据我国经典传说改编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其英译名为The Butterfly Lovers。此译名在传达影片爱情主题的同时,又利用其译名的玄幻色彩吸引观众眼球,使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最佳影片奖的香港影片《岁月神偷》,其英译名Echoes of The Rainbow就以彩虹的色彩斑斓表现了影片中平凡人生活的多彩,同时又暗含了历尽风雨终见彩虹的艰辛。片名以其独特的美来吸引英语观众,实现其商业价值。
三、创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创译法在中国影片片名翻译过程中真正的实现片名的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商业价值,为影片的整体翻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创译法进行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的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一)英译片名与影片内容的对等
创译法本身就是对影片名再创造的一个过程。这个再创造就要求译者立足于中文电影本身的内容与思想主题上,对影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提炼,以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影片的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忠实传递与电影内容相关的信息。避免在原语的环境、习俗中通俗易懂,能充分表达电影的名称,换成另一种语言后,由于情况、环境变了,变得很费解的现象。
(二)遣词造句,应用英语语言的艺术形式
从审美价值角度考虑,将中国电影片名译成英语时,要用英语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中文电影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翻译后的英语译名,要形成一种意境,吸引英语观众。在语言上,译者可以通过节奏、语调、韵律、重音等手段,使片名琅琅上口,优美动听,传达情感意义,增强审美效果。在结构上,译者可以选择词组进行片名的英译,尤其是英语表达偏爱的名词词组,以符合英语观众的审美。另外,还可以在英译片名中使用修辞手段,如头韵、重复、拟人、矛盾修饰等,也会使片名生动、鲜明,同时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
(三)避开易引起文化冲突的差异
由于中英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创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在思维模式上,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直觉经验型,而西方哲学倾向于直线型、逻辑实证型思维。在语言表达上,中国人强调概括、总结,而西方人崇尚简洁。另外,尤其要注意中西方在宗教习俗上的差异,片名英译时避免造成冲突,否则,不但影响片名的商业价值,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中国电影的发展刚刚起步,而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更是任重而道远。电影片名的英译不仅仅是一项翻译工作,更是一项艺术创造。在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又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异同及翻译的可接受性,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实现英语片名与中文电影内容的对等。只有实现了影片信息、文化、审美、商业价值的英译片名才是真正好的译名,才能为中文输出电影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埃德温·根茨勒.当代翻译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冯为兰.中西方电影片名比较与翻译[J]. 电影文学,2010(08).
[3]贺 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 外语教学,2001(01).
[4]李春梅.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文化适应[J]. 电影文学,2010(18).
[5]周海容.中文电影片名英译原则和方法研究[J]. 吉林省学院学报,2009(08).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