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发展: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2014-04-29汤冰邹礼卿刘许生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湖南省湖南

汤冰 邹礼卿 刘许生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

节约集约让土地“省着用”

大事记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土资源部出台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

2007-2008年,湖南省政府先后发布《关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通知》,为加强用地监管,建立了节约集约用地分级评价考核制度,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评结果作为政府考评的重要内容,与农用地专用计划指标挂钩。

2011年11月,湖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要求“不得擅自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式报批用地”,对土地闲置、土地供应率不达标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强对闲置土地的预防和监管。

2012年,国土资源部组织评选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导刊视野:关注节约集约用地的持续升温

“土地红利”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因,然而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稀有”,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节约集约越来越成为了时代和发展的主音。

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国土资源部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在不断地对政策加码升级,持续升温。2011年12月的《节约用地再升级》详细梳理了近年来湖南针对节约集约用地出台的诸多政策条文。

同期的《专家解题“土地如何省”》一文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从全省发展布局、开发园区发展方向以及土地开发具体形式等多个层面为节约用地出谋划策。

2009年第6期杂志的封面策划《地政:矛与盾》指出近年土地日主题趋于一致——皆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为主调,凸其背后的中国国情和现实背景,并详细解读了被国土资源部树为节约用地标杆的长沙的数种“节地”模式。

开发园区一向是地方用地大户,也是土地节约利用的重要手段和关键2010年7月刊的《寸土何以寸金——聚焦湖南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从全省数十个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和用地形式着眼,分析了其用有限土地创造巨大价值的秘诀。2011年第1期的《园区经济如何破解“两难”困境——湖南省宁乡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探索的调查与思考》则再度选取宁乡经济开发区,作为标本来进行分析。

2014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幕的开启,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模式层出不穷,针对土地管理和用地机制的新政也不断出台。4月的导刊刊登了《工业用地新政解读——对话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产管理处处长王宽苏》一文,详细解读了湖南在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的方面新政,譬如租赁制、弹性出让等模式的探索都是对土地节约利用挖潜的重要尝试。

除了城镇用地,导刊的视野也覆盖到了农村土地的节约利用,关注了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2014年,湖南出台《关于规范和改进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宅基地申请、科学选址、宅基地审批、监管执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既是简政放权的需要,也对农村宅基地管理中一户一宅、面积标准、申请条件、规划引导、计划管理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2014年第4期杂志,《基层局长谈湖南宅基地管理新规》邀请诸多县级国土资源管理者来共同探讨宅基地新规的影响与价值。

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国土资源基石

大事记

2008年国土资源部与湖南省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省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在十个方面开展部省合作,对试验区建设予以支持。

2010年1月,湖南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正式推行,湖南的改革范围覆盖79个县市。将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下放市县,资源税由省与市州按50∶50比例分享调整为省与市县按25∶75比例分别分享。

2011年,中央在武陵山区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探索以跨省片区为单位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方法。2012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重要改革方向。

导刊视野:保障发展,共寻“可持续”之路

2009年1月,本刊全新改版后的第一期杂志封面策划《土地规划之变》解读了上年末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从2006年开始的全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成果,提出了设立规划的刚性与弹性指标、对用地分层控制、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制度。

2009年2月的《长株潭土地“型”政·周年志》,以长株潭获批两型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准为背景,重点关注了“部省合作”的十大内容,以及国土资源部对于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提出的一系列创新,包括专项规划将打破行政区划,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考虑安排该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控制指标。

2009年7月,时任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鹿心社就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土地规划与利用以及扩大内需用地需求等情况,到长株潭三地实地调研。提出“要努力探索构建节约集约用地自觉机制”、“重金属污染区建设一定要搞好”、做好城乡规划统筹和资源资金整合等意见,第七期杂志《鹿心社筹计长株潭》一文关注了鹿心社的调研全程。

十年来,“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主题,过去那种高消耗带来高增长的发展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国的发展需要寻求到新的和谐、平衡的模式。2011年第1期的《平衡术:增长VS资源》对此予以关注,策划中《湖南发展能否跳出旧等式——浙、桂两地调研手记》一文从浙、桂两地的经验,得出结论:崇拜资本,依赖土地,损害土地、空气和水,这种发展模式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湖南不能重走两地老路。

