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2014-04-29陈开菊李慎鸿付璐芳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公民思考

陈开菊 李慎鸿 付璐芳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战略部署,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关乎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面临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公民 道德建设 思考

【作者简介】 陈开菊,中共南昌县委党校科员,研究方向: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李慎鸿,中共南昌县委党校教研科科长,研究方向:党史党建、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付璐芳,中共南昌县委党校科员,研究方向: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2-0054-02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任务,这是对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做出的纲领性指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

一、当前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危机。据调查,90%的人认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形势严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同时,56%的人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道德正处于比较糟的状况,多数群众素质较差。总体来看,当前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德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及工作、学习、生活等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许多人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制观念等并未随之加强,思想观念更新有待增强。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与人们公德意识、观念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公民总体道德素质依然不高,不文明言行和不良生活方式大量存在。现实生活中,公共场所中言行粗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损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公德意识淡漠的集中体现。

2. 公民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作为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缺失或缺乏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调节作用,由此引起社会行为的失调。通过调研发现,71%的被调查者认为道德的制约调节作用正在逐渐弱化,14%的则认为道德没有任何的制约作用。近些年来,损害政府公信力、企业诚信形象的各种“造假”事件屡见报端,人心冷漠见死不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医患矛盾问题、不孝敬父母、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公民缺少文明意识和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等道德失范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推进。

3. 评判标准模糊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受到多元标准、社会管理乏力、相关制度保障缺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众的道德评判标准模糊,甚至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在调查中,当问到“你觉得捡到东西还给失主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合不合理?”时,57%的被调查者认为合理,可以给捡到东西的人一些好处,大家能互利;29%的认为不合理,有辱拾金不昧的传统;14%的表示不知道,要看捡到的是什么东西。再如南京的“彭宇案”,做好事反而成了肇事者,引发了“到底要不要搀扶倒地老人”的大讨论,有的人想去扶老人,但是又怕惹祸上身,不得不视而不见。这些事件都表明,在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价值观导向不明、评价标准不一的现象,应不应该践行已有的道德观与道德标准成为争论的焦点。

二、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1.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引导人们遵从不管闲事、息事宁人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之道。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孩子被要求不要多管闲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在这种国民教育思想的熏染下,人们往往奉行自我保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的观念,在面对他人利益受损时,缺乏道德正义、难以挺身而出,采取逃避、冷漠的态度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2.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快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激励人们不断开拓、创新和竞争;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利益关系格局的调整和交往方式的根本变化,社会道德生活也由此发生重大改变。生活中人们渴望摆脱贫穷、改变面貌的心情迫切,而人性中追求更高、更好、攀比竞争的特性则使唯有经济利益、唯有个人得失、唯有个人意志的自我核心观充分显现。例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迅猛滋生;倾向把利益作为衡量行为的标准,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道德观念逐渐淡化,这些都加大了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道德构建的难度。

3. 公民道德教育的缺失

其一,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调查中,86%的人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引导对于提高道德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许多学校和家庭往往忽视了公德教育,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一些家长一心希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品德培养认识不够。其二,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妥。传统的道德教育大多是灌输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对受教者施加各种外部影响,从而在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榜样效应的促使下培养其形成健全的道德品格。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受教育者一般处于被塑造者的地位,简单被动地接受,难以达到真正提高道德素养的目的。

4. 制度保障与政策引导的滞后

其一,缺乏道德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来规范公民道德行为,对道德冷漠等行为缺乏系统、完整的约束体系。频现报端的诸多道德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仅仅依靠道德规范体系来制约人们的行为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将德治与法治有效结合。其二,缺乏道德回报机制。一些公民在帮助他人、见义勇为之后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表扬和激励,反而被受助者讹诈,遭到他人的嘲讽、讥笑,甚至是“英雄流血又流泪”,“彭宇案”就是鲜活的例子。道德回报机制的不健全,极大地打击了社会成员履行道德责任的积极性,导致其道德信仰缺失,动力不足。

三、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1.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完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对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将道德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和谐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公正法治为原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师生美德作为着力点,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单位、学校等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其次,拓宽公民道德宣传平台。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等文化阵地,街道社区、农村集市、交通站台等公共场所,道德讲堂、公益广告、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专栏展览、文体表演等活动载体,以灵活生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公德教育宣传活动,吸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德教育中来,在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德教育氛围。

2. 完善道德建设机制,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第一,健全道德回报机制。鼓励积极的道德行为,遏制失范的道德行为。以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形式,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公民(下转第58页)(上接第55页)道德实践活动,改变单纯依靠精神鼓励的回报方式,对于因积极实施道德行为而引发的个人损害,给予及时、有效的补偿,保障行为者的利益;对于见义勇为者或主动施救者,免去其后顾之忧,鼓励人们积极行善。同时,对于违反公德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制裁和惩罚,达到警示效果。第二,健全道德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劝阻教育,建立不良道德行为记录台账,对严重“缺德”行为进行记录,并将其作为升学、求职、借贷等方面的参考。

3. 完善法律约束体系,给予必要的法律支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纲要》对公民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仅仅以此作为要求大家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将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发挥道德的示范、引导作用,又发挥法律的规范、制约作用,有效约束公民的道德行为。在进行社会公德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公德建设的立法,对超越一定限度的不道德行为施以相应惩罚,并使遵守和维护道德的行为不至于付出太大代价,使人们在公德行为举止上有法可依。

4.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发挥道德模范的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评选“最美教师”“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司机”等活动,倡导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爱岗敬业等社会美德,使人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和认可道德模范,激发人们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情。其次,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在道德建设中承担着领导和组织责任,党员干部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自我修养,在工作中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依法办事、公正无私,做社会公德的模范践行者。

责任编辑:刘芳玲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公民思考
论公民美育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重要性探讨与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