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地区水稻生产减灾避险策略

2014-04-29钱之云孟祥祯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江淮地区灾害水稻

钱之云 孟祥祯

(安徽省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巢湖238000)お

摘要

阐述了江淮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减灾避险策略,包括:选择适合江淮地区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选择最合适的播栽方式;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避开开花期高温热害和寒露风;采用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全程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及时收获让茬,给后茬作物留有较长的生长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水稻;灾害;策略;江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B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239-02

作者简介

钱之云(1964-),男,安徽无为人,农艺师,从事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409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江淮地区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主要作物。近几年来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水稻规模化生产的势头发展很快,就合肥市而言,有25%~30%的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有的乡镇土地流转面积甚至达到80%以上。随着水稻生产大户的增多,由于受到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生产环节中减灾避险意识不强,每年都有大户因技术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主要表现在:茬口安排不合理和品种选择不恰当造成结实率下降;滥用除草剂造成僵苗不发;肥、水管理不当造成大面积倒伏;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不当造成减产等。在水稻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些灾害损失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完全可以通过选用对路品种和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加以避免。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江淮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减灾避险策略,旨在为水稻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1 选择适合江淮地区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

1个水稻品种的性状主要有3个方面: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抗性。经济性状是产量高低和米质的优劣;农艺性状主要包括生育期的长短、分蘖成穗能力、株叶形态的优劣等;抗性主要指抗病、抗虫、抗倒伏和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农艺性状影响着经济性状和抗性。生产者一般追求的是高产和优质,即经济性状。作为种植大户,选用品种一定要把高产和稳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既要重视单产,更要考虑选用综合农艺性状适合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品种。建议在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提倡推广的品种中选择,或者在农技专家推荐的系列品种中选择试种并了解品种特性后,次年再扩大种植。一定不要单独在外地盲目引种,否则风险极大。因此,在品种选用上,既要从全年茬口安排上统筹考虑,又要考虑选用品种的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一定要达到3级以上才能在感病区大面积种植。例如,庐江县2010年因稻瘟病大流行,双季晚粳“武育粳”系列品种因抗病性不强,穗颈瘟大发生,给农户造成重大损失。

2选择最合适的播栽方式

江淮地区水稻生产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人工育苗移栽、人工旱育抛栽、种子直播、塑盘工厂化育苗机插秧等。前2种种植方式一般农村散户中籼型杂交稻使用较多,而一季晚粳用直播方式的较多;种子直播和塑盘工厂化育苗机插秧2种生产方式种植大户使用较多。每种播栽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其中以塑盘工厂化育苗机插秧优点多、缺点少,它结合了人工育苗移栽特点,能充分合理利用光热资源和大规模快速栽秧省工省力所有优点。

2.1 人工育苗移栽和人工旱育抛栽

主要优点是种子提前下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给后茬作物留有较多的有效积温,品种选用余地较大,主要缺点是费工、费力,规模化种植无法采用。

2.2 种子直播

该种水稻生产方式目前在合肥市大户中推广面较大,其主要优点是省工、省力。但其缺点也不少,主要表现在:整地要相对精细,苗期管理分散,草害不易控制;田间大量使用除草剂,使土壤的理化性状恶化,给后荐作物带来潜在危险;相同的品种,直播稻的抗倒能力不如移栽稻强;直播迟熟晚粳往往不能安全齐穗。江淮地区无霜期只有220~240 d,而油菜、小麦在5月底至6月上旬收获,让荐较迟,直播水稻只能等到6月中下旬下地,如果大户农事操作稍有疏忽,造成季节延误,迟熟晚粳往往不能安全抽穗。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结合品种特性,选用适宜的播栽方式和合理的播种期。

3 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避开开花期高温热害和寒露风

无论是一季杂交稻还是一季晚粳,在抽穗扬花期都对温度较敏感。抽穗扬花期间36 ℃以上的高温或者23 ℃以下的低温往往能引起花粉败育,形成翘穗头、不结实或结实率严重下降。一般籼稻品种的耐热性比粳稻品种强,而耐寒性不及粳稻[1]。因此,安排一季杂交稻的抽穗扬花期最好在8月15日左右,该段时间江淮地区大多数年份气温在30~35 ℃,日最高温度高于36 ℃的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不大。像2013年出现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是几十年一遇的天气,气象学上把它作为小概率事件,一般年份不会出现。一季晚粳的抽穗扬花期最好安排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该段时间江淮地区连续3 d日平均温度低于23 ℃出现的概率也不大。因此,选用品种一定要掌握其特性,了解其播始历期(从播种到始穗的天数),倒推出播种日期。