发展转型背景下,国土资源部门该如何作为?2010年4月,刚刚就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的方先知接受本刊专访,提出必须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认清国土资源工作形势,超前谋划国土资源工作(详见本刊2010年第4期《方先知接受专访谈“转方式调结构”》)。

同年6月,本刊又刊登了方先知的署名文章《“一方地,一块宝,一张图”的历史责任》,再次提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国土资源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第4期封面策划《城镇化的三个命题》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城镇化”、“城镇化地从何来”、“农民如何变市民”三个命题,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答题。

2013年第7期,导刊刊载《胡存智纵论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大局》一文,指出“城市集群,是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最可行途径,需要打破行政区域,规划城市集群,到2020年逐渐形成‘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对于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保障能力方面,管理部门前行的步伐从未止步。2010年第2期《两税“省直管县”遏制土地财政?》一文介绍了从2010年1月开始的湖南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正式推行。“放权活县”是这次改革的最终目的。将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下放市县,资源税由省与市州按50∶50比例分享调整为省与市县按25∶75比例分享。

2014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开,湖南对用地计划管理模式也作出了新的调整。8月的《湖南用地计划管理新探索》介绍到,湖南用地计划管理在下达层级、下达方式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用地计划直接下达到县市,全年计划一次性下达,保障性住房用地纳入省级计划,这也是为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直管县等需要。

2011年,中央在武陵山区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探索以跨省片区为单位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与方法。国土资源部门迅速作出响应,2012年国土资源部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针对国务院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21个省(区、市)680个贫困县,提出了18项具体措施。2012年9月,导刊用封面策划《武陵攻坚》探讨了关于国土资源部门如何服务扶贫攻坚和保障贫困地区发展。

土地杠杆支撑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

大事记

2003年中央正式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003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通知》,2008年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加强对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业务管理。

2008年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编制工作,并于2009年明确保障性住房供应量不易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其用地供应计划实行单列。后连续出台多项文件要求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

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意见》,推动土地出让制度由“价高者得”向“民生优先、综合评判”方向调整。

导刊视野:记录湖南土地市场大盘走势

从2009年开始,国土资源导刊每季度(年度)定期发布《湖南土地市场动态监测报告》,始终如一、从不“断更”。土地市场的走势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忠实体现,也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否。

房价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而因为房价的不断走高,对土地出让制度争论也一直不断。导刊对此一直紧密关注。2010年第1期刊载的《土地闸门能调控下游房价吗?》一文以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为背景,提出要增加土地的有效供应、明确提高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地比例,土地供应的差别化管理是有效调控房价的技术手段。

当然,地价与房价的联动绝非单纯的线性关系,2010年第7期所刊《土地成为湖南宏调的有力杠杆》一文就指出湖南地价只占房价的1/4。2010年第4期的《关于“地王”的错误解读》则明确提出:土地招拍挂机制只是发现价格并实现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手段,不能简单地将“地王”的出现归罪于招拍挂。

保障房制度被视为平抑房价、解决中国人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2011年第1期杂志的《十二道保障住房供地“金牌”背后》介绍从2007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就落实保障住房供地连续发布了12个文件,落实保障性住房供地和抑制土地价格的两个基调相当明显。

十年来,关于“土地财政”的是非争议一直不断,其本质是对旧有的土地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难以割舍”。本刊对此话题的讨论也保持了长期的关注。2010年10月,本刊组织了国土资源大讲堂活动,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及土地问题专家巴曙松、陈东琪、黄小虎参与(详见本刊2010年第11期《巴曙松、陈东琪、黄小虎登坛开讲宏调新政》)。专家提出:作为地方发展经济的工具,“土地财政”实质上是一套依靠透支社会的未来收益来谋取眼前发展的体制。当前弊端日渐突出,应考虑“让土地财政逐步退隐历史舞台”。

这种“透支社会未来收益”的模式带来的风险在近年中急剧放大,突出表现就是地方债务日渐庞大。2011年第6期的《土地紧扼地方债务咽喉》和2013年第8期的《土地偿债困局》结合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计,揭示了当前地方债问题的危急程度及其背后所凸显的土地融资模式的问题。

在2013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专供本刊的《土地融资模式的现状与风险》一文中提出,土地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性存在极大问题。

