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GDP流动与地区发展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4-04-29杨琼叶萌崔胜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4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总额科学技术

杨琼 叶萌 崔胜凯

[摘要] 通过建立地区发展竞争力两个方面: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近些年各地区GDP流动与地区发展竞争力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GDP流动情况和地区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高度相关。GDP一般由基础设施好,科学技术竞争力强的地区流向相对较弱的地区。对于各地区而言,提高地区的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对于改善GDP生产及流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GDP;流动;地区;竞争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54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4- 0084- 050引言

GDP流动是指一个地区GDP的流出或流入。一个地区净流出为该地区 GDP 流出的总额减去流入的总额。流出的总额包括该地区 GDP流到国内其他地区的数量和流到国外的数量;流入的总额包括从国内其他地区流入本地区的数量和从国外流入本地区的数量。如果一个地区的流出总额大于流入总额,则该地区净流出数据为正,若流出总额小于流入总额,则该地区净流出数据为负。从经济意义来看,地区净流出指标反映的是该地区常住者的生产与使用的平衡关系, 此处的使用是区内最终使用额, 即支出法GDP 中的最终消费加上资本形成总额。因此,地区净流出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创造的 GDP 在总量上够不够本地区使用,是有结余还是不足, 以及结余或不足的程度。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在实际中会存在GDP的跨区流动,本文利用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区 GDP流动数据,着重分析各地区 GDP 流动情况与地区发展竞争力的关系,以期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地区GDP流动情况和原因,从而探索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特点。

1文献综述

庞皓(1981)[1]主要介绍了4种统计地区国民收入流出流入数量的方法:①利用社会产品实物运动计算;②利用银行“联行往来”资料推算;③利用国民收入的生产量与最终使用量的差额推算;④利用地区财政、信贷、货币投放与物资调进调出的平衡关系推算。并分别指出几种方法存在的缺点。张曙光(1992)[2]描述了国民收入流动的方式、作用、特征,强调了对国民收入地区流动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并对1952-1988年国民收入地区流动进行了描述实证分析。贺菊煌 等(1992)[3]对国民收入地区间流动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并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国民收入流入率和地区相对收入水平的关系,得出结论是国民收入流动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流动,由高收入地区向低收入地区流动,并且国民收入地区间流动主要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国防战略以及民族政策的影响,随着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的减少,国民收入流动趋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张曙光(1993)[4]着重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地区流动,他将1952-1990年按制度变迁标准分为3个阶段,分析了这3个时期的国民收入地区流动情况,说明了制度条件对国民收入地区流动影响,并通过对国民收入生产额和使用额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来考察地区经济差异变动,最后得出了如果国民收入地区流动比较大,而且各个地区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地区使用额而不是生产额的变动高度相关。彭志龙(2005)[5]利用1995-2003年我国各地区 GDP 核算历史资料, 主要分析了各地区 GDP 流入流出的特点及其成因, 研究地区发展差距与地区 GDP 流动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析了全国进出口形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3个因素对地区GDP流动的影响。宋彦超(2005)[6]具体分析了GDP流动对大庆市经济的影响,认为大庆市的GDP分配格局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消费率和投资率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GDP流出主要是石油及石化原料等初级产品的流出,没有给大庆市自身的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付海燕(2011)[7]对1995-2009年我国地区GDP流动状态、方向、程度作了描述分析,并分析了地区间GDP流动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各地区GDP流动基本稳定,且表现出由东到西的流动格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策因素是影响地区GDP流动的主要因素。

尽管关于地区GDP流动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不少进展,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大多数分析的是1952-1990年我国地区GDP流动,对近几年地区GDP流动情况作分析的目前还没有。②大多数文章分析的是地区GDP流动与地区居民收入,第一产业比重的关系,目前尚未有学者分析地区城市竞争力与GDP流动的关系。③很多文献只是简单描述了地区GDP流动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作定量分析。基于以上情祝,本文打算就地区GDP流动问题,从地区基础设施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的角度对近年来(2008-2012年)我国地区GDP流动进行分析,探索地区GDP的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地区GDP流动的计算目前一般采用倒算的办法,即用生产法GDP 减去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所得差额是地区 GDP 净流出,通过计算地区 GDP 流出率指标, 可以进一步观察地区 GDP 流入流出的程度。本文所用的地区GDP净流出指标来源于2009-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了2008年至2012年的GDP流动数据,计算5年间的数据均值作为分析指标,最终计算指标:地区 GDP 流出率 F= 地区净流出额/ 本地区GDP,见表1。

地区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分析地区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和地区GDP流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建立评价各地区基础设施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基础设施竞争力: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障国家或地区社会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对吸引人才、引进外资从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竞争力:科技进步能推动城市经济总量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着城市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关系不断调整,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本文在借鉴国际国内已有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充分考虑数据和资料的可行性与客观性,以及本文研究背景和目的,构建了如下指标评价体系(见表2)。其中基础设施指标体系由5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构成,科学技术竞争力指标体系由3个二级指标和5个三级指标构成。本文所用的所有评价指标来源于2009-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了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总额科学技术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劳动报酬总额统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В январе- апреле объем привлеченных зарубежных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Китае вырос на 11,1 про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