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4-04-29叶建春黄世礽王慧芹胡成武施春婷梁玉祥农振平刘向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钦州市病虫害防治

叶建春 黄世礽 王慧芹 胡成武 施春婷 梁玉祥 农振平 刘向红

(1.广西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钦州 535000;2.广西钦州市科技局,广西钦州 535003;3.广西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钦北535027)お

摘要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片平衡增产的目的。2011~2013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开展水稻平衡栽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钦北区,该方法前期分蘖快,后期苗总体下降数量少,有效穗数较常规栽培高45万穗/hm2以上;稻田病虫总体发生较轻,全年两个生育期防治次数较常规栽培减少2次;与常规栽培相比,结实率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高0.3 g以上,晚稻实割产量11 557.5 kg/hm2,创全市最高单产纪录,高出常规栽培2 403.0 kg/hm2。

关键词水稻平衡栽培技术;茎蘖动态;病虫害防治;产量及其构成;钦州市

中图分类号 SB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184-02

作者简介

叶建春(1986- ),男,安徽太湖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农作物栽培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604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指培育多蘖壮秧,适龄秧苗按照科学规格进行移栽,施以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平衡配比施肥和水气平衡管理技术,从浸种到水稻收获按照病虫整体防控技术操作达到控害平衡,最大限度优化个体空间、肥水、生态环境,发挥品种高产优势[1-4]。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广西钦州自主创新的一种水稻栽培综合技术。

2011~2013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开展了水稻平衡栽培法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水稻平衡栽培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1 对水稻茎蘖消长动态的影响

对水稻平衡栽培法和常规高产栽培法处理进行分散5点定株观察,每点10蔸,共50蔸,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水稻平衡栽培法前期分蘖快,后期苗总体下降数量少,有效穗数较常规栽培高45万穗/hm2以上。其原因可能是前期水稻平衡栽培法秧苗素质好,立苗快,配合前期的薄水施氮管理,前期生长快,够苗时间早,晒田提前5 d,高峰期苗的总量控制好,避免了过多的无效分蘖消耗群体营养和群体郁闭造成病虫重发生,提高了成穗率,后期辅以适当的根外追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结实率。

1.2 对水稻病虫发生总体程度和防治次数的影响

水稻平衡栽培法采取从种子到收割的整体控害技术。由表2可知,利用整体控害技术的稻田病虫总体发生较轻,全年两个生育期防治次数可减少2次。其原因可能是整体控害技术以预

表1 水稻平衡栽培对水稻茎蘖消长动态的影响

万苗/hm2

造别 观察日期 水稻平衡栽培 常规栽培

早稻 03-25 117.0118.5

04-05 195.0193.5

04-15 396.0288.0

04-25 571.5657.0

05-05 592.5685.5

05-15 568.5607.5

05-25 462.0423.0

06-05 384.0348.0

07-05 292.5246.0

晚稻 08-06 129.0130.5

08-15 223.5198.0

08-25 439.5327.0

09-05 603.0670.5

09-15 628.5718.5

09-25 579.0630.0

10-05 496.5495.0

10-15 397.5342.0

11-15 304.5256.5

注:早稻品种为Y两优087,晚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

防为主,利用拌种、送嫁药、精准防治、晒田控苗防病、病害喷药前移等综合手段严控病虫源基数,压低发生程度,实现在防治效果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减少用药次数,尤其是对后期产量影响大的纹枯病和稻飞虱效果突出,从投入药品、人力成本和防治效果上整体控害技术都优胜一筹。

表2 水稻平衡栽培对全年水稻病虫发生总体程度和防治次数的影响

栽培つJ

稻飞虱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稻纵卷叶螟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三化螟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纹枯病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稻瘟病

发生程度 防治次数

水稻平衡栽培 2 5 2 5 1 2 1 3 1 2

常规栽培 3 7 3 7 2 4 3 6 1 3

1.3 对水稻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水稻平衡栽培有利于优化水稻的产量结构,可提高产量20%以上。2013年在钦北区高产攻关田试验结果发现,与常规栽培相比,水稻平衡栽培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长,结实率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也高出常规栽培0.3 g以上,晚稻实割产量11 557.5 ﹌g/hm2,更是创全市最高单产纪录,高出常规栽培2 403.0 kg/hm2。可见,水稻平衡栽培很好地平衡了个体和群体的矛盾,既充分提高了个体素质,又建立了较合理的高产群体数量,夺得超高产量。

表3 水稻平衡栽培对水稻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钦北)

造别 栽培模式 有效穗ね蛩/hm2 成穗率% 株高cm 穗长cm 每穗着粒数ち 结实率% 千粒重g 实割产量kg/hm2

早稻 水稻平衡栽培 292.5 49.40 121 25.3 122.6 90.5 27.8 10 282.5

常规栽培 246.0 35.90 118 22.6 121.3 85.6 27.5 8 937.0

晚稻 水稻平衡栽培 304.5 48.45 120 25.6 138.2 92.3 27.9 11 557.5

常规栽培 256.5 35.70 117 23.1 122.1 86.9 27.5 9 154.5

2水稻平衡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一套系统工程,包括抛插平衡技术、施肥平衡技术、水气平衡技术、防控平衡技术4个方面,整体合力构建水稻高产框架。