地质找矿一路突破

大事记

2006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适应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个《决定》,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地质工作的支持,反映出国家加强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决心。

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决定集中半年时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2010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为核心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搭建了一个凝心聚力的大平台。

2010年11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在郑州的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地质找矿的“358”目标。即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年重塑地质勘查开发格局。”

2011年,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三年战略行动”明确提出,此举被视为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后本刊一直关注战略行动的进展及成果。

导刊视野:总结创新,高歌成果

2009年10月,在湖南,一场由地勘队伍、矿山企业、科研单位等广泛参与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刚刚落下帷幕。这场历时半年的大讨论,涵盖地质找矿的方方面面,从理顺矿政管理体制到构建有序外部环境,从优化地质找矿布局到地勘人才队伍建设,参与讨论者建言献策,观点激烈碰撞,分析梳理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意义非同寻常。

本刊2009年第7期专题报道《突破地质找矿困局》,重点关注地质找矿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弊端。2009年10月,本刊封面报道《找矿五问》又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专题研究成果着手,试图勾勒出地质找矿的未来之路。

在《突破地质找矿困局》中写到:“地质找矿工作正处在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矿业作为上游产业受到强烈冲击,地质勘查开发正面临‘一紧一松,震荡调整的形势。目前,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总体探明程度不到1/3,地质找矿还有很大潜力。地质找矿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处于产业链条的最前端,开展经济建设,需要地质先行。湖南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经历多年开采,有色金属资源供给形势已比较严峻,必须增加投入,迅速探明新增资源储量,缓解供需矛盾。地质找矿突围之路任重道远。”

2009年为“十一五”即将结束的倒数第二年。6月,本刊刊发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湖南“十一五”探矿成绩单》:“十一五”以来,湖南省地质找矿事业强劲发展。2008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资金4.46亿元,是2005年的2.86倍;钻探工作量33.9万米,是2005年的4.89倍。

2010年12月15日,古丈县岩头寨钒矿详查项目验收会在吉首市召开。2011年1月,本刊《迟来的钒矿》对岩头寨钒矿详查项目所探索的“快速评价”模式详细地做了解读。

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被认为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一项战略举措。2011年2月23日,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13家主流媒体记者抵达湖南,调研湖南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的经验。2011年3月本刊报道《湖南危机矿山回生有术》,回顾湖南“十一五”地质找矿历程,总结危机找矿成效及经验。湖南的危机矿山找矿模式成为全国典型。

2011年4月20日,2010年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省会长沙召开。根据会议内容,本刊于第5期刊发了《湖南十种矿产资源自给能力下降》。该文指出,“尽管是资源大省,但很多大中型矿山资源处于危机状态,而且优势矿产的保有量严重不足,目前急需寻找后备基地,才能保证湖南省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对湖南省重大科技问题调研的汇报材料出炉。其中,关于地质找矿科技攻关的专题汇报材料中,列出了“十一五”期间湖南地质找矿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本刊刊发报道《湖南“十一五”找矿开出百亿收获清单》。

2011年5月,湖南省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培训研讨班在长沙开班。本刊刊发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厉坤的署名文章《应加快推进湖南境外找矿战略的实施》,并对华菱境外找矿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

2011年8月10日,中国地调局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了湖南省铜山岭地区找矿工作研讨会。本刊于9月刊推出报道《魏家钨只是开始》,“在魏家钨矿区已发现的潜在价值500亿元钨矿床只是一个开始。专家认为,铜山岭地区具有进一步深部找矿潜力,该区有可能取得深部找矿更大突破”。

2011年9月14日,湖南省商务厅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长沙联合举办2011年湖南省境外矿产资源项目对接会,帮助湖南企业“走出去”防御风险。10月刊发的《湖南谋求境外找矿突破》对成绩、问题、对策进行了梳理。

自2002年起,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的锡田地区已累计探获钨锡资源量达32万吨,相当于8个大型钨锡矿床规模,预测远景资源量达70万吨。该地区充分发挥地质找矿新机制的作用,探索在地质工作空白区实现找矿突破的新路子,被业内人士称为继安徽泥河铁矿找矿模式、河南嵩县多金属找矿模式之后出现的“锡田模式”。本刊刊发2011年11月《锡田模式撞击找矿“缺钱缺人缺政策”瓶颈》,对锡田模式进行了总结。

