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防范的难点及对策
2014-04-29张洁
张洁
【摘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是在风险博弈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而风险就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伴随着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最近,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操作风险导致。在我国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很多,触目惊心,严重威胁着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就是银行内控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缺乏应有的行为制约机制,为此,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薄弱、风险管理理念陈旧、会计监管力度不够到位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成因,重点提出了有效规范内部操作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操作风险 防范 难点 对策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和外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在金融系统中,往往都是等到金融事件发生了以后才回头去关注操作风险,并且只着重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事后处罚,这使得银行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总行每年都会进行操作风险大检查,各级行抽调骨干人员进行互查。类金融案件的发生,不仅给银行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也受到了损害。
银行的风险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门高得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就是说,银行中最多92%的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账超过了资本金,再赔钱的话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账很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如果大量客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流动性。可以说,危机蔓延的程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最为严重。如果单单从事资产管理、货币兑换和支付的话,根本不需要对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监管,但由于银行还进行着把非流动资产转化成流动负债,通过监督贷款和信号传递来降低交易成本的运作,所以对银行业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否则,金融市场失灵可能会让银行面临恐慌性挤兑。为了平息动荡,中央银行不得不扮演最终支付者的角色,动用国库来稳定局势。一家或者几家银行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势必要全体纳税人来负担,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也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
同时,由于金融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旦金融机构发生严重风险,就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银行内部管理混乱,出现了严重的操作风险,而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导致倒闭。这个惨痛的教训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制度建设滞后,内部体制不顺,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使得会计人员有机可乘,风险较易发生。银行作为企业,以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在经营管理中往往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拓展轻风险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业务经办人员和审查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以低标准要求,只求形式上过得去,只是应付检查,在实际工作中放松管理,或通过各种方法、手段绕过制度规定,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找空子、打擦边球,把关不严,对风险点控制不严。
(一)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
由于历史和体制因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还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员工没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容易顾此失彼。在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甚至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一旦强调风险管理和控制时,又放松了市场营销和市场拓展,甚至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通过少发展业务来逃避风险。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认为风险控制只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操作风险重视不够。
(二)忽视制度之间的延续性和连接性
随着新业务、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业务处理模式几经变化,新的制度也陆续出台,但忽视了制度之间的延续性和连接性,甚至有些制度之间有矛盾,造成操作人员被动违反规程。仍以农业银行为例,电子银行新推出的业务,各行在大力地向客户推荐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每个行也都下发了任务,但是网上银行的安全性能也并不是百分百的保证,我们问专职做网银的员工,他们也对安全性能有怀疑,对面着客户资金的频繁出入,客户所要求的也是百分百的资金安全,所以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会计监管力度不够到位
虽然每个银行都配备有专门的会计监管员,但是更多的是自律监管工作,形式重于内容,对应检查出的一些违规操作问题没有及时检查出来,导致违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整改,尤其是应对新业务品种、新风险点时,监管制度仍存在不够严密的现象。检查工作基本上局限于防错查弊,查问题只查表面现象,不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难以体现,且往往达不到预想效果,对一些较隐蔽的问题难以查出或不能及时查出。
(四)柜员制隐藏风险
由于实行柜员制后,顾客与柜员形成一对一的经办模式,这无疑使内外联合作案的可乘之机大大增加,这是柜员制下最大的风险。当然,柜员之间联手作案的机会也会同样存在。
(五)员工数量不够到位,内控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近年来我行业务的迅速发展,业务人手相对比较紧缺,一身兼数岗,容易造成员工精力分散,也造成管理不到位,监管深度、细度达不到规定要求,致使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同时,受员工队伍现状制约,各行在不断增加经营业务品种的同时,对员工的指导培训没有及时跟上,一些员工对规章制度了解不够。
