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系列电影英雄形象分析
2014-04-29郑晗冰
郑晗冰
像爱情和死亡一样,英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膜拜和歌颂的对象,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英雄形象被搬上银幕。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十分青睐英雄题材,在美国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宣扬更是比比皆是。美国电影中英雄的创造不仅体现的是美国电影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美国的民族特征与文化形态。本文从复仇者系列电影入手,对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分析,试图找出电影这一媒介中英雄形象塑造和传播的特点。
从2008年起,漫威影业就“在下一步很大的棋”。当年 5月第一部《钢铁侠》上映之前,漫威就已萌生了打造《复仇者联盟》的念头,于是观众才会在影片的结尾中看到了钢铁侠被告知“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你一个超级英雄”;随后的《无敌浩克》、《钢铁侠2》、《雷神》、《美国队长》中也埋入了不少关于《复仇者联盟》的伏笔,顺水推舟向观众预告《复仇者联盟》。如今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都已成长为全球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主角,这一路以来的铺成也迎来了水到渠成的日子,于是英雄联手一气呵成。《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是由乔斯·韦登(Joss Whedon)编剧并执导,于2012年5月公映的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黑寡妇、鹰眼等超级英雄集结在一起,组成强大“复仇者”团队,共同惩恶扬善,为和平而战的故事。同时,在这部电影之前,还包括了《绿巨人》(2003)、《无敌浩克》(2008)、《钢铁侠》(2008)、《钢铁侠2》(2010)、《雷神托尔》(2011)和《美国队长》(2011)共七部电影。可以说,《复仇者联盟》之前的六部电影都算是这最后一部的预报片。经过对这一系列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分析发现,个人英雄主义、人本精神体现和商业化影响是其英雄形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一、个人英雄主义
除了最后一部《复仇者联盟》是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的集合外,每部电影都有固定的主人公,每位主人公都有着自己的英雄故事,这些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历史文化中对自我的肯定和崇尚个人独立与自由的精神。美国文化中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因此在这一系列电影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英雄们面临的都是需要独自解决一切困难的境遇。在《美国队长》中,罗杰斯要独自去拯救被俘虏的朋友;《雷神托尔》中托尔一个人被父亲奥丁放逐到地球;《钢铁侠》里史达克单独被俘虏至敌营;还有《绿巨人》中布鲁斯只能自己面对身体和精神的变化。即使是在各位英雄同时登场的《复仇者联盟》,每位英雄也经历了从自我到磨合再到团结的过程,这是美国独立自主精神的深刻体现。
这些英雄的另一个共有特点就是都具有正面的价值取向。这些英雄关心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或者捍卫和平和正义,这样的一种被赋予了人类崇拜和向往的英雄主义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的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影片中传递的崇高精神。在“复仇者”系列电影中,这样的价值取向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在《美国队长》中,罗杰斯最终为了避免飞机冲入城市造成伤亡而选择尘封冰原;《钢铁侠》中史达克反思战争决定放弃军火生产;《绿巨人》中布鲁斯无奈杀死自己的父亲,《雷神托尔》中托尔为保护小镇独自面对敌人,最终为阻止邪恶侵袭家园放弃回归地球的唯一道路;《复仇者联盟》中当地球遭到外星入侵时各路英雄共同抗敌。这些都引导观众朝向真善美、向往正义、和平等美好的理想。
除了正面价值取向的表达,个人英雄主义还有一些典型的表现。首先,英雄集超凡的智慧、善良的品行与英俊的外貌于一身。《钢铁侠》中的史达克,天才军火制造商,现代高科技在影片中的展现令人叹为观止;《美国队长》中的罗杰斯,虽然身体瘦弱却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最终因“好人”这一难得的品性被选为血清的实验者,获得强大的力量;《雷神托尔》中,托尔是北欧神话中主神奥丁的儿子,拥有所向披靡的雷神之锤,继承父亲的王位;《绿巨人》中布鲁斯成绩优异,知识丰富。这些演员也都是公认的著名演员,形象气质俱佳。其次,身经百战,具有顽强坚毅的精神,伤痕累累却都能化险为夷。主角不死几乎成了英雄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则。“复仇者”系列电影中,仅有《美国队长》中罗杰斯在与爱人的对话中冲向冰原,充满了英雄壮烈牺牲的悲剧色彩,却也在结尾处暗示了罗杰斯只是冰封并非死亡,以及他在《复仇者联盟》中的回归。第三,英雄们都是敢于反抗权威、坚持真理的斗士。《钢铁侠》中史达克反抗政府、集团压力,坚决放弃武器生产,《绿巨人》中布鲁斯反抗军队压制,最终重新变身,说明杀掉政府制造出的超级战士后隐匿山野,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自由、正义的理想和追求。