2012年6月,本刊推出《湘西千万吨铅锌矿勘查始末》。2011年,作为全国首批47个整装勘查项目之一——湘西铅锌矿整装勘查迎来新突破,共发现铅锌矿储量1000万吨,远景储量超过2000万吨,潜在价值达数千亿元。本刊试图挖掘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项目的开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012年7月,本刊报道《湖南部署新一轮找矿》。湖南省成立了高规格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从机制、项目布局、质量管理、人才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湖南找矿。

2012年12月14日,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2(湖南)第二届境外矿产资源对接会在长沙举行,本届对接会主要包括项目对接、信息共享、政策讲解、经验交流四大内容。本刊12月刊推出封面报道《境外“矿”想曲》,分别采访了省内四大地勘局的负责人,对各自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做了介绍。

2013年是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全面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即“358行动”的第三年,也是关键之年。那么,湖南省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进一步推进?带着这些问题,同年12月,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彭悦,推出了《找矿突破战略下一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彭悦谈地质找矿》。

能源自给现曙光

大事记

对于一直无油、无气且煤炭资源储量也并不可观的湖南省来说,能源问题一直是湖南发展的瓶颈之一。

2009年的5月,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办事处在洞庭湖畔的益阳沅江悄悄挂牌,这意味着南洞庭湖时隔40多年后重启石油勘探。

时隔一年之后,2010年7月14日,湖南洞庭湖油气勘查可行性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专家认为:“在目前的勘探思路和勘探投入情况下,沅江凹陷常规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有一定的难度,而实现效益勘探效益开发的难度则更大。”

2011年11月23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长沙组织召开了“湖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座谈会”。

2011年6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举行了建部以来首次油气探矿权公开招标,6家企业对总计1.1万平方公里的四个页岩气区块举行了公开竞标。

2012年10月25日,备受瞩目的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开标仪式在京举行。

导刊视野:记录变迁,寻求破解

从2009年本刊改版开始,我们一直在跟踪和反思湖南破解能源瓶颈的进展。

2009年的5月,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办事处南洞庭湖重启间断40多年后石油勘探。本刊《寻找黑金:洞庭湖重启石油勘探》对此事进行了关注。

2010年7月14日,湖南洞庭湖油气勘查可行性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本刊报道《洞庭湖石油勘探无果暂收兵》给出谨慎的结论:“洞庭湖50余年勘探未果,凸显石油勘探‘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反复的勘探,已让当地人习惯,也暗示着围绕洞庭湖的石油话题不会就此结束。”

在洞庭湖找油无果之后,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的一份提案上呈中央。杨维刚在提案中指出,湖南湘西北地区地层存在页岩气发育有利条件,是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区域。他建议,要加大湖南页岩气勘查方面的基础研究,查清湖南页岩气储存的地质条件及矿床远景;加大湖南页岩气勘查投入,在中央财政地勘投入中,对湖南页岩气勘查进行重点倾斜。2011年4月本刊《页岩气,湖南新能源曙光》对湖南对于页岩气的态度做出了首次报道。

同年11月23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长沙组织召开了“湖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座谈会”。2012年1月刊《拥抱页岩气》中提到:“尽管看起来面临困难,但基于页岩气能够改变湖南能源结构这一良好的愿景,湖南正把页岩气的开发提上日程。”

2011年6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举行了建部以来首次油气探矿权公开招标。8月,本刊推出报道《页岩气产业化起航》,对页岩气前景及国土资源部第二轮招标的政策趋势做了展望。

2012年10月25日,备受瞩目的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开标仪式在京举行。本刊于11月推出专题报道《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其中《“激战”湖南页岩气》对湖南第二次页岩气招标的情况做了详细报道。

2013年2月,本刊继续跟进页岩气勘探实践难题,继续推出专题报道《页岩气开发难题》,从资本与技术、开发成本、环境监管的成本进行了分析。

2013年8月,距2013年1月的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标结果公布,时间已过7个月。《页岩气新考验》对中标企业在前面7个月勘探工作中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予以关注。

2014年7月,从2012年1月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结果至今,已经过去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湖南页岩气勘探“中考”》继续跟进湖南中标区块的进展。