2.1 抛插平衡技术是指稀播壮秧和均匀抛插

2.1.1 稀播壮秧。优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且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超级稻品种,例如Y两优087、深两优5814、Y两优2号、中浙优2号等。早晚造组合合理搭配,早稻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晚稻在7月5~15日播种。采用露地稀播集中育秧,用种量26.25 kg/hm2,秧地播种用种量225~300 kg/hm2。晚稻在播前用0.78%多·多唑旱育保姆按500 g拌种3.5~4.0 kg可适当延长秧龄。

2.1.2

空间平衡。个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相当,有利于平衡水稻个体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整体平衡增产增收。移栽时,掌握秧龄在4叶期左右插秧。早造在3月31日左右、晚稻在7月31日左右插秧。插秧规格采用77.7 cm×(42.3~44.3)cm,插30万~36万蔸/hm2,每兜3~4个茎蘖苗,基本苗120万苗/hm2左右。

2.2 平衡施肥技术是指土壤肥力平衡和施肥平衡

2.2.1

土壤肥力平衡。可通过以下3个方面措施进行:①利用冬季深耕冻晒垡,把深层土壤翻耕到表面,通过冬天的温差和日晒,将土壤风化、熟化,加深土壤耕层。②冬季种植绿肥如紫云英和肥田萝卜,在春季翻耕沤熟,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③推广秸秆还田,将上茬作物秸秆碎断,利用机械翻耕,添加生物腐熟剂加速腐熟。

2.2.2

施肥平衡。指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配比平衡和施肥量平衡,根据最小养分率原则,任何一种元素的不足都会影响到作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与利用,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在超级稻高产栽培中,一般以施纯氮180~195 kg/hm2、N∶P2O5∶K2O=1∶0.5∶1.2的施肥比例产量较高。在施肥量平衡方面,主要体现在整块田的禾苗平衡生长上。对某些地方的禾苗生势弱、苗数不足等,主要是通过偏施、补施的方法,促进整田的禾苗生长平衡,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孕穗至抽穗前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富含硼、钙、钾的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提高花粉和柱头活力,促进花粉管萌发,提高授粉结实率。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钾肥2次,加速代谢功能,促进糖分转化,进而促进子粒饱满。

2.3 水气平衡技术是指水分和气体的平衡供给

插秧前开好四周排水沟和工作沟。四周排水沟要求沟宽30 cm、沟深20~25 cm。每4~5 m开1条工作沟,工作沟的沟宽30 cm、沟深15~20 cm。

整个生育期以湿润浅水灌溉为主,通过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促进禾苗根系下扎、平衡健壮生长。主要方法是:浅水抛插、薄水分蘖、够苗露晒田;中后期除抽穗扬花期保持有水层外,其余时间均采取湿润灌溉、干湿交替。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种植的水稻,前期分蘖快,够苗早,成穗率高,节水50%~60%。

2.4 防控平衡技术是指病虫草害整体防控技术

针对钦州市常见的“两迁”害虫、纹枯病、稻瘟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灾害性病虫害,大力推广拌种、送嫁药、精准防治、晒田控苗防病、病害喷药迁移等综合技术。

用50%咪鲜胺锰盐1 000倍液浸种,催芽前使用高巧拌种(60%吡虫啉),移栽前喷施送嫁药,晚稻推广使用防虫网育秧。移栽后5~7 d施用水田除草剂易抛乐(6.5%吡嘧·丙草胺)除草,有虫田块补施保护药,加强栽培管理,早稻晒田要靠前,快要够苗时马上落水晒田,不仅有利于控苗,还优化了个体通风透气环境,抑制病虫发展;分蘖期以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中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纹枯病及三化螟;晚稻孕穗前后喷药预防水稻细条病。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噻虫嗪、醚菊酯、烯啶虫胺等;防治稻卷叶螟可选用稻腾、垄歌、康宽、阿维菌素、新巴瑞、氟铃脲、甲维盐等;水稻纹枯病防治要前移,应在晒田前后、孕穗期及齐穗期施药防治2~3次,降低病源基数,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细条病可选用丁锐可、可杀得3 000和碧生等药剂。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在预报的防治时期内,达标防治,喷药时应尽量避开炎热高温,在晴天傍晚进行,施药后遇雨必须重新补喷。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平衡栽培法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片平衡增产的最高境界,值得在水稻种植地区大力推广。

该技术在钦州市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9.47万hm2,总产量16.651 5亿kg,新增总产2.581 2亿kg,平均产量8 551.5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 326.0 kg/hm2,增长18.4%,平均新增纯收益4 239.0元/hm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当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世宏.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8(2):1-4.

[2] 李琴,郭永生.杂交中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3(24):102-103.

[3] 杨飞,吴文革,赵前进,等.平衡栽培技术在沿江粳稻机插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11580-11581,11586.

[4] 吴文革,张健美.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09(5):32-37.

猜你喜欢

钦州市病虫害防治
例谈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哈!这是我的新年礼物
钦州市牛品改技术员队伍问题与对策
尖耳兔小电之志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