二、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在现今这个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生产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如同螺丝钉一般在自己的位置上工作着,逐步沦为工业的奴隶,这是一种对人性的异化,因此,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及对自由的呼唤都成为时代精神之主流。人们渴望有超级英雄来拯救自己,更希望自己就是英雄,能够有一天摆脱束缚,实现理想。人们之所以崇拜英雄,是因为个人借此强化自己身上的英雄情结,激发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及决心。美国电影将英雄情结贯穿在各类电影中,同时融合现实生活,将英雄形象塑造为普通与非凡的完美结合,生活化、大众化的具体形象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观众都为英雄所吸引,营造出一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的心理期望。在“复仇者”系列电影中则具体体现在凡人与英雄的结合、突破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个方面。
电影虽然是一种审美方式,脱离现实生活之外,但却不能否认其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英雄们都有普通的性格,褪下拯救世界的光环,都只是普通的个人而已。虽然《雷神托尔》讲述的是北欧神话中的人物,但在托尔身上我们也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普通人性格特征之体现。他拥有世间最强大的武器——雷神之锤,又将继承奥丁的王位,他表现出的冲动、好战如同普通生活中每一个热血的青年,但当他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后,他在地球的经历让他成长为符合神之准则的继承人,最终拯救了小镇,拯救了世界。《美國队长》中罗杰斯受父母亲影响,在二战中一心参军,却无奈身体素质差而屡屡遭到拒绝。这里的罗杰斯是个瘦弱的男孩儿,却每每在危险时都不惧威胁、勇敢面对,因此在拥有了超凡的能力之后还能践行“保持自我,做个好人,珍惜力量”的承诺,最终成为美国英雄,抗击邪恶。《钢铁侠》主人公史达克是一名典型的花花公子,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在被绑架后亲眼见到自己制造的高科技军火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因而决定带领公司放弃军火生意。《绿巨人》中布鲁斯是一名普通科学家,发现自己的问题后他试图控制变身,试图回归常人,但是当他历尽辛苦终于成功之时,却又因变异超级军人而选择变身,最终放弃爱人,归隐山林。《复仇者联盟》开始,便是神盾局将这些已经隐匿于普通生活中的人物集合起来抗击外星生物,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队长冰封数年,已经与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史达克依然是不羁却已经有了佩普与他的相守;布鲁斯成功控制了自己的脾气,在贫困地区治病救人;托尔也已经成为成熟稳重的领导者。这一系列英雄们终于集结在一起,为了保护地球而战。
观众之所以对这类电影青眼有加,是因为在内心中我们不满足于那些仅存在于神话传说或传奇故事中的英雄形象。这样现实中的榜样,更能唤起人们内心对英雄的渴望和崇拜。形象的现实激发人们将其身上的乐观、正义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电影唤起的内心的热血和乐观以及对美好的向往。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英雄身上找到自己或普通人的影子,这样的形象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期待,故而令人心动。英雄的形象令人热血沸腾,凡人的形象又让人倍感亲切、自然,这样两方面的人格在“复仇者”系列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成为其之所以掀起全球观影热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商业因素影响
美国电影中人物个性张扬,追求电影感官刺激,欲望宣泄和视觉新奇,作为一系列商业大片,“复仇者”电影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电影虽然有意识的将英雄从凡人蜕变的过程呈现出来,但由于受到传统、片长、票房等诸多因素影响,在片中也处处出现了使英雄成为英雄的各种巧合。《美国队长》中罗杰斯恰好就碰到亚伯拉罕医生,发现他的过人之处;《钢铁侠》中史达克心脏受伤,恰好就遇到能够帮助他的科学家;《绿巨人》中布鲁斯含有病菌的血液恰好就滴在了销往美国的饮料瓶中;《雷神托尔》中托尔坠落地球就恰好遇到了正在观测天象的科学家简,这一系列的“恰好”让英雄迅速成为英雄,似乎缺少了中间英雄克服畏惧、逐渐成长的段落,而几乎是摇身一变,便无所畏惧,挑战权威,捍卫正义。人性所具有的复杂化是公认的,如何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情节更加流畅自然、引人入胜都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究。
另外,商业影响的一个很重要表现就在女主角的设置上。英雄美女之间缠绵悱恻、感人至深的爱情是英雄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桥段,“复仇者”系列也不例外。“复仇者”系列电影改编自美国漫画,在漫画迷中有极大的影响力,同时,提升爱情成分所占比例,自然也覆盖了大量的女性观众。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部中都有对男主角不离不弃、共同抗敌的女主角。《美国队长》中的卡特教官,《钢铁侠》中的佩普助理,《雷神托尔》中的天文学家简,《绿巨人》中的生物学家贝蒂,都是和英雄紧密相关的人物。这些形象都以辅助英雄形象而存在,衬托英雄性格,体现英雄品格。
四、小结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已经走上了模式化、套路化的发展。普通人因为机缘巧合就实现从凡人到英雄的华丽转身,虽然给了观众精神慰藉,虽然让小人物也有了英雄夢,但如何能让英雄成为一面旗帜,经久不衰,而不是仅带给观众一次视觉冲击,如何真正传递出英雄的精神,才最值得电影思考。并不是将英雄们集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英雄的重现的。“复仇者”系列电影中的英雄形象特征明显,具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和生动的人物特征,但是,在性格丰满程度方面还值得继续探究。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