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通湖大闸蟹原生态放养效益分析

2014-04-29李祖军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品牌塑造效益分析大闸蟹

李祖军等

摘要 通过对大通湖大闸蟹原生态放养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期比试验前3年大闸蟹的产量平均增长1.01倍,达到199.4 t;群体增长倍数平均增加90.00%,达到6.65倍;2012年母蟹平均规格达142 g/只,公蟹为205 g/只,比试前3年分别增长22.41%和19.88%。试前3年平均回捕率为11.87%,提高到20.63%,增长8.76个百分点(73.80%)。大闸蟹的产值和利税比试前3年平均分别增长2.73倍和4.02倍,达到2 547.50万元、1 968.75万元。试验2年内大闸蟹累计产值4 593.95万元,利税3 451.37万元,新增产值3 052.67万元、利税2 577.09万元;大通湖全湖累计产值31 229.34万元、利税9 575.42万元,新增产值14 366.70万元、利税5 324.04万元。自然资源与大通湖相类似的湖泊在进行原生态养蟹时不必暂养蟹种、可直接投放;投放蟹种的规格以200~230只/kg为佳;在增加河蟹品质、规格的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是提高自然放养河蟹效益的关键。

关键词 大闸蟹;原生态放养;效益分析;放养规格;蟹种暂养;品牌塑造;大通湖

中图分类号 S96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900-02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nsis.H.),俗称河蟹,是我国独有的名优水产品,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辽河、瓯江流域。河蟹是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重要的养殖对象,经过30余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有力带动了饲料、餐饮、旅游、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河蟹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河蟹养殖业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1]。据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河蟹养殖涉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达71万hm2,产量60万t,产值310亿元,已成为淡水渔业单品种中产值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养殖面积的逐步增加,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了种质资源混杂、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养殖病害频发、品质下降、养殖生产技术不稳定、优质蟹比例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湖南省河蟹养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1973年,湖南省首次从上海崇明岛引进到长沙市湘湖渔场进行扣蟹培育。1979年从上海购进133.5 kg扣蟹在湘阴的鹤龙湖、洋沙湖、横岭湖养殖,年底共收获成蟹12 000 kg,迄今河解养殖遍及到洞庭湖区的15个县(市)。其中,益阳大通湖、岳阳白泥湖、湘阴鹤龙湖、津市西湖等是湖南省的主要蟹区[2]。2011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36 867 hm2,产量6 100 t,产值6.4亿元。

湖南省发展河蟹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①水面资源非常丰富,有各类水面136.2万hm2,其中适合河蟹养殖的湖泊面积12万hm2,池塘20万hm2,稻田67万hm2;②水质条件好,无污染;③洞庭湖历来是河蟹洄游育肥之地,有“上海河蟹比美时,“蟹王”均出于洞庭湖区”的说法。④相关技术在全国具有领先的地位。但是,湖南省湖泊河蟹原生态放养存在品种不优、产量不稳、质量难控制、销售不畅、品牌不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南省河蟹产业的发展[3]。

大通湖现有面积82.75 km2,东西极长15.75 km,南北宽13.7 km,呈三角形,湖底海拔高程24.8~26.0 m(吴淞高程基准),集雨面积1 000多km2,为湖泊面积的15倍,冬季枯水季节平均水深为0.8~1.5 m,夏秋季节高水位为2.2~3.0 m。湖水经20 km的河道流入东洞庭湖。该地区隶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 ℃,无霜期264 d,年均降水1 240.8 mm;年均日照1 643.3 h,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5.1 kJ/cm2。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淡水养殖湖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河蟹养殖,但产量一直不稳定。据报道,1994年产量最高,达600 t,后来一直徘徊在30~120 t之间[4]。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0~2012年进行,其中2010年为湖泊自然资源调查与前期试验准备阶段,2011、2012是试验阶段。大通湖大闸蟹实施人放天养,自然生长。从大通湖自然资源调查着手,提出大通湖及天泓渔业未来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战略;从选用正宗长江大闸蟹蟹种进行苗种培育研究入手,大通湖中华绒螯蟹蟹种优质高产生态培育模式进行研究。从大湖泊河蟹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的建立,对大通湖河蟹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并确定蟹种放养量。为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对湖泊河蟹放养水生植被重建技术进行探讨,并取得产草量达5 kg/m2以上的良好效果;对大通湖大闸蟹进行细菌性病的鉴定与药敏试验及防病研究。对大通湖大闸蟹回捕时间对回捕率的影响及河蟹的软壳率对暂养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建立的绿色食品-大通湖中华绒螯蟹放养规范和全国唯一一家大闸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大通湖中华绒螯蟹品质分析和质量评估,建立大通湖大闸蟹产品质量标准从2010年开始,经过2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对其大闸蟹放养量、放养规格,起捕量、起捕规格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通湖大闸蟹捕捞情况

由表1可知,试验期比试验前3年大闸蟹的产量平均增长1.01倍,达到199.4 t;群体增长倍数平均增加90.00%,达到6.65倍;2012年母蟹平均规格达142 g/只,公蟹为205 g/只,比试前3年分别增长22.41%和19.88%。回捕率由试前3年的11.87%提高到20.63%,增长8.76个百分点。

3 讨论与结论

(1)在水草不丰富的湖泊中,原生态大闸蟹养殖可直接将扣蟹散放于有水草或其他可隐藏的地域,比先暂养后放养成本低、成活率高、回捕率高。放养前暂养的目的有:①蓄草;②集中喂养提质;③减少第1次脱壳时敌害生物的侵袭[5]。但大水面原生态放养大闸蟹,是根据其自然资源状况来投放蟹种,本身放养扣蟹的密度低,且大通湖水体中的螺蚬等动物性饵料十分丰富,软体动物的蕴藏量高达15 000 kg/hm2,不缺饵,对水草破坏力度不大。2011~2012年在河蟹放养时没暂养,其回捕率比试验前3年平均高8.76个百分点,最高达21.86%。说明大通湖这种自然生态条件的湖泊完全可以直接投放蟹种到湖泊中,不需要暂养。

(2)放养规格的大小与起水规格的大小没有直接相关性,同时与回捕率也不相关。因此,与大通湖相同类型的湖泊,在扣蟹种放养上,不必要要求180只/kg以内的大扣蟹种。直接放养200~230只/kg的扣蟹种即可。

(3)

塑造品牌、实施品牌营销是大通湖原生态放养大闸蟹获取高效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闸蟹养殖效益的增加,主要是依靠溢价。2012年同规格的出售价格比2010年提高了45%,平均价格提高了60%。因此,大通湖大闸蟹在保证其养好养大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塑造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晓晖,许志强,葛家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水产养殖,2009(10):31-32.

[2] 薛志成.河蟹种质的外观鉴别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05(19):41-43.

[3] 李洪进,郭瑜,唐玉华,等.金湖县河蟹养殖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4):55-56.

[4] 发展河蟹养殖 增加农民收入[J].黑龙江水产,2005(1):20-21.

[5] 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推广河蟹养殖[J].黑龙江水产,2003(6):25-26.

猜你喜欢

品牌塑造效益分析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一根稻草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校企结合推动八公山豆腐品牌塑造
不好惹的大闸蟹
MISHM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