数字湖南:共享打破壁垒

大事记

2011年8月10日,由国家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院士、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2011年12月23日,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数字湖南建设纲要》。

2012年11月8日,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湖南省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省经信委主任、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谢超英兼任办公室主任。

2013年1月,天地图·湖南已正式接入国家主节点,14个市州的矢量电子地图和7个市州的影像电子地图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录入地名地址110余万条。

2013年10月11日,数字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谢超英在长沙调研数字湖南建设情况。谢主任在竞网移动搜索展区体验了移动搜索与传统搜索的差别;在中科博华视察了用于“数字湖南”重点项目——“全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监管平台”的有关设备;并在湖南裕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听取了关于“数字湖南”重点项目——智慧法律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暨裕邦网络机器人技术成果的情况汇报。

截至2013年底,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与14个市州、公安等10个省直单位以及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分别签订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协议,完善了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完成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等重大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省14个市州以及茶陵等5县市全部纳入国家数字城市试点或推广城市。其中数字郴州、数字益阳、数字长沙、数字株洲、数字湘潭通过验收,在60多个领域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典型应用示范系统。

导刊视野:搭建平台,共享数字生活

数字湖南主要由一网一库一平台构成,即湖南CORS网、湖南省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和公众版)。

2010年11月,湖南CORS(湖南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3周年,拟建93个基准站,现在有10个基准站已经运行,另有43个基准站建好或者在建中,将能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运行,全面取代常规大地测量控制网,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基于此,本刊策划了封面一组文章,全景展现了湖南CORS的阶段性进展及成果,并科学阐述CORS是如何运作的。

时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陈建军撰文指出:“实际上,CORS的运用几乎无处不在,比如交通、军事、环保、农林等等,它的建设对加快湖南省国土测绘事业的信息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3年底,湖南CORS共有94个基准站,新增国家级站点12个,试运行一年多来,已为湖南省气象局、湖南省地质勘察院、湖南省资源规划院、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考古研究所、各市州国土资源局等2018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涵盖了国土测绘、气象预报、考古、城市规划、勘察、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

2011年3月,本刊专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详细阐述了数字湖南的概念、进展、作用和意义、影响。同时,杨维刚还谈了数字湖南的“十二五”畅想:“数字湖南”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到明年要建立健全多尺度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自然资源数据库。那么,这一些专业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好办一点,但关于地名、地址数据库的建设,我们将和湖南省民政厅联系。因为现在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地名、地址也会随之变化。到“十二五”结束,基本完成全省地级市及有条件县级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并实现与省、国家上下贯通、相邻区域的连通。

2011年9月,本刊推出封面策划《绘出数字生活》,提出“三年完成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8月10日,《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正式通过评审。该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主要围绕构建公共设施智能化转型、民生服务信息化、电子政务、城乡信息化建设等七大任务展开,把惠民“一卡通”、“数字三农”建设作为重点推进的20项重大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到2015年,基本建成“数字湖南”。

时间来到2012年,数字湖南进入了全面应用阶段。

2012年8月,本刊采访了省地图院相关部门,详细报道了天地图·湖南(即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的情况。天地图·湖南是最能体现湖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的责任工程,由湖南省地图院承担建设。院长刘治玉表示,将进一步加快进度、加大力度,不断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天地图·湖南成为国内有影响、有特色、区域内资料最详实、现势性最好、应用广泛、专题丰富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湖南的建设成果主要分为在线服务数据集建设、地名地址数据建设、在线服务系统建设、运行支撑环境等4个部分。

时隔一年后,也就是2013年7月,本刊继续推出《跟天地图游湘潭》的后续报道,主要报道了天地图·湖南的应用功能,及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情况。

2012年8月22日,“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技术交流会召开。湖南省电力公司做技术交流的代表发言,它是应用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最早也是效果最好的单位。其实,早在2010年10月,湖南省电力公司作为试点单位正式启动湖南电网GIS平台的项目建设工作。2012年9月,本刊记者全程参加了该会,并写就报道《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助电力升级》,详细描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10个方面的主要应用。

与此同时推出的还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数字湖南”中的作用》,主要介绍其作用、架构和当前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内容,得出“资源共享,能够避免重复建设,测绘部门、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社会团体通过分建共享,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结论。