(六)制度化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员工间的相互信任固然重要,但一切都要以制度为准,这一点往往为员工所忽视。在工作中,少部分员工对执行制度的认识不够,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操作过程中有随意性,带有个人感性色彩,存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造成内控制管理中出现问题。很多人认为会计内控只是查错防弊,把主要精力用于业务复核,事后监督上,未做到防范在先。员工普遍对内控制度理解不深不透,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大打折扣。此外,消极心理对会计内控也有负面影响。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业务行为
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清理,查漏补缺,充实完善,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全行规范性的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内容有交叉和重复的,进行归类整理;对内容有冲突的,与上级行基本规定相抵触的,及时修正;对出现制度真空,无章可循的,及时弥补制订;对有章不全的,及时补充完善,在清理和修订的基础上,理顺和健全各种以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操作规程为主要形式,以部门制约、岗位制约、权限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办法体系。如农业银行此次新汇票系统上线后,对银行汇票系统新增了挂失止付和法院止付功能,同时取消了原有的协查通知,大大提高了风险了防范能力。最近,各营业网点实行了大规模的轮岗制度,对长期、固定的没有人员调动的岗位进行互轮,实行轮岗的目的无非也是为了减少操作风险。
(二)规定以业务品种分类的标准业务操作流程,细分业务操作流程中的风险点
将各种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嵌入到每一个操作岗位中,使每位员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控制要点,最终形成统一、标准、完善的业务流程岗位操作手册。近年来,随着内控管理的不断加强,各项业务推出时都有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各项制度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就银行而言,要引导员工准确了解和掌握内控要求,增强制度执行效果;就员工而言,必须根据岗位手册,不折不扣地执行。应加强系统内往来的核对,上下级行对应的系统内往来账户应由专人在每月月初查询核对,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互发对账单进行逐笔勾对,对未达时间超出正常范围的账务应及时查找原因,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
不时地根据业务发展及内控要求,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流程,识别、评估业务流程中的各类风险,确定控制措施及要求,保证控制措施覆盖真正的风险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各级行、各个行应根据人员、业务量、管理状况、内控制约要求等,建立安全、高效的岗位制约制度,明确每个柜员在各重要处理环节的内控要求和风险责任,对业务量较大的网点应配备专职授权岗,会计主管不得兼任事后监督岗,并进一步细化排班制度,加强月初、月终、节假日等重要时点的会计内部控制,对节假日不开业的网点,则必须在第一个营业日认真核对业务状况表科目是否有发生额、余额是否衔接、账务是否正确,为营业机构业务流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随着银行会计电子化进程的发展,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所记录、计算和考核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以会计法、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作为标准来指导各项工作,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认真审核会计工作的各环节,实时进行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和反映职能。强化银行会计的执行力,严格奖罚措施,树立执行制度、落实制度的良好风气,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笔业务中。会计主管应首先学懂会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内部人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会计主管要真正履行起现场监督的职责,以提高事后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进行风险预警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风险控制。维护资金安全是开展业务的基本保证,完善稳定的业务系统是确保稳健经营的需要。金融风险控制除了经济、金融主体的自觉行为外,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系统控制机制,即组成内部自律控制、金融监管控制、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控网络,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按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控制风险源,健全稽核、审计、财会、信贷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制度,提高银行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从而在组织上、制度上有效地堵住风险的产生。
(五)强化员工素质
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内控人人有责的观念。各级行领导特别是网点负责人必须充分认识操作风险控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真正担负起内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员工系统学习内控制度,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使员工提高责任心和自觉防范意识,加大检查辅导力度,深入排查临柜操作与业务经营中的实质性风险隐患,加大违章查处力度,纠正内控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促使员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员工的定期培训,不断学习银行会计和各项业务知识,以应对和防范各项风险。毕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没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是不可能有效防范、控制风险隐患的。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营造一种良好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很重要,只有每个员工端正态度,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及责任意识,始终站在对企业负责的高度、对自己负责的高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面对着全方位的金融开放,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很大,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才能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