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与神农制耒
2014-04-29刘后昌
刘后昌
耒阳是神农氏创制耒耜的地方。耒县、耒水、耒阳的“耒”字,是一种原始耕作农具名称。“耒”主要用于稻作农业的生产工具,是南方稻作先民最早发明的。《新华字典》称:“耒”是古代一种翻土用的农具;“耒耜”是原始的犁。考古发现证明,湖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道县玉蟾岩发现12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茶陵独岭坳有7000年前的稻作遗存;澧县城头山有6500年前的水稻田,都说明稻作农业起源于湖南。神农氏制耒的地方,也必然在湖南。以“耒”字作为地名,不仅在湖南只有一处,全国也只有湖南耒阳一处。因此,神农氏在湖南耒阳制耒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耒阳自秦初置耒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名耒阳县,县名中的“耒”字相沿至今,2200多年未变更。
神农氏是为百姓造福祉的英雄。他教授百姓种植五谷、识别药物、制作乐器。在耒阳流传着神农教民稼穑的传说。相传当地百姓过着打猎和采集的艰苦生活,神农暗下决心,一定要解除百姓之苦。《嘉禾县学记》载:“炎帝之世,天降嘉禾(种),神农拾之,以教耕作。”有了“嘉种”,没有耕种的工具,神农便在耒水中游一带制作耒耜,并教百姓如何使用。从此,老百姓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纪念神农氏的伟大发明,当地百姓便把制耒地方的那条河取名“耒水”。耒阳因位于耒水之阳而得名,隐藏着对神农氏的永恒纪念。
从地理条件看,原始“耒耕”,只适宜土地疏松、湿润易耕的江南水乡。在北方如陕西黄土高原,常年干旱,原始石耒或骨耒是难以破土耕作的。再从考古发现看,全国其他地方也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耒”,但最早的耒,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耒,都出土于南方。楚时的屈原也说,炎帝的神山是湖南九嶷山,考古人员果然在九嶷山下的玉蟾岩,找到了12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
地处湘南的耒阳市(1986年县改市),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的美称。她神奇古老,神农氏首创耒耜于斯,以耒命名的地名、河名千古不变;无独有偶,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亦诞生于斯,蔡伦因发明造纸术,而使中华文明领先于欧美国家1000年。蔡伦因此被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哈特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100位名人,排在笫七位而光耀环宇。
耒阳这方水土,承载了两大发明创造,成就了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两项伟大创举。这是湖南耒阳人永远值得自豪、珍惜和感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