2012年12月,本刊刊发《“数字湖南”跨部门共享加速》一文,阐述其共建共享情况。

不过,“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关联性强。在建设与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如思想观念的误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不一、高端人才缺乏等。因此,本刊在2014年2月,推出封面策划《数字湖南的现实与困惑》,详细阐述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天地图·湖南和湖南CORS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采访扎实,对材料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为找到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李球,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军,他们分别从政府和专家的角度,对数字湖南的难题开出良方。李球认为:“要想全面建设好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共建共享机制,就必须构建省市县三级‘王字通道,即省市县三级网络只有一个通道,撤销多余的部门信息网络通道。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全省至少有上百个各类网络,需要统筹应用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针对“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导致更新困难”的问题,朱建军教授认为:“这是现实存在的,比如植被,测量作业只说树,而林业部门可能要分针叶林、阔叶林等。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基础统一,同时允许不同的行业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满足其专业需求,也就是求同存异。”

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家底

大事记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

2013年3月,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株洲试点启动。

2013年8月19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这标志着经过半年的准备,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正式进入普查信息采集阶段。

2014年9月,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进入百日攻坚战阶段。

截至2014年11月19日,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外业完成72%,已上交省质检站预验收的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占全省任务量的60%,DEM(数字高程模型)占全省任务量的47%,地表覆盖、国情要素、元数据、解译样本占48%。

导刊视野:普查的过程与背后的故事

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开始于株洲,时间是2013年3月至6月。

“株洲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摸索出适合我省地理国情普查的经验和方法,为全省全面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提供有益的工作技术借鉴。”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副院长伍百发说。本刊于2013年9月刊发《协调是最大难点——株洲试点地理国情普查》,详细还原了株洲地理国情普查试点背后的故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对保证质量、提高工效、减少外业劳动强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3年9月,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得到全面开展。此次普查的地理国情信息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127个三级类,涉及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要在3年时间里查清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14个市州,126个县级单位的地理国情信息,涉及专业之多、技术之复杂、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迫,是以往其他普查所无法比拟的。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工程,湖南地理国情普查从生产、组织和技术3个方面实现有力保障(见2013年11月刊《地理国情普查的三重保障》)。

“我们承诺12月15日之前,保质保量完成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任务,承担组织实施责任、质量控制责任、成果管理责任、经费管理责任、队伍建设责任和安全保密责任,接受考核与奖惩。”

这是2013年11月1日,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目标责任书签字仪式上的一幕,标志着该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根据影像资料覆盖情况,湖南省在长沙、株洲、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7个市州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

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进入第一阶段,也就是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

目前,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进入百日攻坚战阶段,并已时间过半。“要以一而再再而成的气势全面完成我省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任务”,在2014年11月21日召开的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推进会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如是强调。

地理信息产业:小荷才露尖尖角

大事记

2013年11月11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通知》。

2013年12月17日,湖南(岳阳)北斗卫星导航示范城市行业应用推广对接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成为继上海、广州之后第三个获批“北斗应用示范”的城市。

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4年3月13日,湖南省委、省政府组织了30余个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召开地理信息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4年3月20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了省内20余家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专家学者,为促进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14年6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历时半年、数易其稿的《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调研报告》发布。

201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又发布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发展新的增长点。

2014年9月,湖南省政府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纲领。

导刊视野:一个产业萌芽的历程

2013年11月11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出台,历经整整4个月时间,经过大量调研和反复修改,力求准确、深刻、有效。本刊以此刊发《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的报道。这也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次专门就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下发专门通知。

本刊记者采访了《通知》组稿负责人、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测绘行业管理处处长邓玲。她介绍说:“《通知》从深化认识、明确任务、提升能力、强化监管和完善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共17条意见,重点强调了4个问题,即三大平台、保障服务、统一监管和强化职能。”

这将是新时期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指明通往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之路,更好地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种种新机遇。但湖南省第二测绘院院长程刚认为:“《通知》对每个市州每年建设多少个数字县城、具体要应用到哪些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具体。”

2014年4月,本刊策划《北斗在岳阳》。2013年,岳阳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5亿,增长率近100%。目前,岳阳市正加快建设北斗导航“两中心、两基地”,即北斗导航区域运营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北斗城市应用示范基地、北斗导航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将成为中南六省区推动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最强引擎。

