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学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2014-04-29玄凌刘经纬许张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农林院校创业教育大学生

玄凌 刘经纬 许张毅

(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お

摘要 以动物学科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动物学科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合理的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旨在培养新时期实用型创业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农林院校;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S-01B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481-03

基金项目 2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572014EY022);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GJZ201301022)。

ぷ髡呒蚪 玄凌(1979-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博士在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04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战略性的核心问题。2014年高校毕业生在2013年“最难就业季”基础上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动物学科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林类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学科建立较早,发展历程较为久远。该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及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动物细胞与发育工程;濒危珍稀动物遗传多样性;资源动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4个方面,主要培养我国目前急需的从事动物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如何发挥农林类院校的研究特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用型创业人才成为农林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1]。

1 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是核心,教育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提升农业现代化的保证。农林类院校在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助于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进步的重要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重点关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把创新作为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投入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研发和转化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2]。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对科技强国战略的响应和支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力量,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2 有助于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农林院校学生素质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高等学校优质人才力量。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视农林院校建设发展十分关键。要发挥农林院校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借助农林院校固有的自身优势,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实际效益转化,在创新教育中完善农林院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帮助他们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

1.3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道路,势必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核心在于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农林院校创业教育有助于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升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现代农业科技的研究,培养一批有知识、会创新、有能力的农业人才队伍,使农林院校大学生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真正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4 有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农林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和选择,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党和国家的精神指引,又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然举措。

2 动物学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动物学科专业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人才培养方式上依然沿袭20世纪所谓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在现代社会显得过时老旧,专业知识教育偏重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对技能的培养,知识面也受到专业性限制显得偏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需求。当前动物学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如下。

2.1 在创业教育的观念上,就业重于创业

动物学科专业成立时间较早,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专业性较强。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就业时的选择也更多,多方面因素作用导致大众对动物学科专业之类的传统专业就业存在认知误区。这些偏见和误区在大学生专业选择上得到直接表现,一般情况下,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会首先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而不会考虑传统“冷门”专业,即便就读于动物学科专业这样的传统专业,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历文凭,对专业的认可度较低,自然不会选择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工作,因此,即便是农林院校的动物学科专业大学生,在创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在就业时重新选择规划。同时,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观念上也存在误区,创业和创业教育观念滞后,高校一味追求就业率,仅仅把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率提升的手段,这样一来创业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2 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专识重于通识

由于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这直接导致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倾向性上存在误区。高校单纯对学生实行灌输式的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较弱,难以胜任社会化的需求。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高校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灌输。培养专业型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愈来愈高,全面发展成为大学生的最佳选择,故在专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和实际需要,推行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专业知识在创新意识的催化下成为农业科技动力[3]。

2.3 在创业教育的方式上,形式重于实际

长期以来,动物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却始终停留在过去老套过时的所谓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表现为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重于实践,实践投入较少,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这就说明当前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形式主义依然占上风。随着国家对科技力量的重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和学生活动不断涌现,但是一些高校并没有将活动和课程落到实处,只停留在表面浅层次上,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教育效果自然不理想。

2.4 在创业教育的投入上,硬件重于软件

在形式主义的困境中,高校盲目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孵化园区基地,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多,而在专业教育队伍的设置上投入依旧缺乏。一方面是专业教师的自我素质不高,教育水平有限,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育,应付式的教学过程,加上高校教师大部分长期与社会生产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教师的实践说服力实在单薄。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专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表现得力不从心。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只能照本宣科,无法满足高效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3 提升动物学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

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改进不足,完善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推进教育实效性方面意义重大。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途径。

3.1 明确培养目标,强化生本教育

首先,要上好大学新生入学第一课,端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利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向他们普及正确的专业观念,纠正他们入校之前对本专业的认知误区,重新科学、正确地认识本专业,建立专业自信心和归属感。

其次,要上好学生生涯规划辅导课,帮助学生探索职业方向。一方面,要端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偏见,消除他们关于“专业决定就业”的不合理定位,引导大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探索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就业发展道路,通过学业规划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

再次,要上好学生创业教育指导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相关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结合动物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市场、认识环境,填补他们在创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漏洞。

3.2 优化课程设置,建构科学体系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创业动机、创业知识、创业方法、创业实践等方面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科特征形成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可以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普及和推广实行。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方面的课程和学时,邀请一线商业营销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传经授道,答业解惑,以此带动学生的创业热情,用实际经验为学生创业扫除障碍[4]。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关的公共选修和必修课程之外,设置更为灵活的学分机制,鼓励学生了解创业、学习创业、参与创业。加强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在保证传统传播平台功能正常实现的同时,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例如通过QQ、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媒介建设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接触频度,利用各种时机普及创业教育知识理念。坚持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高学历、实用型农业人才。

再次,在文化氛围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风气。利用校园大众媒介进行创业宣传,树立创业典型,弘扬创业事迹和精神,用校园建设的蓬勃风气和创业典型榜样感染和促进大学创业教育的推广和践行。

3.3 转变培养方式,重视实践技能

坚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通过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竞赛、课外学术论文竞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等相关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带动更多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和社会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和人力保障支持。

坚持校外创业实训实习计划。通过联系与本学科相对应的校外企业,组织输送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实习,让学生在实训中发掘不足,增强兴趣。

坚持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政策上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例如黑龙江大学自2004年起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在校大学生需要修满8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学习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通过参与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管理等创新创业课程提高自我技能。

3.4 加大帮扶力度,组建专业队伍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直接保障。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师理论素养建设,通过传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渗透专业自信心和专业认同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创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业素养,邀请社会创业导师走进校园,用实战经历教育和影响学生。

同时也要克服创业教育理念上的误区,明确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是为了满足新时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和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端正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态度,打造一支理论素养扎实,教学风格严谨,培养目标明确,教育方式得当,教学效果优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4 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持,要端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动机和理念,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完善教育体系,重视大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10):239.

[2]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3.

[4] 姬云涛,屈长青,姜双林.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126-127.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创业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高等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