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价值观取向及趋势研究
2014-04-29朴联友
【内容提要】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变化,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主要趋势,从而积极地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价值观取向 趋势
【作者简介】 朴联友,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55-02
价值观是反映人素质的重要形式,价值观的高低能够影响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重要特点
1. 趋同性。随着我国社会改革进程的推进,当代大学生在多元社会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现代社会仍是正面主流的文化氛围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等具有一定的相同性特点,高校学生本质上都形成了一种追求先进的、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在大的宏观取向上表现出国家利益、大局意识为先的统一认识。
2. 可塑性。大学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此阶段上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对于我要做什么人、怎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价值意识还处于完善的时期,可塑行较强。经过了多年主流教育的影响,他们对于好与坏的认识已经能够独自分辨了,但是对自我价值及实现形式的认识还有待加强。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现实基础。
3. 易于迁移。高校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思想活跃、认知迅速,理解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很强,这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条件,但是也是不利的因素。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强,往往一个游戏、一个情景就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取向,这充分表明他们的价值取向具有易于迁移的特点,这同时也在向我们提出警告:在大学生形成认知的阶段一定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二、当代高校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重要发展趋势
1. 自我价值观念增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中的“自我中心”原则开始不断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当代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对自我需求及自我价值的关注日益加大,这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素养。同时,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社会主体地位,对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都比较关心,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条件下也在追求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实现,在不断发展自我的基础上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2. 主体意识和能力本位意识增强。所谓的主体意识就是指高校学生自我思想、自我认知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当前高校学生受到社会发展变迁的影响,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具体表现为不喜欢他人人为地把不属于他们的意识强加到他们的身上,更不喜欢把他人的行为直接照搬到自己的实际之中,其自我选择意识增强。在能力本位意识上,当代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培养计划上规定学科的学习,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他们还主动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功利主义意识和行为增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开始转变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取向,逐步地认同市场经济的原则,他们对个人利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重,不再是盲目地追求社会价值取向,而开始把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利益,在奉献社会的前提下不丧失自我。
4. 竞争意识及效能意识增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的重要思想,他们在生活之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如当选学生干部的竞争、奖学金的竞争、综合能力的竞争等。他们把竞争意识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良性的竞争,不断地发现并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竞争的基础之上,他们还注重效能的提高。通过合理的竞争,他们发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锻炼自我能力,以便提高自身的效能。
三、促进当代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主要对策
1. 提高思想认识,促使大学生形成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意识。高校学生担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他们的价值取向意识的正确与否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认真对待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仔细研究现代高校学生在价值取向意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促使他们形成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意识,正确实现自我的价值,为社会及他人做出贡献。
2. 将德育融于实践,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学生没有经过社会环境的洗礼,一般阅历较浅、能力相对不足,且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解决高校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高校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深入企业、社区或农村实践的方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我的重要社会价值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养成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明确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它指明了人们思想、行为的正确方向,是人们在复杂大环境下的重要指南。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规范日常思想与行为。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大学生了解当下社会的主体价值取向,从而在形成自我价值观念的同时能够充分地考虑社会的需求,认真地定位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4.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解决高校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物质意识理念。现在大部分的高校学生来自于普通的家庭,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在面对现实时无法理智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困难,极易受到强大物质利益的诱惑,从而在价值取向上就容易形成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促进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解决现代高校学生存在的普遍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物质服务,教导他们正确认识物质利益,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从实际出发认真定位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 董馨.对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思考[J].教育探索,2013,(05).
[2] 彭小平.论当前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重构[J].教育管理,2011,(29).
责任编辑:刘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