2014年3月20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了省内20余家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专家学者,为促进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详见本刊2014年第四期《掌握大数据时代的话语权》)。

这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最好的时代。2013年,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产值突破70亿元。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到2020年,全省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年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以上,应用更为广泛,体系较为完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机制和生态环境,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强省。

这也是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挑战的时代。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指出:“湖南省的地理信息工作也面临着管理体制不顺畅、工作机制不完善、开发应用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地理信息事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政府决策、认知、引导不够,协作共享机制缺失,市场需求不明,高精尖产品缺乏等也极大束缚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前进脚步。

本刊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探讨如何促进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掌握“大数据时代”的话语权。最后得出,政府方面,需要做好产业政策规划;在行业整合方面,需要打破各自的利益壁垒;自主创新方面,需要形成特有核心技术。

2014年6月,湖南地图出版社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世界地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国地势图》出版发行,成为国内首批出版发行的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因此,地图产业也进入公众视野。本刊刊发一组文章,其中《BAT三巨头角力地图产业》指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四维图新等地理信息行业巨头已涉足该产业,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应。

2014年8月,本刊推出封面策划《地理信息产业新起点》,缘由为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历时半年、数易其稿的《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调研报告》出炉,就其总体态势和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快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目前,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2011年以来,产值规模以每年25%以上增幅增长。2013年,仅全省测绘资质单位年总产值21.4亿元,综合计算强GIS部门地理信息服务、仪器终端等相关领域,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近120亿元。企事业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及产业发展的若干支撑平台有望脱胎而出。但也确实面临着聚集平台缺乏、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结构不合理、链条不健全、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缺乏、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时任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产业规划需要政府主导、合理布局,政策环境应加强扶持、有效监管,提升竞争力要加快创新、培育人才。”同时,他还对地理信息产业进行了展望:“我们也在谋划形成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联合省内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产品使用者等力量建立一个‘七位一体的产业战略联盟,以期促进产业优势资源深度整合、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上下游企业深入交流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最后,本刊记者还采访了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朝奎、时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陈建军,各自谈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测绘行业管理:整顿进行时

大事记

2012年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关于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的通知》,规定自当年2月1日起,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的单位不得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此后,每年都会下发相关文件对测绘行业管理进行整顿。

导刊视野:记录行业现状

曾经喧嚣一时的谷歌地图一案也基本尘埃落定,谷歌正在积极申请办理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这是2011年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的通知》的结果。地图市场是地理信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省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行动2011年3月开始,重点检查了图书市场、公共场所以及各种形式展示、销售和使用的地图及地图产品,同时,突出了互联网地图及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对违法违规地图产品及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这一场关于“问题地图”治理风暴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

2012年2月9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测绘行业管理处处长邓玲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地图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使地图市场进一步得到整顿,使人民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测绘法律法规及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促进了地图市场的健康发展。(见本刊2012年第3期)

2012年8月,本刊刊发《湖南互联网“问题地图”不再成为问题》,继续报道湖南省问题地图整治情况。

2013年11月,本刊刊文《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2013年,经评级,全省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中,2家为A级,其余为B级,结果按时对外发布。从今年6月开始,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对30个批次的基础测绘数据更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成果涵盖DLG、DEM、DOM、航摄像片、街景数据、数据编绘、数据库建设等内容,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今年监督检查工作分为省、市两级组织实施。省级抽检了33家甲、乙级单位的测绘项目,占全省甲、乙级单位的24.4%。经质量评定,成果质量批合格30个,批不合格3个,合格率为90.9%。2013年,共受理审核地图、核发审图号52批次共634幅地图,经审核批准出版发行的地图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有关规定,并全部按照要求备案,备案率100%。

湖南省于6-8月重点抽查了长沙、岳阳、株洲、湘潭、衡阳、郴州等6市,对不符合规定的地图分别作出了停止展示、下架、没收地图的处理。同时,各市州对家电市场、电子产品市场、汽车配件市场和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地图导航定位产品进行了抽查,经查,大部分销售的是经审核的地图导航定位产品。

截至10月下旬,通过系统搜索,对涉及湖南的317家网站、1525个可疑POI信息点进行排查,并抽查了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门户网站使用的地图。

猜你喜欢

湖南省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岁月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