4 采用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全程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

一个品种的产量潜力是通过好的栽培措施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良种需要良法来配套,否则好品种的特性在生产上也表现不出来。下面针对部分种植大户在水稻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4.1 杂交稻栽插密度过小,基本苗不足

[2]江淮地区推广的杂交稻品种一般分蘖能力较强,但并非越稀越好,有的农户栽植只有1万穴,基本茎蘖苗2万~3万,所以无论什么品种,常规的栽培措施要达到15万以上有效穗的高产群体长相相当困难。水稻的产量构成有三大因素:每亩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粒重。目前,生产上有效穗不足是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杂交稻栽插密度一般应保持在1.5万~2.0万穴,基本茎蘖苗5万左右,一般常规的栽培措施就易达到15万以上有效穗。试验田内高产栽培模式只要1.0万~1.2万穴,但一般农户无法创造该栽培条件。

4.2 分蘖肥施用偏迟,不重视穗肥和钾肥使用

该种现象在杂交稻和一季晚粳中都存在。分蘖肥施用偏迟后造成无效分蘖多、田间郁避、光线通透能力差、病虫害加重。不重视穗肥往往造成后期早衰、结实率和粒重下降、茎秆支撑能力下降、抗倒伏能力差。分蘖肥要分移栽田和直播田2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施用方法:移栽田分蘖肥在栽后5~7 d施用,尿素用量150~225 kg/hm2,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和苗情适当增减;直播田的分蘖肥分3次施用,1~2叶期施用1次,尿素用量90~120 kg/hm2,3~4叶期复合肥用量150 kg/hm2左右,5~7叶期尿素用量120~150 kg/hm2[3]。每次施用要看苗施肥,苗数不足、叶色偏淡应适当增加用量,叶色浓绿、苗数达标可减少氮肥用量,施肥时结合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直播田的杂草一定要在苗期进行控制,否则杂草长大成势后再使用除草剂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易造成药害,引起水稻僵苗不发甚至死苗。穗肥施用时期一般掌握在倒二叶至倒三叶之间,即抽穗前15 d左右,尿素用量75 kg/hm2左右加钾肥用量105~120 kg/hm2,尿素可根据孕穗期的叶色浓淡不施或少施。

4.3 水分管理不科学,造成倒伏和结实率下降

存在3个方面问题:一是分蘖期烤田偏迟,火候掌握不好。一般杂交稻栽后10~12 d(即分蘖肥施用后4~5 d)放水露田一次,露田2~3 d,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强稻株的吸收能力,栽后20~22 d要放水烤田,或者全田的杂交稻茎蘖苗达到15万以上,一季晚粳茎蘖苗达到22万~25万要放水烤田。放水过迟,全田无效分蘖多,茎秆柔软,抗倒伏能力差,病虫害易发。二是灌浆期断水过早,蜡熟期未上水润田。江淮地区生产上使用大穗型品种一般都有2次灌浆现象,如果过早断水则严重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特别是大穗型杂交稻和一些迟熟常规晚粳灌浆期较长。所以乳熟期放水晒硬田底后,一定要灌1~2次跑马水。三是灌浆期不放水或放水烤田偏迟,土壤通透性差、缺氧,易导致水稻根系早衰,茎秆的支撑力下降,抗倒力下降[4]。

5 及时收获让茬,给后茬作物留有较长的生长时间和空间

一般种植大户没有大的晒场,更没有烘干设备,水稻成熟后不能及时收割,往往等待自然干枯失水后才收割,既增加田间灾害风险,又占用下茬作物的播种时间。例如,2009年11月16日的一场大雪给迟收农户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建议大户之间共同投资建设烘干设备,或者在土地流转较大的水稻主产区,政府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烘干加工设施,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方德义,许传祯,朱庆森,等.实用水稻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 袁隆平.杂交水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陈立云,严饮泉,肖应辉,等.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云勇,严小微,唐清杰,等.海南台暴雨对水稻的危害及灾后补救措施[J].杂交水稻,2014(1):44-45.

猜你喜欢

江淮地区灾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基于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
一季水稻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水稻花
江淮地区33a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